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绿色思潮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遍影响,催生了绿色财务管理。传统财务管理并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也不利于企业准确分析财务风险、制定长远战略,而绿色财务管理能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长远看,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意义重大。鲁务顺(2005)指出,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绿色壁垒逐渐兴起,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阎晓红(2001)指出,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既能适应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诉求,同时也与企业发展长远利益一致;Molina和Claver(2009)指出,企业实施绿色务管理能更多的获得政府各项支持,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我国推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对于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国外学者从成本、收益、竞争优势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对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意义、内容、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较之国外对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已向绿色管理体系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绿色财务管理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因此,笔者拟分析我国实施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制度都还不够成熟,在企业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1.企业方面
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比例还很低,多数仍采用传统财务管理体系。传统财务管理往往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主要追求短期盈利目标,而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可能给资源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1)财务目标短视。现有企业的目标定位多数为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行为的短期倾向性和利益分配的片面性。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短期内通常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但长期而言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如何平衡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是影响绿色财务管理实行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很有可能投入到污染严重但回报率极丰厚的项目,极易造成经济恶性循环,虽然获得了经济效益,却损害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既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管理者缺乏绿色意识。管理层对绿色财务管理还缺乏充分且正确的认识,担心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经营负担,减少盈利且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实施意愿不高。企业决策主要由最高管理层决定,如果经营管理者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意识,绿色财务管理将难以推行。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的素质对能否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空间日渐狭小,外部环境的压力往往使得管理者只注重企业盈利,缺乏激励和条件来关注环境问题。因此,管理者环境意识的薄弱和外界支持的缺失都是绿色财务管理实施不力的因素。(3)内部动力不足。绿色财务管理还需要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动力层层推行。很多企业引入新的管理系统时,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各部门和员工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他们是真正的实践操作者,对一线实施状况最为了解,若不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并协调工作开展,将不利于系统效用的发挥。增强各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及其员工的环保意识,鼓励多层次主体参与,是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内在动力,也是绿色财务管理整体效应发挥作用的基础。
2.政府方面
企业不愿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或者说不愿意在生产过程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是与企业的经济本质分不开的。因为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会使企业的短期收益受损,这极有可能威胁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很难依靠企业自觉推行,还要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调节。市场失灵之时,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1)投入力度不大。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尚存在一定差距,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环境污染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不到1.5%(见表1),对相关问题也未形成具体可行的规范和标准,且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绿色财务管理难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2)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方面,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执法力度也显不足。从京都议定书开始,节能减排提上日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然而,目前这些指标的设立仍停留在国家公共品的宏观层面,尚未深入到企业和个人的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量化需要具体的量化指标、优惠政策引导,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章可循,并避免产生高昂的制度成本,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考虑环境效益。(3)政策引导不力。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环境管理和保护主要是通过政府调控的命令和控制型政策来实现的。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依靠像排放标准和限定资源利用的最大许可立法和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环境问题方面的监管还很不完善,对于不注重环境效益的企业,政府的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无法有效减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另一方面对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力度也不够,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设立缺乏动力和条件。(4)绿色会计制度不完善。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绿色会计支持,而绿色会计的实行也缺乏规范性指导。相关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及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等很少有关于环境问题的规范和约束。因此,即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财务的重要性,也有实施的意愿和动机,却缺乏可操作性的法规和规范来进行指导,导致实施成效难以得到保障,整体效应更是无从谈起。
3.社会方面
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参与和推动。除了企业和政府努力外,还需要行业协会、广大消费者以及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但是我国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社会力量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1)行业协会力量薄弱。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第三部门,是政府和市场力量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起的监管作用仍然较弱。尤其是绿色财务管理相关的行业协会,对于行业缺乏影响力,既不能推出有效的行业标准,以规范企业行为;又没有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以影响消费者消费理念,所起作用十分有限。(2)消费意识落后。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目前这种消费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方面是受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消费意识还很落后,缺乏绿色消费理念,好攀比和炫耀。2009年我国奢侈品消费位居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炫耀性和攀比性消费,不值得提倡。(3)社会舆论引导不够。虽然各地区积极推行绿色消费的活动,许多地方政府也注意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然而目前我国绿色消费市场仍然较为薄弱,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大,对社会大众的绿色教育不足、受众范围较小;且市场较为混乱,缺乏相应管制和引导,消费者并不能有效辨别绿色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节能环保的积极性。
4.理论方面
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大多数都只注重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形成的成果较少。绿色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包括生产、物流、营销等的协调作用鲜少涉及。实际操作层面,因为可供参考的理论规范不足,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缺乏系统性,未能与企业其他子系统协同作用,整体效应大打折扣,反过来又会影响管理者的实施意愿和积极性。尝试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中,获得显著成功并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的企业极少。绿色财务管理研究的整体性和指导性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1.企业方面
