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具有独立监督和评价本级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适时发现单位财务运行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促进单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稳定器”。因此,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起审计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建立内部审计长效机制作出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领导对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忽视内部审计工作
由于内部审计相对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内部审计地位主要看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有些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具有生产功能,不创造价值,单位只要依靠财务人员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就可以了,而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内部审计。只要加强日常财务工作,提高其业务工作水平就可以了,而无须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但浪费人力资源,而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专门机构,也基本没有专职人员。有的单位也只是在财务部门加挂了一块牌子,或者仅仅指定一、二个人兼顾一下, 领导很少过问,工作任务也不确切。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本单位的财会人员,其身份和职责并不明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部审计的要求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部审计人员还不能适应政府部门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较大的对掌握现代审计手段缺乏动力和信心,年龄较轻的缺乏审计和财务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是不能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
定。
(三)内部审计制度缺损,审计效率不高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被视作“副业”,不少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没有执行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无序性、随时性和随意性。这与内部审计工作对象广泛、业务复杂、工作任务繁重的现实很不相称。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由于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基本上是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建立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br /> (一)切实加强审计工作领导,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内部审计是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审计成果运用最终由领导决定。领导要积极支持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定期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创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良好工作环境。要切实保障审计工作必需的工作条件,按需足额安排审计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同时,强化审计宣传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反映和宣传内部审计工作,认真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宣传审计工作的“窗口”。同时,加强与政府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得联系,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
(二)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是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信赖和支持的根基,是审计人员工作的价值所在。内部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审计程序,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一是以国家审计机关抓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认证为契机,内外结合,以此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各内部审计机构控制审计质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以内部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为抓手,落实“主审负责制”、“二级复核制”,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复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力争做到审计计划科学合理、审计方案目标明确、审计实施重点突出、审计底稿记录规范、审计复核扎实细致、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审计档案管理规范;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努力实现审计微机化管理;四是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开展业务观摩、经验交流,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程序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五是鼓励审计人员撰写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相关论文,并对获奖作品予以奖励,激发审计人员自学主动性,增强其审计业务功底。
(三)加大审计整改和处理处罚力度,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与处理处罚相关规章
制度,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和处理处罚力度,加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特别是对查出的有关违纪违规问题应采取必要的处理处罚措施,发挥内部审计的惩戒职能作用。探索和推行内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将审计结果适度公开。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制,从被审计单位报告审计查出问题限期整改情况、审计回访和审计部门年度审计整改情况报告等环节,落实跟踪问效,将查出问题转变为完善单位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杜绝“屡审屡犯”的问题发生,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审计队伍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重要因素。一是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硬的内部审计队伍。配齐配强审计人员,充实审计力量,建立审计岗位和相关岗位的定期轮岗交流机制,调整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审代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和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审计人员履职能力。通过聘请知名专家讲课,组织内部理论研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会计学院或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培训,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全局性审计项目,以审代训,提高审计员实际操作能力,并以此带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单位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法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依法审计是提高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相关文章: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04-26
浅析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发展04-26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案例分析及其启示04-26
管理视角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探讨04-26
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探讨04-26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04-26
“村账代管”模式下的村集体资金控制体系04-2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历程04-26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