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爆发的世通安然等重大财务舞弊事件让全球资本市场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一系列指引和规范的出台充分显示出我国监管部门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本文通过对内控缺陷分布以及相关驱动因素的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整改内控提供理论支持。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划分
在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决定因素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采集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价。由于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数据库,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价,也存在较大的挑战。笔者从三个方面划分和评价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一是按其严重性划分为账户或交易层面和公司层面的重大缺陷。账户层面重大缺陷与具体账户余额或交易层面流程控制相关,这些重大缺陷可通过实质性测试被审计师识别,因此,不会成为影响财务报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而公司层面的重大缺陷与控制环境或总体财务报告流程等更宏观层面的控制相关,审计师难以审计完全。二是按其产生根源划分为人事、复杂性和一般等三类缺陷。其中每类缺陷又包括若干指标。三是按其性质划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其中每类缺陷又可划分为内部环境类、控制活动类、控制手段类三类重大缺陷。
本文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18项指引,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又细分为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这18项内部控制缺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
(一)实证模型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截距项+∑βi×驱动因素i+ε
在以上模型中,因变量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解释变量为内控缺陷的驱动因素,包括企业发生并购、企业内部重组、企业上市年份、企业CEO是否兼任董事长、董事长任职年限、企业当年是否亏损、企业子公司数量、企业分部数量、企业境外收入的比重、企业成长性、企业权益市值、企业规模、企业审计师特征、企业与审计师在同一城市、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交叉上市、控股股东特征、控股股东比例。最终根据回归分析后所得的β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程度,来判断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
(二)内部控制缺陷分布
首先利用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违规公司数据库》和《审计意见数据库》寻找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然后通过检索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报、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相关财经类网站报道,运用各变量名称的关键字在年报中查找,构建内部控制缺陷数据库,采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根据笔者采集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库,可以制作出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分布情况(图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缺陷超过100个的缺陷类型主要是组织架构缺陷、人力资源缺陷、资金活动缺陷、财务报告缺陷,缺陷样本分别为152、138、115、123,分别占总体样本的22%、20%、17%、18%。因此下面主要研究四类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
(三)实证模型的回归分析
18类缺陷的定义有缺陷则标记为1,无缺陷标记为0,而解释变量的定义如下。企业发生并购、企业内部重组:近3年发生并购或重组行为设为1,否则为0;企业上市年份:企业上市年份的自然对数;企业CEO是否兼任董事长:兼任为1,否则为0;董事长任职年限:年限的自然对数;企业是否发生亏损:当年营业利润负则设为1,否则为0;企业权益市值、企业规模:分别取各自自然对数;交叉上市:同时在大陆、美国和香港等3地上市设为零,同时在美国和大陆上市设为1,同时在香港和大陆上市设为2,其他为3;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实施ERP或管理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或风险管理系统设为0,否则为1;控股股东特征:控股股东为政府设为0,为境内自然人设为1,为境外自然人设为2;其余的解释变量都取其真实值。
因变量均为0或1,即存在缺陷为1,否则为0,故回归模型采取的是Logistic回归,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进行以组织架构缺陷、人力资源缺陷、资金活动缺陷、财务报告缺陷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最终得到的相关关系如图2所示。
三、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结论
一是企业内部重组与组织架构缺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近3年企业经历过内部重大重组的企业,其组织架构越容易出现重大缺陷。
二是企业上市年份与组织架构缺陷、人力资源缺陷、资金活动缺陷以及财务报告缺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上市年份时间越长,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资金活动以及财务报告也越容易存在重大缺陷。
三是企业规模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及资金活动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营业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组织架构缺陷、人力资源缺陷及资金活动缺陷越少。
四是企业分部数量与组织架构缺陷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披露的分部个数越多,其组织架构缺陷越少,这可能是因为披露分部报告的企业通常都是大企业,并且有很多企业均在境外上市,故其组织架构相对较完善,缺陷较少。
五是总经理兼任董事长与组织架构缺陷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的企业,其组织架构缺陷越少。
相关文章:
内控与内部控制是同样意思吗04-26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经验04-26
嵌入式监控系统的网络通信04-26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误区与对策04-26
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分析04-26
水利水电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与考核04-26
内控成效的关键在于落到实处04-26
内控会计岗位设置实现内控职责到位04-26
企业内控建设与风险管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