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语境
摘要:文章介绍和评价言语行为理论,指出当一个人说话时会同时产生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语行为理论最关注的是言外行为,它试图解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在英语听力课中,学生只有通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言外行为”,即他们的真实意图。
一、引言
自从语用学被确认是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以来,作为语用学研究中心之一的言语行为理论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心理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以及文学评论家与语言学家一样深入广泛地研究言语行为理论,他们试图通过这一理论解释其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言语行为理论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观,而且对外语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运用。在这种语言观下,语言教学的重点从语言结构转向语言功能,从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转向发展他们综合的言语交际能力。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听懂别人的话语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听不懂别人说什么,或者虽然听清楚了,但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意图,那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交际。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际。因而,听力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听力教学则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2004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将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其中听力对话是15%,听力短文占20 %。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的一些话语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它隐含的真实含义,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最早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学者不是语言学家,而是哲学家J. L. Austina 20世纪20年代初,Austin已经在牛津大学讲授哲学与日常语言的关系的系列讲座,直延续到50年代。1955年,Austin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作纪念美国著名哲学家William James的"William James lectures’,讲话。Austin逝世后,1962年人们把他多年来对语言的独到见解整理为12讲内容,并以《以言行事》(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为书名发表了讲座的全部内容。Austin在这本书的1--7章里首先区分了表述性(constative)和施为性(per#or-mative)话语。表述性话语指陈述、描写事情的过程或状态;施为性话语指说话本身就是在做事。例如“Ivisit her once a month",这是一个表述性话语,它陈述“我每月拜访她一次”这样的一个事实。"I advise himnot to visit her’,是施为性话语,它不是要“陈述”劝告这件事,而是说话人“我”在说话的过程中实施了“劝告”这个行为。施为性话语不同于表述性话语,它没有真假之分,但有合适不合适之别。随着研究的深入,Aus-tin又把施为性话语分为显性与隐性。Austin在书中的第8章里把人们说话时实施的言语行为分为三类,即“以言指事或言内行为”( locution) ,“以言行事或言外行为”( illocuton ) ,“以言成事或言后行为”( perlocu-Lion)。以言指事泛指一切用声音说出的有意义的话语;以言行事涉及说话者的意图,如断定、疑问、命令、描写、解释、道歉、感谢、祝贺等;以言成事涉及说话者在听话者身上所达到的效果,如使之高兴、振奋、愤怒、恐惧、信服等,以促使对方做某事或放弃原来的打算。Austin认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根据他的理论,说话人说出一个句子,总是同时表现出三种言语行为,即上面所提到的三类言语行为。其中,“以言行事或言外行为”是人们所关注的中心,它是说话人要说而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是该句子的“字面用意”所隐含的意思,往往以语境为转移。例如,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It is very hot here"。这句话的“言内行为”就是一种陈述,“这里很热”。教师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如果结合语境,对教师的“言外行为”就好理解了。比如,教师眼看着紧闭的窗户,那么其“言外行为”就可能是请求“把窗户打开”(学生打开窗户就是言后行为);如果教师看着电风扇开关,那么教师的“言外行为”就可能是建议“打开电风扇”等等。Austin在书中的第9章,着重区分了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在第10章,他给人们区分了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在书的最后两章,他重点描述performative verbso
言语行为理论后来由Austin的学生John R.Searle进一步拓宽和发展。 Searle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哲学教授。首先,他整理了Austin关于言语行为的分类,根据适合条件总结出五种基本言语行为句;(1)表述句(representative):说话者保证所表述的命题是真的(如做出断言,做出结论);(2)指令句( directive):说话者企图让听话人做某事(如提出要求,提出疑问);(3)受约句(comznissive):说话者保证将来采取某些行为(如提出保证、提供帮助、发出威胁);(4)表情句(expressive):表达说话者一种心理状态(如表示感谢、歉意、欢迎、祝贺);(5)宣布句(declarative):说话者的话将引起规约事态的变化,但一般要依赖语言以外的各种规约(如开除学籍,宣布战争,命名,解雇)。其次,Searle还发现,语言里的句子其实都是间接的言语行为论述,称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act theory)。所谓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就是指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周例如,当人们说“(;an you pass me the pen?”时,他并不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而是“请求”对方把钢笔递过来,即通过“疑问”这一言语行为来间接地执行“请求”这一言语行为。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力理解的一般要求是“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较高要求是“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更高要求是“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这可以看到新时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沿用传统的“先听听力材料再机械地核对答案”的教学方法,忽视全面培养学生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听力普遍水平差,不但影响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更妨碍了在语言实践能力中的交际能力。“聋子英语”并非偶然。虽然英语听力教学的模式多式多样,但是许多高校都没有开设正式系统的听力课程。听力教学理论也无法贯穿于教学中。从历年的听力考试分析中,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是推测推理题,即从谈话人的用词、语调、情感、态度等方面准确地判断出说话人之间是何种关系以及字里行间所传出的隐含意义。然而,有时说话人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与期望传达的意思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关。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即理解句子和话语的交际价值,也就是要了解话语在社会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或对听话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这种技能是听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在听力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学生往往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及语法关系,但就是弄不明白那句话的含义。阻碍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往往不是词汇量或词义的间题,也不是语法,而是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就涉及到笔者前面谈及的言语行为理论。如果突破了这一关,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
四、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话语的“言外行为”
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整个活动,都是在语境的制约下进行。在英语听力课中,学生只有通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言外行为”,即他们的真实意图。所谓语境(context),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确切地说,语境既指言语交际时言语活动所存在的场合,即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又指言语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前者称为外显性语境,后者称为内隐性语境。外显性语境对言语活动的作用比较明显、直接。内隐性语境则比较隐蔽、间接,它多指言语交际的时代、历史、社会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相互关系、地位、知识、文化素养、交际者未用话语交代的具体的交际目的,这些因素多半隐含在交际双方的心里,要靠对话语的分析,从中找到隐含在话语背后的东西。语境可分为三种:背景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下面笔者结合这三种语境来说明如何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言外行为”,即言外之意。
