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4-04-26 13:37:1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中学 散文教学法 优化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各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中学散文教学法的优化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散文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广泛的联系,搞好散文教学有其重要意义。在散文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线索,领会散文意境,分析语言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散文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优化教学法的途径,以期建立更为科学的散文教学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 《基础教育改革刚要(试行)》的颁布,在思考与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问题和趋势,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教学探索:
  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力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之上,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处理好学生发展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在这一点上要求学生和老师具有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
  (二)促进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
  (三)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已经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开发利用课程和教学资源,是课程教材编制面临的新的重大的课题。将课程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既符合时代特征,也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在传统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注重综合化课程的开展,以克服以往分科教育的缺陷;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根据以上要求再看散文教学在教材中的地位来看人教版“义务教育本”初中语文教材选编散文54篇,占课文总数的31%,其中记叙性散文41篇,抒情性散文7篇,议论性散文6篇,绝大多数属现代散文。人教版高中散文教学的篇目比重相较多,必修课程均配到每本书中均有两个单元,六篇文章,合计二十余篇,占课文总数的45%,选修课程中选修的内容,多达30余篇以上。这就在散文教学方法上需要我们有大的改变,尽快适应现代的语文教学,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方面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面对当前我们的散文教学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
  
  (一)散文教学模式盲目性
  高中的散文教学实在是教改的一块最合适的土壤:一是散文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易于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同时散文的美感能吸引学生对文章欣赏的目光,最能碰撞出学生内心的灿烂火花;二是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性,注定了散文教学有很多的看点和亮点。正因为散文教学有如此优势,才导致散文教改的盲目性。随着课改的强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浪潮扑面而来。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的新理念、教学的新思路铺天盖地地飞来。研究性学习、反自式教学、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的教师痛并忙碌着。这种盲目追随教改的做法会导致语文课改“剑走偏锋”。把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就称之为“合作式学习”,把课堂上提几个问题就变成了“问题解决”教学,甚或研究几个问题就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只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华而不实,导致散文教学核心内容的丢失。
  
  (二)文本解读忽略化
  我们的教师对散文文本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散文是现代文,通俗易懂,无需教师更多的讲解。有些教师以“拓展”“迁移”为由,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不愿在散文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节课带过一篇散文,甚至一节课带过好几篇散文,目的是节约时间去搞其他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些语文教师对课文文本置之不理,却去搞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让学生阅读鉴赏,并认为自己是在灵活地使用教材,是在学习新课标理念;有些教师听任学生曲解文章,对文本的解读放任自流,并美其名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如果说忽视文本是我们语文老师所不应该的,那么,对文本的解读放任自流的做法,更是我们语文老师所不可取的。“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必须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出发,不能漠视文本的自身存在”阁。作品既是人文的,又是科学的,不是学生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能为了创新,就可以凌驾于文本之上,肆意误解甚至曲解文本的本意。这样,既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助长了学生虚浮、轻率的学风,这对培养学生严密、准确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
  其次,当前中学生学习经验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经验是以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直接妨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也是困难的。
  因此,我们在课程与教学中要尽可能使学生多获得一些直接经验,可以减少一些书本知识的分量,降低一些书本知识的难度,腾出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去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并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他们的情感得以陶冶,态度得以端正,价值观得以正确养成。但是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直接经验的水平上,更不能以直接经验取代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间接经验,因为对于个体人来说,时间的有限性、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他的直接经验在数量上的有限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王相文,韩雪屏在《语文教材研究》中提到散文的文体具有他独特的特点:“ 散文诗重在抒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结构自由灵活、题材广泛多样的一种文体。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游记等都属于现代散文范畴。优秀的散文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现行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篇幅最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我们散文在教材所占篇幅比例中也可以体现出。散文从表现形式上课氛围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散文诗。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相比,是较少受约束的一种文学样式。他题材广泛,举凡国内外大事,社会家庭琐事,风景景物,花虫鱼鸟,均可作为散文的题材。内容精悍,要求忠实于生活,强调真实,散文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往往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但却不直接表露,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作者那种深深地忧虑与荷塘仅仅地联系在一起。结构上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形散神聚。语言上简洁自然,优美生动,活泼清新,极富艺术表现力,或包含诗情画意,或充满这里的光辉,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何创新方法,在中学散文教学上让散文教学更大程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我认为,优化高中散文教学法应从三方面人手。
  
  (一)发挥审美语文功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高中散文教学更是美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采用鼓励吟诵法教学,吟诵是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学生通过对散文优美文字的语感体验,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形象的内在意蕴,唤起学生对作品和对自身生命力的体验和确证。语言文字的东西是需要反复吟诵的,尤其是散文,一定要给学生吟诵文本的时问,因为散文生动的语言无需教师做过多的分析,过多的分析会破坏散文原有的意境,而通过朗读,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表达了出来。学生的吟诵为课堂教学拉开了情感的序幕,也实现了文本对学生的美的传递。同时,教师应用充满激情的声调来朗读文中富有情感的语段,用美的语调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进散文的美丽殿堂。教师自身的朗读应比磁带、课件中的录音更具感染力,教师的优美朗读能造成一种声音在教室回荡的艺术效果。好的散文语言就如同诗一样优美,在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中,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例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朱自清擅长运用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加之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从而构成了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例如《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写坐在梅雨亭看到的景色时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船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景物,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先为学生描绘一副“绿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这个特定的审美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领悟文本所营造的美学意蕴,从而使其受到审美熏陶。
  
  (二)广泛涉猎散文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散文所占比重之大,重要性之重,我们在广泛学习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师的课内与课外资源组合,学生的课上与课下的资源搜索。全面广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笔记。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大量广泛地引用相关课内外课程资源,知道阅读和写作。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直接引起教育观念、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学生的主体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将有全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形式、把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原则。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需要选择校外课程资源。
   2、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进度选择校外课程资源,数量要适当,课程资源要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
   3、易用性(包括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校外课程资源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4、多种感官配合原则:使用校外课程资源时,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淅,促进学生的理解。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校外课程资源的宝贵程度因教育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差别很大。
  参考文献:
  〔1〕 余树森.散文的艺术魅力〔c〕-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相文 韩雪屏主编 语文教材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吴江市部分高中生性知识现状调查04-26

克服少年儿童厌学应以预防教育为主04-26

关于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研究04-26

浅议儿童健康发展的四个前提04-26

论小学生的活动化学习04-26

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04-26

如何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04-26

拼音教学小窍门04-26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04-2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