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循环经济的增长方式,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分配和使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对生产资料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由消耗型向节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是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今后持续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 工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由此而带动的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另一种是以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由此而带动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也是格尔木工业经济今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尔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1.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上看,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农牧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阶段,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发展缓慢。1980年至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和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成通车,拉开了格尔木资源开发的序幕。昆仑经济开发区、格尔木民族地方自治改革开放试验区相继成立,石油、天然气、钾肥三项工程的投资和兴建,构筑了格尔木市工业的框架和基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气东输出“涩——宁——兰”工程、青藏铁路二期格拉段工程及百万吨钾肥项目的建成,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但从整体上看,工业经济的发展的趋势呈现出起点低、开发晚、基础薄弱、产业链短,而且产品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和粗加工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
1.1 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实现
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实现的。以某市为例,“1995年、2000年、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5.4%、51%、55.3%”,由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高投入拉动的。
1.2 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实现
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来实现的。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某市万元GDP能耗近3吨标煤(青海省万元GDP能耗为2.89吨标煤,全国平均水平为2.62吨标煤)”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靠大量消耗能源来实现的。
1.3 经济结构趋于不协调
“根据经济学的‘木桶定律’,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格尔木市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整体增长和总体效益的提高。从第三产业来看,“2005年某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只有 29.1%,不仅低于全世界平均64%的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45%的水平”。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咨询服务业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和科技落后,新兴行业和市场要素发展不足。服务业不发达,就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服务,就难以促进其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创新,影响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降低经济增长的效益。从工业来看,虽然工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资源开发型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能源、原材料消耗就高,产品的层次和附加值就低,产业的竞争力差,经济增长的成本高,是当前西部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4 资源利用难以循环、综合利用率低
“从资源流程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反馈式过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而西部地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回收率比较低,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却成了废弃物。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生产钾肥后排弃的废卤等。
1.5 资源开发模式粗放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矿产资源的多种成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造成生产环境的污染,进而给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严重影响;二是各种资源联合开发的层次较低,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三是开发中的副产品、废弃物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既破坏了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6 技术创新能力低
西部地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我国东部地区的45%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不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当前西部地区科技进步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科技投入不足,“2003年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为2584万元,2004年为4415万元”,与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二是投资结构中技术改造投资比重过低,工业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基本建设。
2.以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带动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实行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应重点确立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促进格尔木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确立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循环经济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核心,以节约资源、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减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模式,它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利于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地区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必然选择。
2.2 逐步建立生态化的新经济体系
以建设节约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其重点是要强化“三节约一综合”,即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发展循环经济,以生态经济为指导,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和调整本市经济体制,建立一种生态化的新经济体系。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良性循环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建立并执行格尔木地方颁布的排污、排废、垃圾计量的收费规定,确保循环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工业产值绿色化程度,减少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积极引进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无害化项目,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2.4 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升工业发展的产业关联度,通过产业链接,形成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的纵向延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加强生产资料加工过程中副产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物质和能源多级利用;努力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对传统骨干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高起点嫁接改造,在关键工艺技术上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工业向综合化、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5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5.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确定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增强对其他产业的服务功能,改善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和减轻增长代价,使得依靠大量资源和劳动力所换来的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依靠科技发展和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5.2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生产率上升幅度最大化准则、产业关联度最大化标准,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的潜力优势,不断壮大支柱产业,使其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应重点发展高原动植物资源开发、宝玉石加工、冰川水、矿泉水资源开发、高原特色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使其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5.3 进一步促使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应积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以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逐步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2.5.4处理好增量发展与存量调整的关系。对既有的存量资产加大调整、技术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源效能,同时,在经济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在一些领域或产业中,继续扩大要素投入,适度扩大产业基础与规模,不断提高要素投入的效率和要素组合的优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2.6 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关键控制性技术的研发力度,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开发创新、引进推广和消化吸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成熟的新技术,加快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行业转换,实现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创造产业新优势。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废水、废物、尾气、尾矿回收利用技术,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等关键领域组织攻关,力争取得突破。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在“十一五”规划的新背景下,着重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整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对生产资料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由消耗型向节约型的根本性转变,以循环经济模式拉动经济增长,是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今后持续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格尔木年鉴2001-2005[M].格尔木:格尔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6,8(1).
[2]刘瑞.国民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探析04-26
华清池风景区发展战略探讨04-26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04-26
论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社会责任04-26
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应用04-26
衢州地区对外旅游经济优势发挥的策略研究04-26
基于产业集群的西部高新区发展对策研究04-26
湖南省经济动员能力综合评估及对策探究04-26
论梁子湖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