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商品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4-04-26 13:19:1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文化商品,因为其内容与形式的独特性使其具有了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经济特性。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探析了文化商品的特性,并进一步提出了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文化商品市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化商品 文化产业 

一、 文化商品及其界定标准。 
所谓文化商品, 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劳动产品或文化劳动服务。我们一般把通过人类精神和物质生产劳动而生产的文化与其载体的结合体, 称为文化劳动产品或文化劳动服务。文化劳动产品一般是以物质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的, 表现为物态形式, 而文化劳动服务则一般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的, 表现为非物态的活动形式。如电影光盘可认为是一种文化劳动产品, 而正在上演的舞台戏剧对消费者而言, 则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劳动服务。 
文化劳动产品和文化劳动服务能否成为文化商品, 具有两条判别标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 精神效用标准。一般物质产品的本质具有物质属性,主要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文化商品的效用主要不是取决于其物质载体的自然属性,而是决定于其精神或思想内容的属性; 不是取决于对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 而是决定于对人们精神的满足。虽然有些文化商品具有物质形态, 但其物质形态只是人们所需求精神的物质载体, 如人们购买光盘, 需要的不是光盘本身, 而是光盘中所包含的音像内容; 人们购买书籍, 也不是需要书籍本身的纸张, 而是书籍中记录的内容。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作为文化劳动产品的文化商品, 可能会有多种效用(包括物用效用) , 但精神效用却是文化商品的标志性效用, 不具有精神效用或者精神效用不是该商品的最主要效用的商品, 决不是文化商品。 
第二, 交换对象标准。文化劳动产品或文化劳动服务只有在作为人们的交换对象时才能成为文化商品。从劳动价值论来看, 文化劳动产品和文化劳动服务本身具有作为等价交换的价值基础, 能够作为商品进行等价交换。而从现实性来看,当人们以生理与生存为主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在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正是这种需求领域的发展趋势, 为文化劳动产品和文化劳动服务奠定了现实的市场基础, 从而使文化劳动产品和文化劳动服务成为文化商品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 文化商品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经济特性 
(一)文化商品的生产与需求有别于一般商品 
1,文化商品的生产。文化商品的生产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一种是文化本体的生产过程, 另一种是文化载体的生产过程。文化本体的生产属于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 主要表现为人类的脑力劳动, 它是以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技术以及人类所拥有的智力为主要生产资源(当然有时也会借助某些物质手段, 如自然科学研究中所用的仪器、设备等) , 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无形的精神产品—— 文化。 文化载体的生产又包括两种方式, 当文化商品表现为文化劳动产品时, 文化载体的生产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活动, 它与人类从事的其它物质生产活动没有什么两样, 以消耗物质资源为主, 生产出具有“一定效用”的有形的物质产品, 当然, 这里的“一定效用”主要是指它的承载文化的作用。作为文化劳动产品的文化商品, 它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的过程一般能够被清晰地区分开来, 同时也表现为多组织联合的产业形态。如报刊图书出版业, 就属于此种典型的产业形态。当文化商品表现为文化劳动服务时, 文化载体的生产一般表现为人们的文化活动的开展。这时, 文化载体的生产过程也表现为文化消费的过程, 消费者通过观赏或参与服务提供者所组织的某种活动或表演, 完成文化消费过程, 并得到精神需求满足。如文艺演出、教育等就属于此种类型的产业形态。基于此,也有人把文化本体生产过程和文化载体生产过程, 区分为“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活动”。 
2,文化商品的需求。影响一般商品需求的因素如消费者收入、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的喜好等也影响文化商品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决定文化商品的需求,即是文化消费者的艺术趣味。文化商品的艺术趣味具有积累性。“人们对音乐、文学、戏剧及表演的欣赏及其消费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决定于人们对该种艺术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这种文化趣味要通过教育与经验而获得。因此,“高雅”艺术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如博物馆、图书馆等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这也是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所采取政策的基础。 
3,文化商品的供求弹性。一般商品的供求曲线是, 价格越高, 需求越小, 供给越大,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处是其均衡点。文化商品也是在这个一般规律中找寻自己的均衡点。但是, 文化商品的需求弹性高于其他商品。一是社会对文化商品的需求变化大,特别是我国, 出于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的需要, 不时掀起一些文化运动, 高潮期间需求量大, 过后则锐减。二是居民文化消费的选择性强, 除了基础教育, 一般文化服务特别是文化娱乐, 互相取代、彼消此长的情况经常发生。三是创新产品的市场机遇不好把握, 人们对文化服务创新的理解和接受通常有一个过程, 是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还是受到冷遇, 难以预料。文化商品供求的高弹性, 带来企业经营的高风险, 是必须时刻警惕的。 
