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十分重要,而我市目前采用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就十分契合英语学科特点,我们欣慰的看到,我们的英语课堂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活跃度大大增强,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加讨论,课堂充满活力, 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室” 真正变成“学室”,这一现象十分可喜。
但我们也看到不少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或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或让学生合作交流,或让学生即兴表演,课堂的确显得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一时间,这样的课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优秀课。课堂几乎是学生“活动”的天下,教学过程几乎成为学生“活动链”,好像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越热烈,气氛越热闹,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越多。这其实也是陷入了又一形式上的泥沼。
其实,我们不能片面追求“热闹”,要经得起“冷场”。 这种“冷场”并不是课上所出现的尴尬,而是让学生们安静的思考,自主的练习。“静”是思考,是聆听,是阅读,是品味,是酝酿,是记忆,是想象,是巩固。没有“静”的酝酿,就没有“动”的热烈。一堂课中,“静”其实比“动”更重要。只要这种“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思维充分调动的静,是蕴涵了动的静,那么这种静无庸质疑就有了价值。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动静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合作讨论之前需要静思默想,为思维碰撞积蓄火花;在对话交流之前需要静思默想,为有效对话积累谈资;于疑难之处更需静思默想,以便于解开问题的症结。因此,只有把“议论纷纷”与“静思默想”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张弛有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所以我们应该适时的让学生静一静,想一想,练一练,写一写,这种“静”对更好的巩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授课开头的静
上课的开头,要让学生听清楚学习目标要求,注意事项,了解这一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复习旧知识,新课的引导,让学生在静的同时,大脑先动起来。这种“静中有动”的学习场景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全体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厚积薄发,为接下来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授课中的静
教师在讲解、引导、点拨时,要求学生保持课堂的安静,注意认真听讲,听清楚老师提出的问题,听清楚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听清楚其他同学的疑问,听清楚老师的释疑解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有些教师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个接着一个问题抛出,学生根本就无暇深思,匆匆作答;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学生无需深思即可作答。这样的提问,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内涵,无法真正促进学生思考,无法引导学生真正关注课文、走进文本。学生要学习的是思维,并非答案。
课堂上还让学生展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议。一堂课如果没有问题的展示,是没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评议都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仍需要足够静的时间思考、组织语言。
授课结尾时的静
课堂教学要有精彩的开头,更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最后一步就是检测反馈。“检测反馈”就是通过点评、总结、练习等方法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教师在点拨时,学生需要静下来,听清楚老师的释疑解惑。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教学中进行。但是学生需要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回忆、再现、提取。因此课堂教学要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总结: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系统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每位同学默默总结之后,还要有一个检测的过程。这一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你真正掌握了多少。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语言的理解,巩固新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运用作好准备。这个时候的“静”价值是巨大的。
课堂表面的“动”有时并不代表思维的灵动和活跃,相反地,课堂气氛的“静”也并不等于思维的静止,而是凝神静气下思想的河流在流淌、涌动。静会给课堂带来别样的风情,呈现同样的精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民间信用的经济学分析04-26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04-26
浅谈城市工业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与提升04-26
核心竞争力理论在M研究所的应用研究04-26
集聚经济与城市产业定位04-26
浅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04-26
发展应当以自由为核心04-26
瑞典经济模式再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