绿色财务管理是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出现的,企业不能一味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框架内,要及早认清形势适应变化。调查发现,企业实际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比例明显低于有意愿实施的比例。就是说,即便有些企业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意愿,但却缺乏实施该体系的条件或推动机制。市场经济通常是经济利益驱动,生态环境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这就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的社会性同企业生产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矛盾。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完成,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发挥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1)完善财务战略目标。制度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时,应兼顾节能环保问题。企业应尽可能的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不能仅关注短期利益,还应将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企业议事日程。根据相关法规准则的要求和绿色财务理论的指导,实现绿色经营,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协调统一。企业财务目标作为总体目标的核心部分,对企业行为主体有重大的激励与规范作用。财务战略中增加环境因素的考量,将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2)提高管理者绿色意识。管理者应提高环境意识,转变观念。进行经营和投资决策时,管理者应有环保意识,以牺牲环境资源带来的发展扩张不利于企业形象和长远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危害极大。企业管理者认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上。企业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3)提高内部动力。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企业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合作,主要包括人员素质建设、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员素质,应调动企业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其资源环境意识,且各部门间应协调合作,促进企业由传统财务管理向绿色财务管理的平稳过渡;管理质量反映的是企业的标准制定、计划与控制状况、组织协调能力、领导激励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它对于企业行为具有综合性的调控作用;技术水平从客观上规定着企业能够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以什么方式生产,因而对于企业行为的效率、竞争力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2.政府方面
(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环境执法投入。环境保护预防比治理更重要,而预防是有成本的。重点加强企业污染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企业产品的监测技术及设备、企业产品绿色认证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如果对于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有严格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对于企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绿色认证,并有力的执行奖惩措施,迫于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为了长远利益,企业会自觉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制度。(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应积极推动资源环境立法,加大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其次,应制定并完善各类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第三,应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形成鼓励和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体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的设立应尽可能具体化,加强可操作性,不断完善制度激励。(3)加强政策引导。有的企业有意愿但无能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需要政府提供一定支持。针对节能环保型企业,政府应给予支持和奖励,可以在税收、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给这类企业以优惠和倾斜,增强企业竞争力,并激励其他企业效仿实施。其一,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其二,信贷方面给予企业倾斜,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其三,推进绿色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并完善相关条款;其四,倡导并鼓励企业向环保、节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项目投资,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和行为,应加大惩治力度,加强警示作用。(4)引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这是绿色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首先,需新设一些会计科目,如绿色成本、绿色公益金、绿色股本等,使绿色财务管理在应用中对一些要素有案可稽。其次,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都需进行相应调整,可设置相关指标用以考察企业在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以便企业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
3.社会方面
推行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最大限度的动员行业协会、消费者以及大众传媒,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1)加强行业协会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规范同类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促进市场运作的规范化、有序化,提倡绿色管理的实施并制定相关行业细则,发现和协调企业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对企业的绿色生产、投资等活动进行监督。通过行业评比活动,对于表现较好的企业应进行公开表扬,对于表现差的企业劝其改进。这样使优秀的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形成正向激励;逊色的企业形象受损,能形成威慑,能有效的督促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2)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以减少对环境伤害的消费。终端消费市场对企业经营目标和理念影响重大,消费者以环保为导向的绿色消费观念,将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巨大的外在拉力。绿色消费不是要限制或降低消费水平,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媒体宣传和公益活动等使消费者形成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引导厂家生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品,如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3)加强绿色宣传。全社会应进行广泛的环保宣传和风险意识宣传,尤其是针对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培养其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意识,在企业产、供、销过程中,从资金筹措、投放、耗费到资金的收回及分配诸过程都要将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风险、环保风险等理念贯穿始终,并由公众来进行监督激励,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理论方面
完善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深入的研究。针对我国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现状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应该强化以下方面的理论研究:(1)绿色财务管理风险研究。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一样,绿色财务管理也存在风险。但是其风险也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风险,重点将是社会责任风险,即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如企业价值流失或无形资产价值贬值等。(2)绿色财务管理立法。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推行,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如何完善法律、法规是重要的研究方向。(3)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的研究。如何通过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提升顾客忠诚度也是可能的研究方向。(4)绿色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现有的财务管理有其人才培养和认证制度,在绿色财务管理制度下,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以及人才的资质认证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既涉及到宏观经济和法制环境、制度体系,又涉及到微观企业与消费者个体。要有效改善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应该将它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自身、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大众多方共同努力。理论层面,绿色财务管理研究应注意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借鉴国外的可用理论成果;绿色会计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创造条件。实践层面,首先企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其次政府应加强支持和引导,促进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形成与完善;最后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组织、监督及协调作用,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卿文洁
相关文章:
苏锡常产业区域一体化实证研究04-26
黔西南州林业发展区划初探04-26
区域旅游整合问题研究04-26
陕南旅游发展策略:以商洛为例04-26
福建民营企业上市问题探析04-26
自贡在川南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04-26
当前湖北经济运行态势与对策研究04-26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04-26
淮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现状分析及其模式选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