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信息搜集工作几乎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要求企业广开信息传播渠道,准确了解企业产品形象,力图降低消费者购买风险,合理开展促销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工作。
[关键词] 消费者 信息搜集 购买行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生产、生活相继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不例外。以往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由引起需求、搜集信息、比较评价、购买决策、购后感受五个阶段构成。信息搜集工作是为比较评价和购买决策服务的,现在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和方便,即使是习惯型购买或忠诚型购买,也会因为随时出现的信息而改变购买行为,信息搜集和传递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在逐渐增加,在特定情形下,几乎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地引起企业的关注。同时,由于人们具体的信息搜集行为以及搜集方式和渠道各种各样,企业可能无法全面把握,但基本的信息来源和搜集类型我门可以对其进行概括,把握其根本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一、消费者的信息来源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来源或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而且,无论是内部信息还是外部信息,消费者搜集信息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关于产品评价标准的信息;一是关于备选品牌的信息。
1.内部信息来源
内部信息是指消费者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是通过过去的信息搜寻活动、个人消费经验和无数次的被动信息传递所形成的记忆,因此,也可称为记忆来源。
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各种品牌在记忆中有一定的归类,如下图所示。
2.外部信息来源
外部信息是指通过朋友、熟人或职业性服务公司等方面获得的信息。根据其来源渠道的性质又可分为四类,即:个人来源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商业来源包括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商品包装、展销会等;公共来源包括大众传播媒介、消费者团体组织等;经验来源,来自临场试用的经验等。由于商品种类和消费者个人特征的不同,各类信息来源的影响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商业来源通常起告知的作用,个人来源和公共来源则具有评价的作用,经验来源往往能起评判商品是否有价值的作用。
消费者在搜集信息时,往往先从内部信息搜集开始,搜集产品的评价标准和相关品牌及品牌特征方面的信息,当内部信息不够用时,才有针对性的开始搜集外部信息。同时,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消费者还有不断调整信息结构的倾向。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影响消费者信息搜集量的因素
通常有四种因素影响消费者信息搜集量:搜寻收益、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情境因素和消费者特征。
搜寻收益来自于搜寻的品牌数量、不同品牌的差异程度等,同时搜寻收益的大小是相对于搜寻成本而言的,随着搜寻费用和时间机会成本的增加,搜寻收益逐渐减小。
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和社会风险,随着购买风险的增加,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趋于增加。
购买情境也对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心情轻松、身体舒适、时间宽裕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更多的信息,不同的购买任务和性质决定了购买活动的重要性,也决定了信息搜集量的大小。
同时,消费者的自身因素如个性、人口特征、消费者知识水平也影响着信息搜集活动。
三、适应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活动,合理安排企业营销工作
1.准确了解企业产品形象,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工作
消费者在搜集信息时,往往先从内部信息搜集开始,对各种品牌在记忆中具有一定的归类,企业应当了解自己的品牌处在消费者品牌意思域的具体位置,合理地开展营销工作。
当产品处于未意思域时,消费者还不知道有该品牌,此时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产品的展露度水平,以便尽快使其进入消费者的意思域内。
当产品处于激活域时,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消费者对激活域的品牌感到满意,只是由于在激活域内不只是一种品牌,存在着选择的不确定性,消费者的信息搜集将集中于这些品牌在特定评价标准上的表现,此时企业应当了解消费者的评价标准,把握产品各属性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较重要的属性上,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产品定位信息的传递,增加被选择的可能性;一种是消费者对激活域里的品牌缺乏信心,趋于广泛的外部信息搜集,以形成完整的激活域,由于此时消费者的搜集行为是主动的,因此企业在保证一定商业宣传的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媒体的权威效应,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加强个人的影响力,同时创造相应的环境,增加消费者试用的可能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当产品处于惰性域时,消费者对其无特别好感也无恶意,通常会接受有关这些品牌的正面信息,但不会主动搜集。此时企业应加强产品定位的力度,在市场中针对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树立产品的整体形象,同时通过各种促销方式,广泛宣传产品优势,以促使其向消费者的激活域转化。
当产品处于排除域时,消费者对这类产品不喜欢,是消费者避免选择的品牌,关于这些品牌的宣传,消费者往往不予理会,即使搜集,也是关于这些品牌的负面信息,目的是进一步证明消费者选择的明智性。这时企业的营销工作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应做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自身营销工作的漏洞,及时完善,使产品向消费者的惰性域,以至激活域逐步转化。
2.力图降低消费者购买风险
有许多品牌的产品,即使进入了消费者的激活域,最终也没有成为消费者的购买对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购买风险的存在。当消费者认为购买涉及的风险较大时,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搜集信息。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消费者减少购买风险,但搜集的信息越多,消费者做广泛比较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时甚至改变其原来的评价标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它的产品不可能在市场上方方面面都比竞争对手的强,很可能是在降低消费者某些购买风险上做得很好,如果消费者始终关注的是这种风险,那被选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消费者在信息搜集过程中,由于多方面信息的冲击,导致其关注的主要风险发生了变化,更大的可能是最终选择了其他的品牌。这就要求企业在树立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把握时机,有目的地激发消费者对特定问题的认知,把消费者的风险意思引导到企业产品所能解决的问题上来,如果企业的品牌处于同行业的领导地位,还可同时试图向消费者说明,例外的搜寻活动只会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从而减少消费者选择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者选择本企业产品的信心。
3.广开信息传播渠道,合理开展促销活动
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发展趋势,给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快速发展的通信网络使地球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全球性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获取、处理与利用信息的方式和效率,E-mail、移动电话和3G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服务。消费者每天都被来自传统和现代信息渠道的信息包围着,任何一个企业有限渠道的信息传播都显得极其微不足道。在信息海洋中,消费者往往喜欢接受哪些和自己的特性、爱好相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接收几乎都是被动的,形成低介入度学习的一种来源,以内部信息的形式存放在消费者的记忆中,最终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企业要达到有效宣传的目的,一方面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信息渠道,通过各种媒体,扩大企业信息与市场的接触面,提高信息的展露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准确了解目标顾客的个体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传递的信息内容,增加对目标顾客的吸引。
同时,企业还应看到,购买情境对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消费者就是在具体的购买情境中,由于搜集到新的信息,而及时对自己的购买行为做出了调整。所以,企业应选择或营造良好的或特定的购物环境,在销售过程中,加强信息服务工作,以便维护老顾客,争取新顾客。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李怀斌:《市场营销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政策思路——基于公共财政04-26
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分析04-26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04-26
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与政府行为04-26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04-26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财政对策04-26
强化税收调控功能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