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它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该模式注重教师创设情境,有效地搭建支架和及时淡出支架,引导学生探索、相互协作,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英语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课程标准 最近发展区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对语篇的整体感知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当前的阅读教学仍然过于侧重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且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二 关于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架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它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学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潜在发展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应为学生在“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架设桥梁,引导其向更高认知水平发展。
同时,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借助一定的外界支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和提升有关的知识,最终实现独立建构知识的目标。它强调教师为学生建构“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
由此可见,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灵活地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为学生搭建支架,巧妙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协商合作,随后及时地淡出支架,在“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搭建支架;(2)提出问题,引导探究;(3)独立思考,自主探究;(4)同伴互助,合作学习:(5)效果检测,引领提升。这几个环节是对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三环节(读前、读中和读后)的一种拓展和提升,是培养学生形成有效阅读策略的一种可行性模式。本文以人教版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2 Unit 1 Cultural Relics中的Reading部分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三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课例
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层深入理解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这篇阅读材料,逐步独立地获取文本信息,最后能在合作学习中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1.创设情境,搭建支架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联系实际,巧妙导入。教师首先呈现西施和西施庙的图片,因为西施庙是当地的一道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同时提问:“I know most of you have visited Xi Shi Temple, but do you know when it was built?”学生不知道具体的年代,但是能回答“Long long ago.”这时教师需要适时搭建脚手架,引出“Cultural relic”这个概念。于是教师可以说:“Yes, it was built in the past. It has survived a long time. It’s rare and valuable. It is protected by the government. So we can say it is a cultural relic. (画横线的单词均被教师写在黑板上,这是为学生阅读文章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所需的词汇,以减轻学生阅读时的认知负担。同时也是搭建支架的步骤之一。)在此,教师巧妙地引出cultural relic这个词组,为学生初步理解其含义搭建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支架,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拓展思维,全面理解。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cultural relic的内涵,教师继续发问:“So is a cultural relic only an object?”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同时呈现端午节的图片,问:“Is Dragon Boat Festival a cultural relic?”可能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端午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时教师需要继续搭建支架,解释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两大类,最后总结文化遗产的内涵至此,有关cultural relics的概念内涵已经解释清楚,概念的呈现为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搭建好了一个大的脚手架,让其在后面的学习探索中有所依托,而不是茫然地摸索。
2.提出问题,引导探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依托支架,强化理解。为了检测学生对cultural relics 这个概念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他们知道的文化遗产名称,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随后教师呈现5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它们是否是文化遗产,在支架的辅助下,尝试进行自主探索。
根据前面给出有关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很轻松地判断出哪些是文化遗产,哪些不是。在此辨别图片的过程中,支架的作用清晰可见。学生在判断图片是否是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老师已经给出的有关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征,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为教师在后面逐步提高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续搭支架,引入阅读。在上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辨别的图片中包括the amber room,是为了导入本课的阅读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如果只看图片,学生并不能判断琥珀屋是否是文化遗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然后解说语篇标题“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in search of”means“look for”. Why did people look for the Amber Room? What happened to it? What’s th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通过解读标题引入文本后,为了避免学生在面对一篇陌生的文本时产生茫然、退缩的心理,教师首先把文本阅读的大目标提出,即针对语篇内容提出了上面的几个问题。
3.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跨入“最近发展区”,还需要在教师的支架辅助下,逐步深入。
Ⅰ Skim
在这一部分,根据整体语言教学原则,教师先让学生听读课文。随后,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让学生match每一段的main idea,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每一段的大意,这样的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为推动理解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基础。
Ⅱ Detail reading
为了实现本课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教师需要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用“小步子”教学法,一步步搭建支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进一步获取新的语言信息。所以,在detail reading 部分,教师采取分段理解的方法,在原有大支架的基础上搭建更多的小脚手架,逐步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Para.1:How was the Amber Room made? Please complete the form on the video.
在此阶段,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时都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如:Can you find out the materials of the Amber Room? etc. 学生在阅读之前先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来读懂问题,费时费力。而表格填空清晰明了,既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又巧妙地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支架。
Para.2:Why did the King of Prussia give the Amber Room to the Czar of Russia as a gift?(At the same time, teacher shows two pictures of Frederick WilliamⅠ, the king of Prussia, and Peter the Great, the Czar of Russia)
人物多且名字长是本语篇的一个最大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大难点。学生难以分辨,这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教师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要尽量地考虑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此部分如果只有一个独立的问题呈现,会让学生受困而挫,而人物图片的呈现如黑暗中的明灯,扫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障碍,鼓舞了学生的志气,为下一步的搭出脚手架做好了思想上、情感上和认知能力上的铺垫。
Para. 3:What did CatherineⅡ do with the amber room?
Para. 4:How did the Amber Room get lost? And later,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Para. 5:How was the new one built?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是教师该适时地撤去脚手架的时候。因此,从文本阅读的第三段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后,都是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让其在成就感中期待着进一步成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帮助同学之间建立起积极互赖关系,还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
Ⅲ Deep understanding
Four questions(work in groups):
Why are people still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and why did they even build a new one?
In what order is this passage organized?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Amber Room?
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is passage?(Story or news report or novel or science fiction)
支架式教学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协作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对语篇信息的整合、学习结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建构及学习效果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在互助协商中,学生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将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Ⅳ Retelling
Work in groups as usual.
如果学生复述的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提供如下帮助:Show some pictures and clue words on the video, such as at the very beginning…After he died…Instead of…In return…Later…After that…
语言输入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要想让更有效的学习发生,就应该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语言输出,并结合教师的教学,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复述故事的过程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输出所得到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修正或者重新加工他们的输出。所以,当学生复述表现有所欠缺时,教师要及时地显出支架,帮助他们及时调整,重新输出,以掌握好复述策略。
5.效果检测,引领提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Ⅴ Further discussion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导游,带领外宾参观西施庙,让他们讨论应该怎么做?在各组报告之后,教师合理点评,恰当鼓励。
Homework:Discuss:If a cultural relic of China is lost, what should we do?
本节是支架式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后一步,这一环节活动的设计不能是单纯的重复和巩固练习,而要体现教学的启发性,检测与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与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写作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只有当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表达思想时,语言知识才能内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此部分活动的设计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设计让学生当导游的活动,不仅能激起学生的热情,提高其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其沟通合作能力,还能增进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点评时的鼓励和表扬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情感。课后作业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的培养。
四 结束语
恰当地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策略,增强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有效地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班级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有时同一个任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支架,或者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的支架层次不同。所以支架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教师不仅要从教学理论、综合知识及学科专业知识上武装自己,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检验。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使用此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td, 1996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晓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理论经纬,2010(2):19~2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04-26
企业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协调04-26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与优化04-26
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04-26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着力点04-26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内部控制渐进性分析04-26
浅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构建途径04-26
集团公司集中采购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