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去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并强化内部控制。
一、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ity Framework,即IC-IF)的报告中提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随后又在2004年12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IC-IF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其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其主要作用包括: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br />某公司于2001年由原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自然人入股的有限公司,公司高层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股东利益最大化,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把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方面,会计控制主要是对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的控制;管理控制则是为保证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进行控制。内部的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的核心层次,而管理控制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运行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
1、组织规划的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弄虚作假,又能够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1)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比如,在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属于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因此本公司在设置岗位时,做到采购与仓库管理的分离,保管财产与记录财产的职务分离,如:总务负责采购仓管员清点入库,会计根据进料单编制凭证,借: 原材料、贷:银行存款,月底,会计根据仓库保管员提供的出料单编制会计凭证,借:主营业务成本(或管理费用)贷:原材料,这样一项经济业务至少经过四个人:采购、保管、领用人、会计,由于岗位设置明确,内部控制有序的开展。
(2)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根据本公司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为五个职能部门(包括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工程技术部、生产管理部),其职能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分工体现出相互控制的要求。如:公司授权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的人工费和福利费的预算和使用,计划财务部每月根据人力资源部的通知办理薪酬、福利的发放,同时计划财务部对董事会下达的人工费总额进行控制,体现出各部门之间相互控制,相互联系和相互监督。
2、授权批准的控制。公司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内部各个部门和公司员工处理经济活动进行权限控制。如公司出台了“有关差旅费报销的通知”、“专项报销审批权限”等文件。
3、预算的控制。公司在2003年开始全面预算工作,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工作,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不是公司领导和计划财务部的事情,而是公司每一位员工的事情。其次,将年度的经营指标分解到季度指标。再次,将主要经营指标落实到部门并建立一系列考核办法,主要经营指标包括:收入、毛利、节约成本等。同时,公司授权计划财务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控制。
4、实物资产的控制。首先,严格对实物的接近控制,如现金、银行存款、仓库的存货,除出纳和仓库保管员外,其他人不得接触。其次,加强实物管理,对库存现金每个季度进行抽查盘点,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每年清查一次,要求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保证资产的安全。
5、成本的控制。我们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经营指标,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本公司主要从事通信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对每项工程设计的前期必须是实地勘测,故工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90%,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员工工作压力非常大,为了让员工出差在外有一个较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也考虑到节约成本,在省内每个地区都联系了定点宾馆,规定了住宿的标准。从2004年开始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每个月末由负责采购的部门申报次月用款计划表,这个表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成本开支计划;二是现金流的使用计划。该计划表由计划财务部审批后报公司高层领导批准,而后交采购部门按计划实施;采购部门按采购程序进行,达到招标条件的就招标,计划财务部根据采购部门提交的、批准后的计划表进行报销。另外,计划外的经济活动可由采购部门进行预算外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否则不予办理报销手续。
三、内部控制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在理顺公司内部流程、加强公司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优势,其表现如下:
1、计划财务部从原来不了解生产和市场到现在介入生产管理并参与市场营销。原来财务部仅知道一年完成的设计工作量多少,但是不知道具体的结构,比如:完工的设计工程中,可按运营商、专业、省内外等进行分类,市场营销部负责设计费的结算工作,该结算的设计费的是否都结算财务心中没个数,应该说,在生产管理部与市场营销部之间少了一个监督的环节。引入内部控制后,现在是每个月生产管理部提供一份完工设计项目表,计划财务部可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在介入市场营销方面,计划财务部主要是掌握收费情况,由于设计行业有其特殊性,工程周期比较长,基本上从开始接受委托到收到设计费,时间大约在1-2年,因此,收费是公司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计划财务部左手撑握着生产管理部提供的完工资料,右手掌握市场部提供的每个项目结算通知书以及设计到款情况,从中进行核对,发现错、漏收可以及时纠正,起到了监督作用,防止设计费的流失,保证资产的安全。
2、把完成全面预算的指标落实到了实处,做到“部门有指标,人人背指标”,改变了以往预算是财务部的事情,与员工无关的局面。
