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世纪20年代初,预算管理思想在美国大型企业中悄然崛起,初时被用于几大企业的成本控制,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开始衍生出了其他功能,如计划、评价功能,因其在企业管理中的综合功用一跃而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因为无法彻底摆脱长期以来运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扰,企业自身已经形成了由上至下的固定指令传递模式,这种组织方式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链条长度,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不尽不实的扭曲现象,上级、下级目标有所不同,下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会完全按照预算完成工作,而上级指令此时不起作用,无法估计企业的预算松弛程度。即使事后发现预算松弛情况很严重,上级也无法确认下级不努力工作的事实,这就对企业预算管理中对于预算松弛的处理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因此,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企业改善预算管理、解决预算松弛提供一些对策。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及其演进br />
企业的运行活动有很多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包含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优先配置,并最大限度地使实际活动按照预先的配置路线进行,因此引出了“预算管理”的概念。由此看来,预算管理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模式相互呼应,国内外有关预算管理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预算管理理论是从预算目标基本点理论开始经历了四次完善,逐渐演进到了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理论。起初,林峰国(2004)提出了企业预算目标基本点的说法,他认为股东对于企业的预算隐含着某种期望,具体而言,股东青睐一个企业是由于其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的盈利能力,而预算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能力,这就产生了一个企业预算目标基本点的提法。
有了企业预算目标后,冯巧根(2005)进一步提出,当时的预算管理重点在于事后调控,然而只有事后控制对于预算的及时管理和问题的及时纠正无益,因此为了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事前诱导预算法和事后反馈预算法都是有效完善预算管理的因子,这也是对宏观战略层面和微观操作层面的一种有机结合。
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委托代理机制——委托人和代理人对于完成预算目标达成了一致性,因此王东艳等(2005)认为在委托代理的基础上,预算的设定成了一种协商、交流的过程,这就是委托人、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过程。而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合同最终必然对某一方更为有利,因而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代理人在不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前提下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关系到了预算管理的成功与否。
此后,潘飞、程明(2007)以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预算数据,研究了在公司运行中预算松弛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股权性质、股权结构和企业规模是解释预算松弛的重要变量。同时,林秀香(2004)在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上通过延伸前人的理论,从订立预算目标、构建预算管理信息平台、管控现金流、完善企业内控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全面、综合的企业预算管理框架的问题。
经过以上文献研究,不难发现中国预算管理在学术界的理论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通过对预算目标基本点、预算控制结合制度、预算中的委托代理机制、预算松弛和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这五个方面的良好把握,为以后的预算管理研究方向也指明了道路。
以上的预算管理制度演进揭示了预算管理是刚性行为和弹性行为的有效结合。首先,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个刚性行为,这体现在组织预算、执行预算、考核预算三个方面的行为都是有权威性的、都可以被有效执行。其次,企业的预算管理也是个弹性行为。预算虽然是建立在详细调查、精密编制的基础之上,但它仍然只是对企业未来收入、支出及其他一些可能事件和现金流的大致估计,必然有上限和下限,最终实际发生额应当保持在这个区域内,如果超出这个区域也不能偏离过大,且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动态调整的可能性。考虑到以上两点,笔者认为预算管理演进制度正好证明了预算管理“刚柔并济”的特点。
三、基于组织视角的企业预算松弛诱因研究
预算松弛在为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了缓冲和铺垫的同时也拖延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如图2所示:
图2中,预算松弛的现象在起初的编制过程到完成过程、调整过程直至最后的执行过程均存在松弛现象,当一次的预算执行完成以后,下一次的预算编制再开始(图2中以虚线连接预算编制中松弛和预算执行中松弛,因二者并非处于同一个预算编制周期),预算松弛继续循环。因此接下来笔者将基于预算松弛会发生的环节,从组织的视角分析企业预算松弛的诱因。
(一)预算编制中包括预备费用 这在中国的企业当中已经是个不成文的规定,企业每一层级向下级分配各部门预算时会额外余出一些费用作为备用,其目的是防止某个下级部门出现预算超支无法完成工作业绩要求时,对超出部分的费用进行填补,帮助该部门完成任务。这种预备费用越多,临时调剂的能力就越强。然而,预备费用的留置有两条途径:要么提高预备费用的留存比率,要么压缩下级部门预算费用。无论哪种方法,都会出现预算松弛,对企业长期发展无益。或者,这个链条也会逆向运作,即下级向上级报备预算表时,为自己留存预备费用以备不时之需,同样导致了预算松弛的出现。
