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中心城市的区住、交通、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等多重优势,吸引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相关区域集群布局而形成的企业总部集聚发展,集研发、展示、贸易、财务结算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群,正在成为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形态。深入分析企业总部集聚形成的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总部经济;企业总部聚集;产业乘数效应;知识型服务业
1 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的迁移、聚集现状
1.1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迁移入驻
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扩大及其对中国战略地位的调整提升,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多,截至2006年底,已超过600家。为了进一步管理这些生产链、控制更大的市场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科研资源以进行本土化创新,这些跨国公司又不断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投资性公司、办事处等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总部环节向中国转移。成立地区总部、集中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在华事业的必然要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以其国际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等成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主要聚集地。如上海就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4家,其中国家级地区总部15家。占在华总数将近一半。这些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也因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不断入驻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政策,以鼓励总部经济的发展。2002年上海颁布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和若干意见,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地区总部。天津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明确表示要采取多种手段“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这些政策都极大地鼓励了跨国地区总部的入驻,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发展。
1.2 国内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的迁移运动
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迁移热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一大批企业集团纷纷将总部向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迁移,正是由于这些中心城市拥有相对较丰富的企业总部所需的高端战略资源。湖南远大、山西经纬纺机等将总部迁入北京,东方希望、浙江杉杉、江苏春兰等分别将总部迁到上海,温州市短短几年间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主要是企业总部)迁到上海;乐百氏、健力宝分别将总部由广东的中山和三水迁往广州;东风则将总部由湖北十堰迁至武汉等。这些企业在原地虽然具备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但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所需的人才、科研、信息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等战略资源却非常匮乏,因此这种总部的迁移客观上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采取的自发行为,同时也孕育了中国总部经济的悄然萌发,并推动我国在这些聚集城市的总部经济的形成。
2 企业总部的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企业总部或者地区总部作为一个功能组织从企业整体中独立出来,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在空间上表现出总部聚集的特征,显然也是一种集群,是产业的总部集群,只不过这时发挥集群效应的主体是企业的一个功能组织而非某些产业或企业。
产业乘数效应。乘数(Multiplier)指每单位外生变量的变动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产业乘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特定产业或企业投资作为初始诱因,带动若干产业在该区域聚集并维持扩张趋势,由此实现该区域产业经济总量的倍数增长。我们可以将产业乘数表示为:U=T/I=1/(1-8)。其中,U 表示产业乘数;I为特定产业或企业投资变化量;T表示该区域产业聚集总量变化量;δ表示区域内总部产业关联度。产业乘数的大小与产业关联度δ成正相关。一般而言,特定产业或企业从两个方面来发挥产业乘数效应:①前向关联的产业乘数效应。前向关联是指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由此产生的产业乘数效应即指对以本产业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为直接需求的产业部门的影响。②后向关联的产业乘数效应。后向关联指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由此产生的产业乘数效应即指对为本产业或企业提供直接商品或服务的产业部门的影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1 总部及地区总部集群带来的产业乘数效应
在该模式下,以企业总部这种功能组织作为“诱因”而带动其关联产业的产生并在该区域聚集。并由此实现该中心城区乃至整个区域产生经济总量的倍数增长,这就是总部集群的产业乘数效应。同样,这种产业乘数效应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方面来激发该乘数机制,使其得以运转。
总部前向关联产业是指以总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为投入资源和直接需求的产业,也即总部下游产业;总部后向关联产业是指为使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得以正常运转而向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也即总部上游产业。这种关系构成了企业总部的产业关联网络(见图2)。在该产业关联网络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与总部相关联的产业基本上属于其发展所必需的服务业以及依赖总部资源而发展的其他产业。企业总部与这些产业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极强,也即总部与这些产业的关联度8较大,其产业乘数u因此也较大。
发达国家的实证也表明,在特定区域面积不变情况下,吸引更多企业总部的入驻创造的产值远比吸引更多的一般性企业入驻创造的产值要大得多,也即总部集群对该区域的产业乘数效应要远远大于一般产业聚集带来的产业乘数效应。这不仅因为企业总部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事的是管理、决策、研发等知识性劳动,履行着资源配置、资本运营、外部公关、业绩管理等诸多从属职能,也因为与总部关联产业的较大关联度而为其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还因为以下这些原因: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有实力按照总部经济模式布局的企业,一般而言规模较大,其总部或地区总部作为控制中心、投资中心或者其他职能中心。所创造的产值通常都超过一般性企业;第二,总部的入驻带动了新的关联产业迁移。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都会带动几个、甚至十几个与之有紧密业务关联的公司随之迁移。从而在新的总部成员周围又形成了新的关联产业聚集圈。由此导致的区域产业乘数效应呈几何放大;第三,总部与总部之间很可能存在或后期形成合作关系,其关联交易量较一般企业要大,对该区域产值贡献或产业乘数效应也就更大。
2.2 总部产业集群效应中服务业的显著地位与作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整体上尚未形成“三二一”格局。到2004年底,我国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仅占31.9%。然而,我国几个经济发达、总部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其服务业的发展较为成熟充分,为总部的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商务配套服务(见图3、图4)。
服务业的发展、发达为吸引并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总部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两者互为条件,互相推进。这种带动作用主要又体现在
(1)跨国公司对服务业投资力度的加大,使之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逐渐出现“产业服务化、服务知识化”趋势。制造业是外资投资中国的一个重要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外商对制造业的投资仍居于主体地位。但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服务业领域逐渐成为外商和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2004年,投资于北京的合同项目中。有67.66%属于第三产业,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占总金额的62.84%,上海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8.84%和44.61%,较过去和全国水平远远高出,出现了“产业服务化”趋势。
在投资不断趋于服务化的同时,在服务业内部逐渐出现“知识化”趋势,外资在加大对服务业投资的同时,尤其加大了对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与技术服务业等知识型服务业的投资。知识型服务业在外商和跨国公司的投资中优势不断加强。投资量和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为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提升奠定了产业基础。
(2)总部的不断聚集对知识型服务业产生旺盛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从而通过“厂商控制力”效应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厂商控制力”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金融、信息、会计、法律、技术开发、产品营销等逐渐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在社会上成为独立的为厂商服务的机构。这些厂商服务机构在大城市集中起来,大城市不但通过这些厂商服务机构来为城市以外的工商业服务,也通过这些厂商服务机构来控制城市以外的工商业,进而控制城市以外的经济活动。这些厂商服务机构现实中很大程度上是指城市的知识型服务业。
企业总部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中心城市的不断聚集,形成了对服务业的旺盛需求和极大依赖。从而刺激其产业向纵深化发展。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由于有大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分支机构的集中,需要大量的厂商机构为其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从而为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和广阔发展空间,推动知识型服务业充分发展。
企业总部在企业组织价值链分工中占据相对高端的地位,总部在执行战略控制、研发、营销、资本运作等功能时,需要一大批服务企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企业为其提供服务,这些服务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另一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回报。因此,这种聚集带来的对服务业的旺盛需求也成为知识型服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推动其高速增长的驱动力。同时,总部聚集区一般为城市的经济核心区(如CBD),同时也是消费核心区,在CBD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围绕写字楼的商务消费空间和庞大的消费需求链。除了所必需的写字楼、硬件服务、交通服务需求,还形成了以高档商务以及休闲娱乐场所为主的总部的特殊商务消费需求和其他一般性服务需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西安城市居民旅游决策行为对比研究04-26
保定市南市区清真食品网点发展的思考04-26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04-26
关于莱芜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04-26
河南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04-26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与财务信息化建设04-26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04-26
冀东港口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04-26
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中的应用04-26
浅谈如何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发挥群众作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