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省在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不显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快速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为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吉林省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兼顾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并对劳动力进行培训。
关键词:吉林省;经济增长;就业;弹性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增长却在下降。2003年,吉林省GDP增长率为10.2%,而就业增长率为2.7%,到2007年,GDP增长率为16.1%,就业增长率降为1.2%。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弱化。吉林省经济高增长与低就业的态势已经显现。
一、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两大主要目标。研究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对制定未来吉林省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经济增长能使就业规模扩大,经济衰退能使就业规模缩小。从2001~2007年吉林省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看,吉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劳动就业提供大量的机会。近年来,吉林省就业弹性最高点是2003年,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效应比较明显。吉林省就业弹性从2003年的0.27下降到2006年的0.06,虽然2007年有所回升,但总体趋势是下降。这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正逐渐减弱。就业弹性不断减小也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变小,这实际上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的原因
(一)技术进步的双面作用。吉林省近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大的作用,但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是以技能偏好型为主,技术进步需要的是各行各业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者的生产率高,所需数量相对较少,必然导致就业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吉林省农业和工业中的制造业是就业的主要领域。在农业中,伴随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加剧。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普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吉林省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二)产业结构调整未能有效吸收剩余劳动力。吉林省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加快调整将带动就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经济组织中流动的节奏加快,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劳动力之间不能相互替代,造成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结构性、摩擦性失业的压力加大。近十年来,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就业问题并未随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明显改观。农业是吉林省的优势产业,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吉林省的重化工业比重大,资本密集度高,单位产值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近年来,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加,但对就业的贡献率低于对产值的贡献率,第三产业的发展未能充分吸收和分流第二产业的富余劳动力,从而使社会总的劳动力需求相对于供给呈下降趋势,导致失业增加。
(三)城市化发展与就业结构调整冲突明显。目前,吉林省出现了城市化飞速发展和就业水平亟待提高的矛盾。首先,吉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建立国际化、现代化城市,以此为目标建立的许多形象工程忽略了实用性,就业功能不强。其次,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模式抑制了就业潜力的增长。如,为实现城市建设目标忽视了进城农民工、失地农民的权益,减少了这些人的就业机会。再次,在吉林省目前的城市新区建设中,片面强调功能分区与主题项目的建设,忽视就业的增加。如,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等主题规划区域,对外来人口集聚区进行拆除,减少了原有居民的生活、工作空间,不利于其就业能力的提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吉林省应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兼顾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对于农业,应坚持由土地密集型向劳动力密集型方向发展,在稳定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工业的调整则要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速工业化调整步伐。第三产业稳步升级是解决吉林省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度相对较高,其发展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也有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吉林省合理配置劳动资源的关键。应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如,商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等,以此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缓解吉林省就业压力。
(二)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是吉林省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就业潜力的释放: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经营领域,为其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为民营经济提供通畅的融资环境,增强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三,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解决劳动者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通过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可明显改善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三)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既有利于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这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资金进入壁垒低,自主经营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可为社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它们能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方向,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时能灵活转产,为社会提供量多、面广的就业机会。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有效的劳动力供给。吉林省应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和素质培训,以此减少结构性失业。首先,要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使其具备新型就业观念。其次,努力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要特别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同时应引导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按照市场的需求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取消一些专业。再次,要积极培养职工的非智力因素。劳动力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市场感悟能力、决策效率及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持久力等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会使员工更加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最后,鼓励员工不断更新劳动技能,迅速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竞争需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北京地区FDI与GDP增长关系分析04-26
“港航强市”战略下宁波港发展研究04-26
提升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04-26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04-26
大力发展吉林省服务业以促进就业04-26
新疆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04-26
浅论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04-26
建设和谐的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政策体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