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考察山东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现存问题,就如何开发山东文化资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山东 文化资源 现状 对策
文化资源指的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文化这一资源所发挥的能力日益显著,它不仅成为一种生产力,更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山东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关键要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而我们文化产业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产业优势。那么在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文化资源的价值,就在于它记录着历史的真实、携带着文化的、科学的信息和寄托着人们的感情,文化资源的生命,在于它的真实性。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民族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包含着一定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某些为广大社会成员认同的精神资源,它可具体体现为信仰和价值观等。因此,它对国家和民族产生的强大的震撼力,能够凝聚人心,积聚力量。
山东文化积淀深厚,齐鲁文化历史悠长,内容独具,个性鲜明,不仅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而且各种传统工艺、民间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一个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文明城市。因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本地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省对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仍存在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措施手段等还很不完善,如对一些资源的评定标准存在不明朗处,操作性不强。因此一些文化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加上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建设,加剧了对有关文物的破坏。
(二)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娱乐方式和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促使传统文化和艺术越来越遭到冷落,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独特语言、方言、文字正在消亡。
(三)缺乏专业研究人员,使传统文化资源难以形成精品
山东一些地区都有舞龙、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由群众自己编创,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层次上局限于自娱自乐型,水平难以提高,故无法形成产业,缺乏大学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不能培养提供保护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山东琴书、山东大鼓这些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文化遗产因人才培养断层的缘故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关于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保护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抢救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的方针,有效保护,科学研究,合理利用
山东地区拥有大量文化资源,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生。针对各地文物面临严峻的保护和研究的困境,加之开发使文化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与损伤时间的发生,应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了完善的保护,才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其中,科学研究是不可缺漏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科学的研究和规划作为开发的基点,利用就有可能失之盲目和无序,文化开发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目前,我们需要重要保护和开发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是某个年代历史文化的精髓,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就不复再生。当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发展旅游,开发文物市场等,也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景仙境,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如果只顾盲目开发和利用,势必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是一地一民族灵魂,是该地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和表现。不同地域传统工艺、饮食文化、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民俗风情等都是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保护的同时,也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业、会展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深化细化普查工作,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成立了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小组,开展知识培训,对全省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建立全省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为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山东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山东地区有多处旅游自然资源,例如沂蒙山区为代表的著名革命老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批革命历史纪念地和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涌现出全国闻名的“沂蒙母亲”、“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典型。因此,应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对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研究并发展红色资源的延伸开发,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撑点。目前应当进一步研究开发沂蒙山地区革命老区的文化内涵,把本地区的红色旅游作为宣传特色,通过网络和媒介进行立体化建设。
(四)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保护和传承队伍
首先,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文化资源保护政策,比如关于落实保护老艺人的相关政策。各地区根据实际成立民间艺术传承人工作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推介搭建平台;支持民间艺人在创新题材、开拓市场上下大功夫,使一些具有较大生存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综合优势。山东高等院校众多,可联系合作成立各地区文物抢救保护小组,重点开展对各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借鉴和汲取中外现代艺术的一些好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创新,使之既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又能够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被人民群众广为接受。
再次,政府要鼓励院校面向市场办学,规范社会文化教育培训行为,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文化单位要改进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王育济,朱伟.山东省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综合研究论纲.理论学刊.
[3]柯可等.文化产业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1).
[4]张勇,魏建.山东文化品牌定位与文化产业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07,(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分析04-26
辽宁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04-26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流域经济与贫困地区流域发展战略研究04-26
秦皇岛自助游发展障碍因素探析04-26
玉溪市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04-26
浅析集团型企业财务信息化模式构建04-26
加快韶关市产业转移园建设的思路04-26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