4,新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文化商品的供给与消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及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商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展文化产业要研究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二)文化商品市场有别于一般商品 
1,文化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构成。现在文化商品要作为商品走向市场,成本核算与价格制订自然是必须的。文化商品因具有突出个性、突出创新的特点, 个别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常常起主要作用。这样一来, 文化商品的价值弹性和价格灵活性就相当巨大。但上限不能超过居民的购买力, 下限不能低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就要求文化服务企业一方面要加强成本核算, 改变不计费用、不讲效益的习惯, 另一方面要把握市场供求情况, 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 合理定价, 以便为消费者所乐于接受。 
2,文化商品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在文化商品市场上, 除了产品质量、价格、经营管理人才等一般性竞争之外, 还有其特殊性的竞争。首先, 他们既有同行业的竞争, 又有不同行 
业的竞争。例如艺术表演, 戏曲、歌舞、杂技等等, 同一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选择。因此,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的是不同行业的竞争, 究竟哪一个行业能吸引消费者, 然后才是业内哪一个企业或剧目获胜。其次, 创新竞争。文化商品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的竞争从选题开始到产品问世, 无处不有出奇制胜的思考与行动。再次, 文化服务既有人类基本要求的共性, 也有反映和表现不同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特性, 意识形态的竞争和斗争, 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是高层次的竞争。 
3,国内外文化市场联系密切。文化传播是没有疆界的。一般地说, 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 但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寻求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广泛运用, 使各民族、各地区的距离日益缩短, 互相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各种音像制品、广播电视、书刊报纸、演出团体, 都可以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进出出。这样,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商品, 在满足本国、本地区居民需要的同时, 也可以为国外居民服务。因此, 本国文化商品走向世界, 国外文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也发达,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相对落后,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不过, 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我国历史悠久, 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兼有12 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充分运用自己的有利条件, 在文化市场上的不利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三)文化商品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内容与形式 
1,文化性。不论文化商品表现为有形的物质产品, 还是无形的服务活动, 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 只有文化内容的注入, 才能使它们成为真正的文化商品。 
2,道德性。与其它产业相比, 文化商品的道德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文化商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来看, 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所谓健康的文化内容, 是指文化内容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反之就属于不健康的文化内容; 从文化商品生产的手段来看, 存在正当与不正当之分。由于文化商品的特殊性, 在其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不正当行为,如剽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现代社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的, 也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所不容许的。 
3, 可持续发展性。社会文化作为文化商品的生产资源, 对它的利用不但不会消耗, 反而具有累积效应, 会使社会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 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从文化商品的市场需求来看, 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 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一旦启动, 便一发而不可收, 而且处于永不满足状态。这是因为,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随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动, 经济越发展, 社会越进步,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强烈。因而, 市场需求的无度性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性。不过, 严防文化商品市场的精神污染, 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文化商品消费中的非竞争性与排他性。当文化商品表现为文化劳动服务时,文化商品属于半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当文化商品表现为文化劳动产品时,文化商品基本上属于私人产品,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其可复制性是很强的,如形形色色的盗版文化复制品。 
5,文化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正外部性。文化商品具有公益性,因此,文化商品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消费时,都具有正外部性。 

