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闽商文化的形成,闽商的特质及新闽商的转型。
关键词:闽文化;闽商;转型
1 闽文化下的闽商文化
1.1 闽商的形成
(1)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
闽人自古就有移民和崇商的传统,这是与福建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可谓是: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艰难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以寻求生路。在异地他乡艰苦谋生的历炼,练就了福建商人“骨子里的吃苦耐劳”和“亲历亲为”的精神。与多山这一不利于生存的条件相比的是,福建拥有绵长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港湾岛屿。宋元时期,福建人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便开始从家乡带着丝绸、药物、茶、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顺着“海上丝绸之路”飘洋过海,将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开始海外贸易活动。因此大量的海外贸易和大量的海外移民就成了当地两大特色,也形成了后来遍布全球的闽籍商人。
(2)“蓝色”闽商。
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闽商特有的特质和文化,与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相比,闽商属于海洋文化的蓝色文明。历经千年的演变,如果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代闽商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开放、拓展等意识早已融人他们的血液,成为闽商文化特有的特质。
数百年来,遍布全球的闽商,秉承“爱拼会赢”的精神,努力拼搏,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和热情,为中国及所在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闽商也在这几百年的商海驰骋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闽商文化和闽商精神,闽商文化是闽文化的延伸,是接受海洋文化熏陶的结果。人们把它概括为蓝色的海洋文化。
1.2 传统闽商文化
(1)重商务实的生计传统。
福建有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福建境内山岭耸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被大山占去,真正可耕地面积不多,人稠地狭,生存条件恶劣,人被挤到了海边上,辽阔无垠的大海就这样成了闽人的土地。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闽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生计模式。或上山打石,或下海捕鱼,或从儒人仕,或贸易经商,不追求一律的农业模式,重商逐利更为人们所崇尚,形成宋人所言“只博黄金不博诗”重商务实的典型商业观,崇武人打石为生,德化人制瓷为业,晋江和石狮“以商取胜”,每一种资源都得到了闽人的精心利用和开发,正是闽南商人的务实精神的外化。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冒险开拓的进取精神。
“走海行船无三分生命”,海上遭风暴、遇礁石,船毁人亡,葬身鱼腹是常有之事,遇到海盗抢劫也不可避免。而为了生计他们叉必须铤而走险,这样无形中成就了闽南人的冒险拼搏精神。
世代相承的这一精神造就了闽商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冒险开拓的精神大胆尝试。厦门人把一个边防海岛变成现代化的大都市;晋江人更是发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闯出了“晋江模式”。闽人怀着“爱拼才会赢”的坚定信念,把海洋文化中最值得弘扬的冒险开拓的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3)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善于学习的开放心态。
相对于较为保守的中国北方和内地民风,闽人更具开放和向外发展的意识。由于海事活动技术性强、风险大、覆盖范围广、接触面宽,这使它比内陆的农耕活动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接受外来的新事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频繁,各地各国商人云集,闽沿海地区成了移民的活跃之地。与此同时,闽诲商也大量涌向世界各地经商。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闽人把中原华夏文明和古闽越文明及外域文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中原华夏文明为主体,以儒学为核心而带有浓厚海洋性和地域特征的文化系统。而且这种双向贸易,双向移民的结果,不仅造就了闽文化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也成就了闽商较强的适应性。
(4)报效桑梓、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
闽商以海内外为人生奋斗的舞台,他们爱拼敢赢、善观时变,在经济事业中获得惊人的成功后往往通过“报效桑梓”的途径达到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将“光宗耀祖”作为自己拼搏的一种非常内在的动力。“报效桑梓”与“光宗耀祖”实际上是同一种情感的两个体现,把报效桑梓作为光宗耀祖的表达和体现。经商发达之后兴修家乡的公共设施、兴资办学,是中国商人同时也是闽商的一种传统,他们把这一切既看作一种义举,也作为一种天职。特别是兴资办学的传统,在今天的闽商身上更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
1.3 闽商的特质
(1)从个体素质发展看。
①经商智慧。
许多从事实业经营的传统闽商,原先没有任何相关的管理知识,但他们通过聘请专业人才或是自己边干边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闽商的这种智慧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和艰苦磨砺的质变结果。
②从商胆略。
常言道:“商机”稍纵即逝。因此,只有具备敢为人先的胆略,才能抢占发展机遇。移民文化传统铸就了传统闽商冒险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开拓生存空间的理念,也培育出了闽商敢为人先的胆略。这种胆略在闽商个体中尤其突出,她既源于海洋文化,又是闽人与海洋长期博弈的实践总结,从而造就了闽商爱拼敢拼擅拼的特点。
