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杂志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也是广告商们竞相争夺的一块重地。由于媒体本身的独特性使得广告商们在杂志上投放广告的时候,必须考虑广告产品和报纸的消费者的重合度问题。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媒体的双重属性;广告;广告投放
1 关于《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
《三联》由中国出版集团属下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其前身为邹韬奋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它以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为目标。 “以敏锐 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是它的办刊宗旨。几年来,《三联》经过不懈的努力的到了业界同行的肯定,人们认为它的文章既有采访的深入、报道角度新颖、阐述透彻的社会经济生活类新闻,又有高雅、前卫、风趣的文化生活类小品,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周刊。
通过翻阅《三联》的目录,可以发现它一般包括“封面故事”、“社会”、“财经”、“文化”、“娱乐”、“科技”、“专栏”七个大板块,其次还包括“环球要刊速览”、“读者来信”、“观察”、“天下”、“纪念册”、“好消息.坏消息”、“声音”、“生活圆桌”、“好东西”、“理财与消费”、“漫画”、“个人问题”等十二个小板块。由此可见,《三联》一贯以来都在保持着它的版面风格。在内容上,它一直秉持着“以新闻为由头,用文化资源来探讨生活的概念”,力争以最快速度追踪热点新闻,并更多关注新时代中的新生活观。深度报道是该杂志内容的主要风格。所以,无论从版面内容还是信息的内容,无论是版面风格还是报道风格上,我们都可以体会到《三联》读者的高品位,高层次。他们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的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这样的消费者,他们往往观念前卫,消费欲、购买力强,注重品牌的含金量,乐于尝试新的品牌,更重要的是作为购买活动的最终决定者,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很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这无疑是给众多的商家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 《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联》的广告数量基本上维持在30——45条之间,而且广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汽车类、招商类和电子类广告上面,汽车广告基本上是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数量上,招商广告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电子广告的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在下降后也能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此外,茶酒类广告也有上升的趋势。
下面主要就《三联》上投放量较大的三类广告作以分析。
(1)汽车广告。
表中显示,虽没有一个厂家是连续四个月都在《三联》上投放广告,但是从广告在媒体上所占的篇幅来看,3月26日,宝马的广告占据了24、25两页;4月16日,别克的广告占据了2、3页;5月21日,雷克萨斯的广告占据了2、3页;6月18日,凯迪拉克占据了三页的篇幅,且这三页纸质较别处厚。占据一定的位置、篇幅,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正向我们说明了谁是当月此类广告的大客户。
(2)招商广告。
如表所示,房地产类的招商广告始终据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是别墅、公寓。除此之外,每期《三联》都会为自己做一次广告,偶尔也会为别的媒体作了招商广告,如5月21日和6月18日的《三联》还分别用了一页的篇幅,为内蒙古卫视的《财富中国》节目作了广告。
3电子类广告。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三联》上投放广告的电子类品牌都是国际上或是国内的知名品牌,再从广告的投放量来看佳能和海尔是《三联》的广告大客户,而且宣传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电脑、手机、打印机、冰箱等相对较高端的产品上。这些在当时较新和前卫的产品刚好符合了,《三联》的那些观念前卫,消费欲、购买力强,注重品牌的含金量,乐于尝试新的品牌的读者的胃口。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联》的广告吸引的是成功人士或有识之士,他们大部分居于社会的主流地位,追求时尚、潮流;以都市白领、企业中层以上人员、私营老板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足够的购买能力和决定购买的权利。并且,他们的购买欲望很强,以彰显他们的成功和荣誉。这些都正好吻合了《三联》的读者群的定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国外汇市场制度设计与改革前瞻04-26
我国外汇冲销干预有效性分析04-26
外汇结构性存款风险及对策分析04-26
中国利率与股市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04-26
外汇储蓄币种中介结构04-26
并购整合与业务扩张04-26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理论解析与测度方法04-26
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