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机遇与障碍

时间:2024-04-26 13:00:5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 中部地区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经济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它的发展问题已有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在国内多个经济区域先后成为外资投向热点的时候,中部地区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良好机遇,但也不容忽视,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障碍。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意图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引进外资 机遇及障碍
  中部地区(一般指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六省)的面积占全国 10.6%,人口占全国28.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 23.5%。中部崛起的提出,缘于“中部塌陷”,即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相同的地域效果。从1985年到2005年,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637、83亿美元,仅占全国比重7.138%。从单个项目的规模看,上千万、上亿美元的大项目较少,百万美元的小项目居多,且利用方式单一,基本局限合作、合资和独资三种形式,缺乏灵活性。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水平还很低。这与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相称。从 1978年~2005年,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简称 FDI)达3000多亿美元,其中东部沿海区域份额占88%,而中部区域只占 9%①。相对与东部而言,中部地区地处内陆,由于没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基础设施条件差,外资引入数量少,资金相对缺乏,发展较为平缓,人均GDP的差距在继续扩大。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热点,从“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从珠三角扩容到长三角一体化,再到环渤海经济圈……这些地区的“崛起”和发展,使中部地区变成了“锅底”和“凹地”。中部地区只有妥善解决好技术、资金、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才有可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增长质量。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吸纳外商直接投资(简称 FDI)的能力。
  
  一、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历史新机遇
  一是国家区域政策的机遇。在追求和谐的发展战略中,加速中部的发展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把中部崛起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支持,中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必须借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②。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已初步制定5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中部崛起。在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性机遇面前,中部地区有必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进一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区域定位机遇。中部是国家四大区域布局的地区之一,促进中部崛起是“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一项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中部地区将建成三大基地一个枢纽,即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样的区域定位非常准确,完全符合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的区位特点。
  三是重大项目机遇,对中部地区布局重大项目给予必要的倾斜。进入21世纪,中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雄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渐开始发力。特别是近些年开工建设的一批大重大项目如长江堤防建设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江铁路的兴建等,每一个项目投资总额少则上百亿元多则过千亿元,历时数年甚至十几年,它们的建成投产,必将进一步大大增强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要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中央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国家在确立振兴东北战略后,中央政府用100个项目、610亿元投资进行启动③。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建议国家比照振兴东北有关政策办理。
  四是“三农”政策机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二条就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动员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业”④。而中部地区正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三农”问题最为集中的区域。不解决“中部塌陷”就无以解决“三农”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中部地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加大对中部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支持中部地区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支持中部地区建立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政府补贴机制。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部地区引进外资面临的障碍
  1.思想观念障碍。思想观念对于经济的影响往往是持久和深刻的,或许是由于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历史沉积过厚、过重,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缺乏能导致市场经济活跃和发展的文化氛围。应该说,计划经济留给中部地区的遗产比较丰厚,然而在改革开放年代,中部人缺乏应有的激情、冲动和勇气,表现为:遇事中庸,不愿冒尖、不敢争先,喜欢住“中间”靠;满足于现状,凡事求平稳。缺乏发展现代商品经济所需要意识,如竞争的意识、“做大”的意识、危机的意识、冒险的意识。在机遇面前,中部崛起重要的是要破除阻碍本地区发展的思想束缚,必须在观念上进行彻底更新,大胆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
  2.人才流失严重。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人才本不少,但人才资源就像其他资源一样,哪里效率高、回报高就往哪里流动,如今这些人才很多分流到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崛起要求中部地区必须实行具有吸引力和高效率、高回报的吸引人才的战略政策。中部地区由于资金缺乏,不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要求,就会进一步加剧人才缺乏。
  3.吸纳外资能力欠缺。中部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外资,但是,随着积累的增加,对外资的消化能力也逐渐减弱,特别是粗放式的投资环境已经不再优越时,就要求转变为集约型的投资环境。多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更为关注如何吸引外资,而较少关注如何使已经投入到本地的外资更好的发挥效用,这就可能导致外资进入后,效益不如预期的理想,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就是外资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这样,一方面已经投资本地的企业增资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也使本区域的经济环境没有得到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的建设,使本区域吸引外资缺乏后劲。
  4.市场意识差。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很多企业还有科研单位都希望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其结果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市场意识差,人们被动接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意识及行动上的落后造成了引入外资过程中的障碍。引入外资,就要加强市场意识。要把中国的市场经济熔入到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特别要注意加快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建立现代产业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两种机制的作用。
  
  三、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对策
  1.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中部地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该是主角,如果政府成为主角,只能意味着经济主体发育不够。从市场经济规律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庞大的政府干预经济,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财政负担沉重。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政府既是“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也是“诚信政府”。政府要恪守自己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场,尽可能改进和加强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政府要从“无限理性”转归为“有限理性”,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
  2.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还包括软环境。既有生产的资源,要素,市场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上,又表现为政府的政策,法规,服务和信用上,还表现为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上。由于中部地处内陆,资金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引进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资本,利用西部建设东部大通道的契机,搞好东西对接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中区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3.提高中部地区企业研发水平,提升吸纳外资能力。中部地区要努力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步实现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的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和外资的投入,创办为科技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争取建立起创业基金、担保基金、科技发展基金。大力整合区域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适当集中过于分散的科研布局,开辟新的试验区,形成新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来营造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综合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区成为中部引进、利用和创新 FDI的主要基地。
  4.建立中部地区区域合作机制。中部地区“挂靠东部、分头突围”的策略有很多弊端:对内形不成凝聚力,对外形不成竞争力。要实现中部崛起,并使之成为我国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就必须强化中部区域力量的整合。中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资源秉赋不同,各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条件也有明显差异,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同构性或相似性。为了协调中部地区各省的发展行动,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中部在宏观决策中的发言权,放大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实现区域的整体起飞。
  
  参考文献:
  
  〔1〕杨文武,戴江涛.跨国公司对印度汽车制造业的技术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06,(2).
  〔2〕赵英.我国汽车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7).
  〔3〕任彦.印度追求规模扩张舍得研发投入.中国汽车报,2006-7-24.
  〔4〕邓聿文.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产经新闻,2001-3-2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议温福铁路对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影响04-26

湖北与广东、江苏、浙江利用FDI的比较研究04-26

江西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04-26

关于津市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04-26

厦门房价泡沫实证研究04-26

浅议区域物流建设对中部崛起的影响04-26

对绵阳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04-26

湖北省利用FDI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04-26

甘肃省发展制造服务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战略建议04-26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