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交往行为理论试析英语阅读过程的交际性

时间:2024-04-26 12:40:3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阅读 交际性 主体间性 理解 语境 
  摘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语言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开辟了新的视界,同样也为英语阅读过程的交际性奠定了理论基础。英语阅读过程的交际性体现在从目的行为到交往行为、阅读中主体间性、阅读中的“理解”问题、阅读文本媒介性及语境等方面。因此,阅读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心理认知、思维创造和社会交互过程,交往行为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创造性的启示意义。 
    当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哈贝马斯一生致力于庞大的理论构建,在众多领域都作出了深刻思考,他所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在今天语言学、文学及社会学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指导价值。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能进一步探讨其对英语阅读带来的启示—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交际性过程,以此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1从交往行为理论看阅读过程的交际性 
  1. 1从目的行为到交往行为 
    在《交往行动理论》中,哈贝马斯把行为区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即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和交往行动。但是这些行为均不属于相互关系的范畴,都是单方面的主动,而另一方始终是被动的;只有交往行为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平等交流、诚实对话、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而建立起的一种理解和认同的活动。哈贝马斯认为,只有通过交往行为,才能找到合理的存在方式,这一理论揭示了英语阅读过程的交际性的本质。 
    在“交互阅读法”出现以前,英语阅读总的来说被视为是一种目的性、规范调节的或戏剧式行为,即单向性的行为。作者独立地创作并完成作品,而读者总是外在于创作过程,孤立地阅读作品,这个过程纯粹是一种被动地、单向地获得信息和积累知识的静态过程,至于文本只不过是被当成作品的别名或同义词而存在。传统观点忽视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作品媒介进行的一种无声对话。阅读活动既不是信息单向传递过程,也不是作品文本在读者心灵中的直接内化。由作者的创意到读者的理解是一张完整、系统的网络,其网点指作者、读者及作品文本,联络各个网点的网线就是贯穿在作者创意直至读者解读全过程的理解。任何形式的阅读活动都是双边互动活动,作者通过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则是通过阅读能动地参与作者的思考。这种能动的参与活动是作者在写作时追求的效果。这样作者、作品文本及学生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间断的循环链,在作者和读者这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间建立起以文本即语言为媒介的平等交流、诚实对话、相互理解并达成共鸣,也只有三者之间这种不断的相互作用才能建立起一个阅读过程的完整意义。 
  1.2阅读过程中的主体间性 
    交往行动的核心是建立“主体间性”,是自主的、平等的主体间的平等、合理的交互关系或相互作用。主体间的言语行为是否成功是看主体间是否达成了相互理解,彼此接受了对方的言语内容。交往行为关系存在于主体间的互动之中,产生于主体间对话的交流过程之中,主体以参与者的态度进人行为万一中,通过对语言行为的相互理解、沟通、协调就可化解主体体间的冲突,从而达到一致的交际行为。作品只有融进了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打动读者的感I情。读者与作者之间不但可以交流沟通,而且还可以彼此信任主体与主体之间可以相互给予。 
    任何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在作者与读者进行着对话,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逐渐走向交融的过程,也是作者表明意识而读者反思自己经验与意识的过客,即读者意识的分离与整合过程。此时读者的自我意识仍然作为接受的背景潜在影响着读者对阅读经验的加工与选择,反过来看,读者接受的作者意识也会对读者意识发生反向作用,扰乱、改变读者经验,促使读者对自我进行反思,两者由分离达到整合,并生成新的经验。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作品在读者意识中展现自己,读者在作品之内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1.3阅读中的“理解”的问题
    “理解”是交往行为的核心要素,哈贝马斯理论认为,言语行为本身就是理解的过程。这里的理解不仅指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不仅指对存在的事物达到共识和说话人的意向被理解,更深层次是指参与的主体之间的默契与合作,体现了其交往行为的主观特征。也就是说理解主要不是一种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因此,在哈氏的普遍语用学中,言语成为人们活动的条件,理解成为人们活动的目的。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是以作者之情点燃读者的阅读激情,诱导读者的认知过程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不是单纯地向作者认同,而是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文本,倾听作者的声音,发现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同作者就问题展开对话。
