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国有企业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在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企业加快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查找内部控制缺陷,促进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各种风险,健全优化管控制度,使企业内控体系不断完善。
(二)提升市场形象和公众认可度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有利于树立诚信、透明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的信任度、认可度,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排查管控风险,在政府监管中赢得主动,并借助政府监管成果进一步改进企业内控工作,实现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重点br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分为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两个方面进行
1、企业层面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层面控制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企业层面控制是内控梳理工作的起点,是业务流程控制的基础。企业层面控制的缺陷往往会对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测试企业层面控制应当重点关注:与内部环境有关的控制;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
2、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评价
流程层面控制是指企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流程层面控制评价的基础是流程,从主要风险出发,按照重要性的原则,根据流程中的具体风险、管理重点和责任主体,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和评价。企业应结合公司风险评价结果,由内控评价主责部门确定内控评价所需涉及的业务流程。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点
1、流程和制度设计的有效性
主要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及重点风险;是否明确了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要求;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能有效降低和控制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各控制点、控制标准、各个岗位间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
2、流程和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主要检查各项经营活动是否按已制定的流程文档规范执行;是否保留了完整
和可靠的文档记录。在验证业务控制流程设计和执行的一致性时,从业务发生开始,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通过对业务申请、审批、执行、过程记录、款项收付到财务处理全过程测评,验证业务控制流程设计和执行是否一致。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流程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流程分为内控评价启动和准备、内控评价实施、内控缺陷认定及整改和评价报告编制四个阶段。
(一)内控评价启动和准备阶段
1、编制内控评价工作方案
评价主责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总体安排,制定企业内控评价工作方案,明确内控评价工作的目标、方法、机构、人员组织、时间安排、内控评价工作所关注的重点测试领域,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2、确定内控评价工作机构
根据内控评价的要求,确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具体组织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机构的组成和人员数量、结构,应结合业务内容、工作量、人员水平和独立性等因素考虑。评价工作组成员至少应包括主要业务管理部门人员。
(二)内控评价实施阶段
1、召开内控评价工作会,进行宣传、动员,对开展内控评价做出部署,提出要求。
2、依据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及面临的主要管控问题,识别和评估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风险事项,确定企业的主要管理问题和风险管控重点。
3、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三)内控缺陷的认定及整改阶段
内控缺陷是指某个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使管理层或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预防或者查找错误,从而导致对业务的控制失效或部分失效的行为。内控缺陷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并提出整改建议。存在缺陷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内。
(四)评价报告的编制阶段
企业根据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果,针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等相关内容做出披露,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对外报送。
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
企业因人为判断、串通舞弊、越权管理、执行不力、权衡成本与效益等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由于内部控制存在上述固有局限,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应当立足于“合理保证”的概念,不应不切实际期望内部控制能够绝对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关注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素质问题
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对评价人员素质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建立长效内部控制评价培训机制,提高评价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保证评价工作质量。
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刍议04-26
基于企业流程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研究04-26
内部控制专员制度有效性研究04-26
我国产险公司的主要风险分析04-26
浅析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04-26
产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04-26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方法的演变评述研究04-26
浅议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设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