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与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相结合,加强会计系统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随着集团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公司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是否跟得上集团公司快速扩张的步伐,这一课题研究在目前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愈发显得重要。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规避企业经营活动风险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企业管理,有效规避风险,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已成为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防止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因此,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可谓是其基础。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大企业、大集团,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保障集团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实施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务安全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二是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采购、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主要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三)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相互监督的作用。二是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四是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五是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四)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市场背景下取胜,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培育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二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实施,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管理层次不断复杂化,内控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企业内控乏力、管理失控,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的甚至发生一夜之间轰然坍塌的巨变。加强内部控制,无论是对集团公司现实发展还是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当前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br />
(一)只重视绩效指标,忽视市场变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只对当年的业绩进行评价,没有考虑当年市场价格变化、生产工艺改良等对物资价值带来的影响。如个别单位为了完成当年度的各项指标,故意忽视物资的积压或减值,对无使用价值或积压已久的物资隐瞒不报、不处理,当单位改制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大量的积压和过期物资显现,给公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集团公司部分单位内部考核指标不完善,经济责任指标未落实到位。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监督力度不到位。如有的单位票据一直压在经办部门的手中,不及时传递到财务,当领导换届时,大量积压在相关部门的费用显露出来,且金额较大,显示出个别单位费用控制不力,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
(三)个别单位对工程项目收入、成本管控不利,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不真实。个别单位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造成工程项目管理不尽人意。如有的单位项目跨期较长,在确认进度收入时,完全按预算时的固定毛利率结转成本,忽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当项目实际完工时,由于人为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项目毛利率低于预算,甚至出现负毛利,但前期已体现利润,导致企业项目建设后期出现大额亏损。
(四)生产与采购脱节。有些企业只重视生产,忽略物资的合理采购,没有根据生产计划按比例进行物资采购,盲目采购,造成大量物资闲置。如有的单位在尚未确认物资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可靠、完全可用的情况下,进行物资采购,造成大量物资无法使用,巨大的资金被占用,不但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利息负担,而且还需承担物资贬值的市场风险。
(五)轻视物资管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重钱轻物、重进货轻管理的现象,企业物资管理相当混乱,损失相当严重。如没有设立专职人员管理,或有专职人员管理,但因疏于监督,专职管理人员态度怠慢,保管不利,导致企业产生不必要费用,从而增加企业成本。如有的单位实物管理人员只设一名,物资管理没有具体的台帐,实物管理人员以记流水账的形式进行物资出入库的统计,月末,物资管理人员根据实物实际库存数量反推实际消耗数量,没有按照物资的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造成物资流失,增加企业成本费用。
(六)没有具体落实奖惩机制。有的单位存在这种现象,备品备件修复后可继续使用,由于制度的奖惩不严,使一些人贪图蝇头小利,浪费企业财产,为了给商家开辟绿色通道,对修复后能继续使用的备品备件不再修复使用,对尚不需更换的备品备件,以领代耗的方式提前从库房领出,同时提供采购计划让采购部门备货,造成大量资金被占用,无法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七)缺乏沟通。部门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换意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去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如有的单位部门之间不相互协作、沟通,一个项目已完成进度,按合同约定能收进度款,部门只将需开发票的数据告诉财务,财务开具发票后确认收入,由于部门之间没有沟通,该项目已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及时入账,财务账面上并没有该项目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为了实现收入成本匹配,单位财务从其他项目中的成本调至该项目,成本费用不匹配,造成财务数据失真。
(八)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集团公司大力提倡内部审计,但其职能还未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个别单位还存在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侵占企业资产,谋取私利。例如企业的采购业务,如监督不力,采购人员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谋利,造成企业采购成本高于市场价格。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做法
健全、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应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单位规模、组织结构、业务性质等。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应包括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即在每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了控制环节;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即各控制点的设置都是合理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所有控制目标均已达到,没有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集团公司规模较大,而且涉及的行业较广,经研究,目前集团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的控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经营也不例外,必须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而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预算是控制的基础,只有在预算体系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完善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在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时要充分考虑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权责明确、权责相当。即授予与其管理职能相适应的经营决策权。权利和责任应该要匹配,如果责任大于权力,或者权力大于责任,就会出现滥用权力或无法控制相应权利,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实施的情况。权责相当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2、责任可控。即赋予权力和完成任务之间有必然联系,可以控制才能承担责任。只有控制了才能对其负责,才能在实际中让全面预算执行起来有实际效果,通过可控原则的运用将使权责范围更加明确,使责任考核不会流于形式,可控和不可控划分界定是执行预算责任制的基本要求。