(二)预算完成中最初设定任务量很小 这一点在中国国企的表现尤为严重。在国企的预算中,很多需要一年或者两年才可以完成的工作,员工完全可以用比预算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完成自己的任务量,充分体现了在预算完成中存在较严重的预算松弛现象。因为,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国企对于工作任务的预算松弛了50%甚至比之更多。
(三)预算调整中企业对市场波动应对不理性 市场情况的变动是企业调整预算的直接原因,在中国,市场行情如果发生了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企业会积极组织员工追查预算与实际不符的原因并调整预算,力图通过及时纠正偏差使企业的运行和业务的展开回到正常的途径,这些工作也会得到上级主管的支持和认可;相反,如果市场行情明显表现出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趋势,企业各层级都会倾向于低报业绩、保留原始预算,为部门增加利润。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波动中,企业的预算调整行为是不理性的。不利影响带来了及时的调整,但有利影响会增加预算松弛程度。
(四)预算执行中短视行为弊端 中国企业的一些下级部门,追求的只是完成年初确定的预算目标,一旦达到要求的目标,就会降低工作努力程度甚至于完全消失了工作积极性,这种短视的行为无论对于员工本人、某个部门还是整个公司而言,都是不明智的——既打击了员工自身的积极性、消磨了员工的上进心,又潜在地降低了部门的效率和公司的利润。对于预算执行人员来说,这种短视行为和预算松弛造成了一样的后果,本质上还是预算执行人员以短视行为的方式为自己创造了预算松弛的空间,当诸多的预算执行人员集合在一起同属于一个企业时,个体的预算松弛被无限放大,而且后果不取定。
四、基于组织视角的预算松弛问题解决方案安排
(一)增加预算参与机制 企业员工通过消极怠工成为企业预算松弛的间接推手并不完全是他们的本意,他们中少数人制造预算松弛的目的是希望用尽可能短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少的工作量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酬。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员工只是怀揣着报酬与工作量相对应的想法和预期,如果他们发现企业发放的报酬无法达到这一预期,那么他们也只有通过制造预算松弛的方法来为自己谋福利。因此,在业绩评价中强调是否达到预算目标会诱使预算松弛出现。所以,预算中应当加入“下级参与”的部分。参与制本身无法完全消除预算松弛或有效控制预算松弛的范围,它只能是影响预算松弛的因素之一,还有赖于与其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控制企业预算松弛水平。管理层或中间一些过度层级也必须意识到,下级参与预算编制中来是必须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可以在预算编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得管理层更易判断预算如何修改更加恰当,能发挥出更大作用。但是,这也无法避免新问题的产生,下级参与预算编制,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这是由于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下级处于沟通交流中信息优势的地位,他们给予上级的信息和意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想法,有些想法经过了修饰、经过了夸大,这就有赖于上级的判断和筛选。如果上级的把关过程失灵,那么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只能有增无减,比原来更为恶劣。
(二)增加预算中的会计控制系统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会计控制系统合理控制预算松弛水平。首先,管理层和中间过渡层可以通过开会协商出一个下级可接受的预算水平;其次,管理层设定好预算在协商水平基础上的可变范围,给定一个区间,安装会计控制系统,对下级经理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核查;最后,管理层从会计控制系统中判断出预算松弛出问题的环节,实施纠正、改进。在第二步安装会计系统的步骤中,类似于审计确认、对估计错误的惩罚措施、零基预算等可令管理层获得高质量信息的会计控制方法设计越是精密,执行力度越强,下级就越难钻空子。
(三)改进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业绩评价体系包括诸多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衡量对象不同,重要性自然有所差异,因而在最后评价计算中所占的权重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当对同一个对象进行评价时,有些关键的指标一定要作为分析重点,有些非关键指标可以适当忽略。例如,对某个企业的生产职能部门来说,成本应当是关键指标;对市场营销部来说,销售收入和利润应当是关键指标,所以企业在业绩评价系统的设立过程中,应当为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以体现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及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对各个评价指标确定其权重,然后加权求和计算企业的各项指标得分情况,通过改进预算管理中的业绩评价体系,将预算松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结论
本文研究存在不足。企业预算是贯穿企业某个活动经营周期的,如果严格按照预算编制、预算完成、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的环节进行预算松弛的原因分析,界限的划分过于清晰,处于模糊地带的一些预算松弛原因未能找到。
要强调的是,适当范围的预算松弛是企业的缓冲垫,对于企业灵活调整战略战术是有益的。然而,超出了一定范围的预算松弛对企业必然是一种负累,会拖住企业长期发展前进的步伐。因此,要解决的不是完全消除预算松弛,而是如何将预算松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br
[1]论文检测天使-论文免费检测软件[EB/OL]. /d/file/p/2024/0425/shu.html />
[1]李志斌:《组织转型视角的预算管理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2]陈玉娟:《预算松弛的博弈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l期。
作者:罗敏
相关文章:
论语加算盘——浅谈财务管理中的哲学理念04-26
企业不同融资模式下风险控制探讨04-26
汽车4S店车辆维修收入款项的财务风险管控04-26
从小杂工到企业财务管理负责人十年炼成记04-26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04-26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客观披露内控缺陷04-26
山东省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实证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