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该计量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只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经济时代应加强对会计计量理论的研究,改革传统会计理论和计量方法。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资产形态发生了变化,经济环境和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也与从前有了很大的区别,这就更加突出了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局限性。尤其是物价变动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更是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一)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不利于经营和投资决策
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指的是历史成本或名义货币会计计量模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仅能提供过去的成本数据,而制定经营和投资决策必须以现在的和未来的会计数据为依据。因此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不能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与制定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就是说,虽然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却缺乏进行经营和投资决策所需要的相关性特征。
(二)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缺乏时间上的一致性
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所以它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将不同会计期间所购置资产的购入价格混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购置取得,而其总成本是各会计期间购入时历史成本的简单相加。由于各会计期间物价水平的不同,将它们未分配的历史购置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加在一起,这似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三)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为操纵会计报表提供了机会
在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下,资产按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资产耗费或使用的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成本法、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个别计价法、市价法、毛利率法等等。这样会计人员就有可能根据不同会计时期的不同会计目的而选择某种计价方法,以实现利润的虚减或虚增,粉饰会计报表,达到避税或融资的目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挑战
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冲击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价变动冲击了币值稳定假设
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币值稳定假设为前提的,即假定用于经济事项计量的货币价值稳定不变,或其波动幅度不足以影响所计量会计事项的结果。在物价稳定时期,按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确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并为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和企业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及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提供依据。然而,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物价变动,均会造成币值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相同的资产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价格。不同时期的资产尽管在会计账簿、报表中有详细的反映,但却是一堆没有综合意义和比较价值的数据的简单罗列,丧失了会计信息应有的可比性和综合性。
(二)物价变动冲击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物价变动不但使币值失去了稳定,同时也使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失去了客观性和可靠性。因为,货币计量单位本身的不稳定还只是一种从物质量到价值量转换形式的不稳定,而交易与事项本身的不稳定,更会使人们赖以相信的历史成本不能可靠地体现资产价值。物价的变动,使得资产在不知不觉中自行改变了其本身所代表的价值,确切地讲是自行改变了其所对应的货币量,这使得以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的资产价值形同虚设。然而,企业账面上的资产价值却一直以历史成本加以反映,而不考虑当前实际价值的变化。
(三)物价变动冲击了费用与收入配比原则
费用与收入配比原则是为了按谁受益谁负担的精神准确地计算出各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成果而设定的一项原则。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算的,而在计算与同期收入对应的费用时,大部分项目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现行销售收入与历史成本相配比确定的生产经营成果,显然是不真实也不可靠的。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挑战
多年以来,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而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其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迅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对现行财务理论和实务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全面挑战。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及特征使得对它的计量成为必需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一种价值取决于其它基本相关变量的金融工具。目前,企业所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只能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表外项目进行列示。然而,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建立在未来市场价格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既有可能带来巨额收益,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而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若仅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资产负债表外项目而不对其进行确认与计量,将会对报告使用者构成隐藏的巨大风险,影响其正确决策,实际上损害了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正因为如此,报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已成为当前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重大问题,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不但是广大投资者的要求,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会计信息相关性所必需的。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强烈冲击
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对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尽管上世纪80年代的物价变动使得人们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审视,但在高通货膨胀年代过去后,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和可靠性,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迅猛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但是,为了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又必须分阶段、真实地反映其所持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于是专家学者们推出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主张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例外性地使用公允价值。可以说,衍生金融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并引起了人们对后续计量的重视。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损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及权责发生制的冲击
在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下,对损益的确认采取“实现”的确认原则,即要求所确认和计量的损益必须是已经实现的,而且对已实现的损益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予以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损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首先,“实现”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都要求以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于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则不予确认和计量。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生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这些未来的财务变动在传统财务报表上无法反映,将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残缺性甚至虚假性,致使风险无法预知,衍生金融工具的管理无从下手,满足不了决策者的需要。其次,对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的确认,势必对权责发生制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对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的确认,不能简单地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确认和再确认的同时确认当期损益,而要求按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决定是否确认及何时确认。
四、对我国会计计量发展的思考
会计计量是应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金融创新呈风起云涌之势,各种各样的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是未来交易,采用历史成本无法准确完整地计量其价值,但是由于杠杆效应,其不确定性又很大,这时必然要求产生一种新的会计计量方式。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做出规范,企业可以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明确提出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公允价值。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交易活跃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以便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对于其他资产和负债,应在现行历史成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环境,吸收我国会计职业界和学术界的智慧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计量模式。
总而言之,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新的经济情况层出不穷,会计的新领域也不断涌现,如果仍固步自封、继续坚持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显然无法完全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因此,这需要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建立起新的会计体系和适应新经济要求的会计计量理论,这就要求加强对会计计量理论的研究,优化会计计量行为, 对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单位、计量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创新迎接挑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关文章:
增值税转型改革促进经济税源增加04-26
三鹿奶粉事件警醒企业质量管理04-26
关于次贷危机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04-26
增值税转型利好在何处04-26
增值税转型2009年在全国推行可能性很大04-26
当前民间借贷发展状况以及利弊分析04-26
村级债务的成因危害及出路04-26
新《企业所得税法》仍待细化04-26
新税法运行比较平稳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