1.背景语境(setting )
背景语境由言语交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个人历史、文化背景所构成,是内隐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当适时地介绍有关英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例如:
W:I would like to go to Hawaii for vacationthis winter rather New York, but the ticket is soexpensive,(女士说:这个冬天我想去夏威夷度假,不想去纽约,可是票价太昂贵了。)
M:So it’s back to the Big Apple then!(男士说:那我们再回到纽约吧)
要求回答的问题是:What conclusion can wedraw from the conversation(从对话中我们得什么结论?)有四个选项:
A) The woman will probably not go to NewYork(这个女子可能不会去纽约);
B) The woman will probably go to New York(这个女子可能去纽约);
C) The woman will go to New Hawaii nextwinter(明年冬天这个女子将去纽约);
D) ’The man will probably not go to New York(这个男子可能不会去纽约)。
在这里,如果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就不知道Big Apple就是纽约,那做题时,就会感到迷惘。故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
2.情景语境(situation)
情景语境由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时空状况和具体的情景事件以及交际双方现实心理状态与彼此间的关系所构成,属于外显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认清情景语境,才能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例如:
M:hello,may I speak to John Smith,please?(男士说:请约翰·史密斯接电话。)
W: I am sorry, nobody by that name workshere(女士答:对不起,这儿没有叫那个名字的人)。
要求回答的问题:从这个对话我们了解到什么?有四个选项:
A) John Smith is not in(约翰·史密斯现在正好不在);
B) John Smith cannot answer the telephonenow(约翰,史密斯现在不能来接电话);
C) John Smith is unwilling to speak with theman(约翰·史密斯不愿意和打电话的人说话);
D) The man dialed the wrong number(打电话的人拨错了号码)。
这个对话的情景是接电话。实际上,女士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拨错号码了”,只是说得比较委婉。显然,正确的答案应当是D。这类考察情景语境的题型,经常在四、六级考试的听力短对话理解里出现,又女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W: Mark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马克正在玩电子游戏)
M:Should he do that when the final exam isdrawing near?(期考越来越近了,他应该这么做吗?)
要求回答的问题:这个男士认为马克应该做什么?有四个选项:
A)go on with the game(继续玩游戏);
B) review his lessons(复习功课);
C) draw pictures on the computer(在电脑上画画);
D) have a good rest(好好休息)。
这个对话的情景是谈论马克的情况,显然,该男士言下之意认为马克应该复习功课,因为考试越来越近了。
3.上下文语境(context)
上下文语境就是具体的语境,即狭义的语境。这种题型一般会在四、六级听力理解的短文听力出现。在指导学生的听力(特别是做听力理解题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听好全文,把握全文的总体大意,接着在分析和理解某个句子或段落乃至全文时,要提醒他们不要孤立地去看某句或某段,也不要只看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义内容,而应该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要联系某句或某段的前言后语,去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如有一篇短文:
Miss Susan Brown is 25 years old and has beena night nurse at a hospital since last April. Sheworks $ nights on 6 nights off 9:15 at night to 8:00o’ clock next morning. She worked as an officecleaner before she came to the hospital,for shehadn’t enjoyed that experience at all. It perhaps issurprising that Susan chose to work at night perma-nently. She felt she needed a change for one thing,and for another, she hoped eventually to become ahead nurse. She has also found that a night nurse’swork is physically less demanding than a cleaner’s,and she can sleep 8 hours during the day. Ofcours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her daily life.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s the headache she getsfrom the dim light in the hospital. She doesn’t havetime to wash her long hair for 8 working days andshe has to learn to pack all her social activities into 6days out of a fortnight. But on the whole,she feelsvery happy.
其中,有一道要求回答的问题是:what does the
passage tell us about Susan Brown?答案有四个选项:
A) She works 6 nights every nights every fort-night;
B) She does not take part in social activities inher working days;
C) She has been a night nurse in a hospital forabout 25 years;
D) S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her present job.
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即推断出全文的言外之意。根据Miss Susan works 8 nights on 6 nights off 9:15 atright to 8: 00 0’ clock next morning,故A不对;根据Miss Susan Brown is 25 years old and has been a nightnurse at a hospital since last April,故C也显然不对;根据But on the whole, she feels very happy,D也显然不符合;根据全文的内容以及She doesn’ t have time towash her long hair for 8 working days and she has tolearn to pack all her social activities into 6 days out of afortnight。正确的选项应该是B。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结合听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去理解听力材料中话语所隐含的言外之意,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行为,以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五、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交际教学法。它给交际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反过来,交际教学法又把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我们也改变了语言教学的传统观念,即语言教学不仅要教语言、语法和词汇,而且有必要研究语言使用的语境,包括语言的使用者,他们的行为和信仰,语言研究的对象与词汇的选择等。在外语教学中,言语行为理论把外语教学提上了更高的水平,它给语言教师很大的启示:单纯教会语言技巧是不够的,作为教语言的教师还得教会语言学习者如何在交际过程中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语言技巧,使语言学习者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交际能力。同样的道理,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的一些话语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它隐含的真实含义,以提高其英语听力水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区域经济发展动力04-26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IBM的重新崛起04-26
析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内涵04-26
资本结构研究变迁述评04-26
转型期社会信用危机的学理分析04-26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利弊分析04-26
三鹿奶粉事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04-26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