3、有效激励。任何行为产生,都是由动机驱使的。给每个员工权力和责任,让他们有动力去用好权力完成任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激励机制,让每个员工个人利益与其业绩联系起来,使预算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二)成本费用控制与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相结合
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是实现财务成果的重要保证,是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企业资产的消耗最终转化为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管理也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基本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建立成本费用标准体系。成本费用标准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和资源消耗规定的数量界限,是成本费用控制和成本费用考核的依据,并便于分清部门责任。成本费用控制标准种类繁多,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整理,使其形成有机的科学体系,以提高控制的实际效果。2、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即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在各个费用发生点建立成本费用控制责任制,定岗、定人、定责,并定期检查。对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严格按照成本费用标准进行控制和监督。3、建立成本费用控制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准确地将成本费用标准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异,以及成本费用控制实施情况反馈到企业决策层,以便适时地采取措施,组织协调企业财务活动,圆满完成成本费用计划。
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必须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匹配。企业应当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员工行为的持续优化,从而使员工的个体行动与实现企业目标的行动相统一。切实做到严格考核,有奖有惩,强化对整体团队的激励与约束。同时应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首先应该针对单位负责人的行为和态度,并且,要在监督检查中逐渐摸索规律,加以总结和提高,制定出更详尽的具体办法,并采取各项措施保证有效执行,把对职工的保护、激励落到实处,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热情,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
集团公司各单位虽然也进行了预算及成本费用控制,但许多单位都流于形式,关键原因就是预算考核不严格、不落实、不兑现,使原本热情高涨的职工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也从反面证明了一个道理,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控制,包括激励。无论多好的控制程序和方法,一旦被不匹配的考核、监督机制所影响和驱使,这种程序和方法就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系统。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达到以效益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1、确保存货计价的合理、准确
存货价值是否合理地确定,直接影响着当期资产的合理表述和当期净收益的正确计算,影响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必须对采购物资执行招标制度,以达到采购物资质优价廉。另外应对存货采用恰当的计价方法,这些方法首先将存货计价方法建立在符合存货特征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其次应监督合理的计价方法能被一贯地执行,防止任意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第三应保证存货成本的计算过程和会计账务处理正确;第四要保证存货价值变动的公允、真实反映,如存货的减值,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等的合理性。
2、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
企业应建立健全规范的材料领用和盘点制度,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存货损失、变质等情况。对生产中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及其他足以证明已无实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以确保存货的实际价值得以体现。
(四)加强会计系统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会计系统是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会计作为一个控制信息系统,对内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核心。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工程项目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资金筹措控制、担保业务控制等。这些控制制度又可根据涵盖的内容,细分为若干具体控制制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如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涵盖了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内容,涉及到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授权审批以及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等环节。各项控制制度之间要相互衔接,口径一致,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无论哪一项控制,在会计系统中要做到:确认并记录企业所有真实的交易;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交易发生的时间;在会计报表上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其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它可以说是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审查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好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
抓好经济责任和效益的审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的素质和管理行为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搞好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对经营者监管的共同要求,这就必须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种制度。同时,要加大对企业效益的审计力度,审查其核算是否合规准确,有无虚报盈亏的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变企业短期行为为长期行为。
(六)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通过一般性的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检查、企业自查等方法,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总而言之,要把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通过改善控制环境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只有不断完善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内部控制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规定贯穿于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执行力,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做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堵塞管理漏洞,事先规避风险,切实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
作者:蒋 英 单位: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科
相关文章:
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思路研究04-26
实现三大提升,温州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04-26
天津滨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和战略选择04-26
新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析04-26
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前景探析04-26
关于满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04-26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04-26
山东沿海三市对韩引资政策的背景分析04-26
论京津冀信息经济合作环建设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