    英语阅读中的理解不在于获得了多少信息,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阅读理解从本质上说是全方位对旧我的扬弃,人们阅读中对作品的寻解过程是一个再造自我的过程。大学英语阅读过程中通过理解,学生在有意注意和选择信息的基础上挖掘潜在意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在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内容,这也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与作者信息交流的兴趣,培养阅读情调和兴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当然,正确的理解往往只能在读完全文后才能达到。有时甚至要经过反复阅读,前后联系,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同时深刻理解需要坚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篇章结构的分析等技能。思维是理解的核心,需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思维,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比较、抽象、概括,让已知的与未知的信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联系,建立推理的命题,并据为己有、为我所用,从而达到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由感知到意会升华的目的。
  1.4作品是行为交往的媒介
    一哈贝马斯还指出,主体间性结构是通过语言建立起来的,即语言是行为交往的媒介,又是为理解服务的。行为者通过语言交流,相互理解,使自己的行动得到合作,以实现一定的目的。语言不再被看作人类在手边可有可无的认知工具,而是人的思维、本质须臾不可分离的显现方式与媒介方式。
    阅读中的作品文本即作者话语的集合,就是读者与其进行对话、交际的媒介。作品就在读者的意识之内,它不会把读者带回到作者那里去,也不会把读者送到作者的其它作品中去。它使读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它自身。正是作品这一媒介,在读者内心划定了疆界,意识就在这疆界内活动并且确定自身。作品在读者意识中展现自己,读者在作品之内发现一个新的世界。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在破译作者的语言信息编码的过程。为此,读者必须丰富知识,尽量和作者具有共同的语言,大致相同的背景知识,才能少走弯路顺利地.到达阅读的目的地。
  1.5阅读中的“语境”的问题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以日常语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他所谓的交往行为离不开日常生活语境。同样,阅读作为交际过程也离不开作品文本的语境。作者表达时总是依据特定语境和表达需要来选择语言中的同义形式,排除歧义,修饰和调整不相适应的言语形式,甚至创造特殊的表达方式。作为阅读者来说,句子离开了具体的言语环境,就会令人难以理解。语境在读者推理的过程中又不断转换和完善,达到读者能够付出较少努力,实现阅读理解目的的最佳语境效果。
    因此,在阅读中如果对语境了解得越透彻,就越有助于增强阅读理解的效果,有助于交际的开展。读者必须重视语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了解语境线索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才能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2交往行为理论对英语阅读启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使我们认识到阅读过程是发生在主体间的、以作品为媒介、依赖一定阅读语境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实践交往活动,是综合复杂的心理认知、思维创造和社会交互过程。认识到英语阅读的这一特点,在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阅读的交际性,要深人作品,尽最大可能与作者对话;②既能走进作品忘记“自我”,又能走出作品提高“自我”,实现意识的分离与整合过程;③思维是获得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思维,运用分析、综合、联想、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④要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尽可能的与作者拥有共同语言,从而减轻对作品的理解难度;⑤多学习一些语篇分析等技巧,注意在上下语境中理解作品。
  3结语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知的、具有交际功能的心智活动过程,作为作者语言和读者语言相互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体现着还原与创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一部作品的问世,都是经过作家心灵的酿造加工而成的,读者惟有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走进作品,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并非只是接受,更是一种互动式的沟通与交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04-2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04-26

学习英语应注意文化教育04-26

激发兴趣,点燃英语学习的激情04-26

初中英语听力培养尝试04-26

关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探索04-26

如何培养初中英语词汇记忆技巧04-26

谈中学英语趣味教学04-26

听力创新教法04-26

启发式教学对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