三、 繁荣文化商品市场有赖于文化商品的产业化经营 
由于传统观念及体制等各方面原因,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文化商品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把握文化商品的发展规律,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开拓文化商品市场, 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商品的产业化经营,是非常重要的。 
1, 开展大众文化活动, 培育文化商品市场。目前我国居民的文化商品消费与其收入水平相比, 还是较低的。文化商品市场的潜力远没有开发出来。这一方面是长期的事业供给, 居民的文化消费以福利性为主, 如非必需, 就不愿进入市场。另一方面, 文化企业和经营者对文化商品市场需要的适应和开拓的观念不够清晰, 等客上门的经营习惯很深。因此, 改变这种现状, 在供给和消费两方面都要下工夫。从供给方面努力, 就是要鼓励文化商品的产业化经营。文化企业和经营者只要真正在市场上求生存、图发展, 办法总是有的。对于文化商品消费市场的培育, 以活动带市场, 将是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方式。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 必然提高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 同时也会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消费积极分子, 如球迷、影迷、发烧友等等, 这当然会促进文化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兴旺。 
2, 发展文化产业经营的中介机构。在市场经济中, 产销双方或供求双方既可以直接联系,也可以通过中间人或中介机构。中间人或中介机构起着连接和组织作用, 同时还为双方降低交易成本。首先,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他们既要懂市场、会经营, 又要有文化、知艺术。其次, 组织有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的大型文化中介企业。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众多人才, 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文化商品市场的信息量大, 商业信誉高, 服务质量优良, 以大带小, 促进文化产业中介经营走上正轨。第三, 建立行业协会。文化产业中各个行业的特点鲜明, 经营方式和活动范围各异, 行业的利益和要求也随之不同。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与个体经营者之间的中介机构, 一方面贯彻执行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法令, 协助政府实行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 代表和保护行业的共同利益, 进行行业自律。 
3,组织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现代经济可以说是大企业主宰市场的经济。大企业因其经济实力雄厚, 生产和经营技术先进, 市场信息灵敏, 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良好, 活动范围广, 竞争能力强, 一般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应有自己的文化骨干企业, 用以形成文化经济和文化商品市场的基本立足点。 
4,建立文化产业基金。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是创新性和公益性强于或大于其他产业。从公益性来讲, 文化商品不仅要反映和表现时代主旋律, 而且还要执行国家对文化的方针政策与具体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文化企业也是自谋生存、自我发展的。他们服从社会效益是有条件的, 若负担得起, 对社会作一定贡献是必要的; 若负担过重, 影响企业的生存, 国家和社会或免除其义务, 或给予适当补贴。从文化产业的创新性来讲, 有成功, 也有失败, 是一种风险投资。文化产业的创新又关系着国家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把握和引导文化商品的创新活动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国家的引导的主要方式是出题目、给资助, 鼓励文化企业按自己情况挑选并创作。由上可见, 强调社会效益, 鼓励文化创新, 支持文化产业经营的发展,国家和社会都需要资金投入。各国实践经验表明, 国家和社会的资金的投入可以采取“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形式。这种形式既有利于资金的管理和有效使用, 也有利于广泛调动社会经济力量, 增加基金来源。 
5,培养经营人才。由于长期的事业体制, 文化部门的人员大多精于文学艺术, 疏于产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这是当前影响文化产业经营的主要障碍。因此, 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一是不少地方都有一些办得好的文化企业, 以他们作基地, 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实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招聘懂市场、会经营的人才, 他们虽对文学艺术规律不甚了解, 但只要同业内文化专业人才结合得好, 也能发挥作用。三是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文化产业经营专业, 经常地、稳定地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等专门人才。 
6,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文化市场也是复杂矛盾的统一体, 既有规范的行为, 也有随意性的活动; 既有促进社会稳定、有利经济增长的文化服务, 也有沉渣泛起、腐蚀人们心灵的精神鸦片。因此, 各个国家对文化商品市场的管理都是严格的。一方面要给予公共性文化商品必要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励从事文化生产、传播、销售等单位,在规范的法制下参与竞争。不仅使文化产业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法规, 如《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等; 还要使文化企业和经营者遵守本行业的特殊法规, 如《版权法》、《知识产权法》等等。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法制体系, 才能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析我国公司法与公司治理探析04-26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综述04-26

公司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的思考04-2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04-26

试论国外公司治理模式与我国的比较及启示04-26

试论公司治理状况研究综述04-26

关于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的影响04-26

浅析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04-26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04-26

简析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现状及优化改革——基于独立董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