3、授权明晰。过去公司授权不明晰,导致财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审批部门或人员不了解,有时直接要求员工找公司最高层领导签字。随着公司业务从省内开拓到省外,原报销制度规定,出省差旅费由公司领导审批,方可报销。公司员工二百多人,领导一天下来都是忙于审批这些非经济事项,员工也觉得报销手续非常麻烦,怨声载道。在引入了内部控制以后,公司发文规定:员工出差省外只要是于工程设计有关的勘察、会审的差旅费用,由员工所在的部门领导审批既可;同时还出台了“专项审批权限表”,表中明确规定各种经济活动审批的部门或人员,既方便员工,也减轻了公司领导的负担,财务人员也有法可依。
4、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钱,企业就无法运转,这一点笔者体会最深。虽然现在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但是由于贷款手续复杂,有时要两三个月才能把手续办下来,无法在公司的资金不足时及时获得贷款进行经营活动。但是,在引入内部控制以后,加强了计划和预算管理,改变过去由于现金流的不足,导致急需物资无法采购,从而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以往是采购部门指挥财务部门,现在是财务部门控制采购部门。比如,计划财务部要求各个用款部门在每月底上报次月用款计划,收集后统一审批。预计现金流可以满足用款计划时,就全部批准;预计现金流无法满足计划用款时,可根据轻重缓急安排采购计划,有时可以利用企业的信用度,在大宗采购的标书中可注明,货款可分批支付条款,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又能缓和资金不足的困境。
四、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内部控制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在固有的局限。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对内部控制固有局限的几点体会:
1、计划不如变化快。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因为,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在实际操作中对不正常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能力,如:公司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成立了分公司,对于分公司的管理,没有前车可鉴,更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财务报销方面,只能采取特事特办先运转起来再说的政策。
2、内部控制导致成本的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做得越细,投入的人力资源就越多,导致了成本的增加。如每个月的用款计划表的编制给计划财务部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首先,每个月底要收集计划表;其次,上报公司领导批准;再次,每笔经济业务的报销都要进行相关的核对。
3、内部控制有时无法按设计般执行。我们经过一年的精细化管理,采购部门所上报的当月用款计划表其实大部份的经济业务在此之前都已经发生,如:五月份的计划中采购复印纸总价款3900元,当会计在办理报销时,却发现报销发票上填写的时间是四月份。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现在是市场经济,商家在销售方法上是灵活多样,如:由于是固定的采购商家,零星采购一个电话,商家就送货上门他们一般都不急于结算,因此就出现,送货在前结算在后,有的商家是一段时间结算一次。其二,公司内部要求每一张发票,基本上要求有三个以上的人签名,所以,在签名的程序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时间。本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每天约有40%的人员出差在外,因此这种计划表还存在着不足。
五、对完善内部控制提出的几点意见
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进行,合理的授权是必然的。对于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的一环,对内部控制执行者的授权也有一个度的设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权力授予,才能使用权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不管是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认真研究从而准确掌握,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2、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投入。通过实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由于实施内部控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财力,如:现要求用款部门每个月要上报用款计划,收集汇总是财务部门,这样计划财务部的工作量就增加,为解决财务人员现象,就需要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在办公自动化还未能普及的状态下,上报用款计划表的纸张,经批准后计划表再复印给实施部门,成本在不知不觉中也增加了。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于效益大于成本的内部控制,就应当增加投入。
3、加强对综合性财务人才的培育。企业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承担该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务人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能够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将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和技术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法律、营销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支持,内部控制是不可能完全到位。但是,目前既具备有相应会计专业知识,又有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的综合性财务人才为数还是有限。因此,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培养更多优秀的财务人员就显得刻不容缓。
内部控制的实施,促使公司管理组织结构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先进,责、权、利更加清晰,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措施04-26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实施探索04-26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04-26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角度的思考04-26
外经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04-26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原则与措施04-26
企业外汇交易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04-26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04-26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