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南平市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从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入手,调动全社会办工业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国企改革力度,以发展私营经济、培育和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招商选资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园区工业为手段,推动南平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效益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工业;工业化;发展
1 五年来蓄势发展的南平工业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提高。2007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377.50亿元,比2003年增长88.6%,年平均增长17.2% ,完成工业增加值119.05亿元,比2003年增长79.6%,年均增长15.8%。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1%,比2003年提高4.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
(2)工业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近年最好水平。近几年来,全市工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5.82亿元,比2003年增长135.2%,年均增长23.8%;实现利税总额28.19亿元,比2003年增长112.3%,年均增长20.7%,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6.22亿元,比2003年增长170.8%,年均增长2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4.1,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3)工业平台(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已成雏形。近年来,我市各级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接纳沿海发达地区和相邻浙江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将园区作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打造,园区建设和园区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各级工业园区共涉及竹木加工、针纺、汽配、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化工等十几个行业,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07年全市工业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7家,比上年增加5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
(4)私营工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市政府适时出台扶植私营工业企业发展的“小巨人”政策,兼顾“改制”与“做大”的双重目标,鼓励私营工业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参股、控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国企改制、改革,引导企业向混合经济型方向发展。同时对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植,出台优惠措施,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通过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和完善相关孵化器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培育和推动一批“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私营工业企业向上规模的层次转变,把私营工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私营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速,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市工业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私营工业经济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截止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达到533家,比2003年增加39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3.8%;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0%,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快了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03年的16.5%上升到2007年的32.0%,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60.79%,利税总额7.11亿元,同比增长89.6%,已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5)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优化资本结构契机,着力调整工业所有制结构,着眼于搞活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积极探索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特别是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入手,积极探索合资合作经营、承包、租赁、兼并、破产等改制方式与方法,利用受让股权、投资扩股、参股等方式,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优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激活机制。如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民营企业控股,实现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化,企业改组后,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改革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狠抓内部改革挖潜,努力节能降耗,提高公司主导产品“太阳牌”系列电缆的质量。公司重组四年来,实现了快速扩张和壮大,公司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都成倍增长。
(6)行业结构日趋合理,重点行业高速发展。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快、效益好、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造纸及纸制品、有色金属、化工、纺织服装、电力为重点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2007年,规模以上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42.96亿元、24.82亿元、38.91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400.7%、142.9%、135.5%,平均年增长分别为49.6%、24.8%、23.9%。重点行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拉动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7)工业投入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日益增强。2003年以来,我市围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战略目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 实施大公司、大项目带动战略。近几年来,南平铝业、南孚电池、王斌装饰、北津电站等一批投资金额较大、进度较快的技改和建设项目的完成投产,为推进南平工业化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南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了发展后劲。
2 制约南平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工业经济支撑点少,发展不平衡。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竹木加工业的高速发展,在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一半来自于竹木加工企业,由于竹木加工业的高速发展,必将面临资源问题。全市大的工业企业不多,据统计,2007年我市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只有46家,而大部分的企业产值在500~1000万元之间。
(2)工业结构不够优化,可持续发展力不足。从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上看,原材料产业、初级加工产业比重较大,产业链条短,高科技新产品企业少。2007年南平市规模以上工业拥有竹木加工企业27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2.3%,2007年产值为45.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3%,而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只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1%;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少(4家),中小企业多;从产品结构上看,企业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名优产品不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明显偏低;企业外向度低,出口规模小,出口交货值仅占销售产值的4.5%,市场竞争力不强。
(3)生产要素紧张,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一是用工问题。纺织服装、竹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得较为突出,一些企业开工率不足或者不能正常达产。据了解,南平目前300家纺织服装企业的用工缺口达数千人。二是资金问题。随着国家收缩银根、回笼货币等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以及银行信贷条件的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较为普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进一步加剧,致使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开足马力生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不发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少。我市产业集群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链较短,上下游配套不完备,成为影响我市产业集群扩张的一个瓶颈。目前,全市获中国名牌的仅“南孚”一家企业,获得“驰名商标”的也只三家企业,获福建省名牌的企业只有47家。全市获中国名牌和福建省名牌的企业数量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就是和三明、龙岩等山区城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 对南平工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按照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意识,完善工业发展规划。一是调整产业方向。就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逐步由过去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的传统工业,转到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高新技术产业上来。二是调整区域布局,首先要根据承接沿海和浙江产业转移的需要来调整布局。规划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专业化区域,各县(市)区承接的重点应该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再次,要根据全市交通格局的变化来调整布局。根据全市高速公路的规划来科学规划全市工业产业带。三是统筹“三化”关系。确立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突出加快工业的发展,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突破工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一是政府引导投入。二是激活民间资本投入。三是招商选资投入。四是银行融资投入。
(3)高标准、高速度建设工业园区,优化工业发展的硬环境,强力打造工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定要高标准规划,严要求入园,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4)积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要积极围绕产业链开展招商工作,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良好的群聚效应,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南平产业集群,打造“海西绿色腹地”制造业基地。
(5)加大项目策划、招商选资的力度。项目策划、招商选资是全市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努力做好项目策划,建立招商选资新机制,逐步完善招商选资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平台,加大“山海协作”运作力度,做好浙江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接,加速产业升级。
(6)加强节能降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降耗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当前,要合理规划能源总体需求,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技改步伐,提高能源利用率,把环境、资源、能源作为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放在获得利润的同等地位,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04-26
浅析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04-26
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6
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线闭环内控体系建设04-26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奖征文评选04-26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04-26
民营中小企业加强内控提高经济效益途径04-26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04-26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6
上海集团企业编制内控手册的经验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