③人格魅力。
作为“禅商”的闽商,深得“锋芒毕露,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的为商、处世之道。以低调和不张扬的商业作风,诚信仁义、自强不息的内在修为等魅力,凝聚成家族里、企业内外与环境合力,使其事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不仅充满着禅意的自在,而且也体现着自己的精明。
(2)从群体共性看。
闽商发展既是财富积聚的过程,又是其经商智慧的积累过程。历史上,“下南洋”就意味着出国谋生,因此传统闽商多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他们以“三把刀或学徒工起家”,随后从事零售、中介和批发业,积累了一定商业资本后,逐步地转向工业领域。
(3)从主观作为看。
①家族组织的财富积聚作用。
一方面,家族企业的继承性,使企业行为更具长远性,避免了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保持家族组织的完整性,有利于聚合财富,实现财富快速扩张。
②实业与金融并举。
实业资本是财富原始积累的基础,而金融资本将对财富扩张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海外闽商多数靠实业起家,纵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沉重冲击,资产大为缩水,但其根基不倒,仍可重振雄风,这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并举的奥妙所在。
③善于运势制胜。
闽商善借政治之势,化不利环境为有利因素,借政府之力发展自己。从殖民统治时期的“买办”,到住在国对华人经济限制、排斥政策下寻找新的出路,再与政府资本的密切合作都是闽商运势制胜的智慧结晶。
2 新闽商文化的发展
2.1 新闽商的发展
在今天历经无数风雨沧桑、拥有众多辉煌的闽商,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的契机下,运用管理技巧,发挥经商智慧。弘扬敢拼精神,不断壮大产业。具体表现在:
(1)从小规模企业生产向产业集团化运作转变。新闽商将突破传统闽商以中小企业多、总体实力不强的状况,通过产业集团化模式运作来做强做大企业。从而提高闽商在市场风云变幻中的抗衡力,提升闽商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2)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逐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就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职业经理人模式以及家族企业与社会的双重互信机制,达到家族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使家族企业成功转型为现代企业促进其长期的发展。
(3)改变传统产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偏重,转向竞争力强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现代产业。
,
(4)重视人才的重要性。通过优厚的物质待遇和高效的精神激励机制来引进、留住人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使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智,实现其价值。
(5)由注重产品运营向注重品牌的塑造转型。新闽商将把企业经营重心由产品运营、资本运营,拓展到品牌运营,将以福建泉州地区一批具有规模和国内知名度的品牌为先导,开拓一批在高端领域和国际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打造出21世纪具有闽商印记的驰名海内外的系列品牌。
(6)从独立单干向“抱团”的合作经营转变。国内新闽商克服特立独行的缺陷。学习海外闽商团结、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各地闽商商会作用,拧成一股股合力,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呈现支柱产业的扎堆效应,以积极应对来自其他商帮特别是浙商、粤商的挑战。
(7)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契机。从海内外闽商少交往走向海内外闽商大互动。新闽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背景,不少企业已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新兴服务业成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行业。
2.2 闽商成就
随着知识型新闽商迅速崛起,他们的适应能力、开拓性很强,发展后劲足。主要从事高科技和企业管理工作,不少人已崭露头角。在闽南泉州,如今当地商人用自己的脚走出了“中国鞋都”晋江、“中国瓷都”德化、“中国茶都”安溪、“中国服装城”石狮、“中国建材城”南安等在全国都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单一个县级市晋江,就产生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晋江模式”,天方夜谭式地有4亿元的广告费,使整个年广告收入5亿的CCTV-5变成名副其实的“晋江频道”。
熟悉房地产市场的国人都知道,“东财西世、南海北冠”指的是活跃于北京房地产界的“闽商帮”四大家族企业。他们分别是:财——杨孙西香江国际的财富中心,世——黄如论的世纪金源;海——许荣茂的海外集团;冠——韩国龙的冠城集团。虽然据说此四人从未被任何媒体或官方机构评为“房地产风云人物”、“最有影响力的地产精英”,但业界仍无时无刻不在项目销售排行榜上,感受到他们的重量、雄心和眼光。因为他们往往是领风气之先,总是具有市场影响力。
在商业世界里,人们可以认为闽商不是一个好的表演者,但必须承认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实践主义者,他们总是不动声色地打拼、开拓着自己的事业,不停创造、积累着自己的财富,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04-26
恩施民族特色饮食经济探讨04-26
桂林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04-26
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04-26
营口港发展现状与预测分析04-26
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制度作用04-26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04-26
开发乡村旅游示范模板必要性分析04-26
福建省农村工作创新机制研究04-26
丹阳眼镜产业集群形成因素探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