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听教师讲课,缺少实际锻炼的机会,有碍于这种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很少甚至害怕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性比较低。这一现象在近几年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如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吴永军学者等、北京师范大学曾琦学者等都对课堂教学状况做大量的研究。
一、 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 参与的表面性
新课改大力提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虽然有时课堂上有问有答,气氛活跃,师生配合也很默契,但仔细研究却能发现这种师生互动仅停留在表面,很肤浅。往往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交往而交往,教师按照自己课前的备课、设计的模式,程序化地进行教学,用自己设计好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并努力提醒学生按照标准的模式来回答,以自己的思维、语言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水平、内心体验,忽视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种课堂参与活动还是以传授知识为本,不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从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精心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 参与的被动性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主动回答的却寥寥无几。此时,教师不是主动反思自己提问题的方式、深度和难度或进一步启发学生,而是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意愿直接点名让学生回答。学生不得不进入课堂交往中,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种被动的参与在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师以权威者的身份要求学生必须回答自己的问题,学生作为被动者无选择可言。这种被动的、不平等的交往使学生处于劣势地位,丧失了应有的思想自由,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甚了解,更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削弱了课堂参与的功效。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 影响课堂参与的因素
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有多方面原因,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班级授课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学班级规模普遍在45人左右,有的还达到60多人,班级人数过多,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这就影响学生课堂参与,使之流于表面。
在我国教室内,座位编排方式是“马蹄式”或者是“横排式”,这种方式使教师高高在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二)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仍然影响着教学,即使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在教学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模式的痕迹。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练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因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拥有着评价学生、管理学生的权利,扮演着“评价者”的角色,享有着话语的优先权,于是,主导就变成了主宰,管理就变成了控制,话语优先就变成了话语霸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不平等关系的影响下,学生处于一种服从的状态,缺乏一定的自信心,而这会使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只有很少的学生能主动回答,有一部分同学是想回答但害怕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不符,没有勇气回答。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不敢在课堂说话,除非是老师点到自己。
三、 提高课堂参与的对策
(一)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一些弊端,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辅以小组讨论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学生练习的机率,并能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原本沉默的学生,使他们也能乐于参与其中。因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间的互动让他们有如同课后互相聊天那样的“安全感”,减轻他们的焦虑心理。
英语课堂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对话练习。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教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对话、表演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对于特别沉默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了解学生沉默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材施教。
(二) 启发式教学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倡启发式教学,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说,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了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经过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还经常存在,为了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下,认真思考,减少了课堂被动听课的情况,能跟随教师的思维,主动思考问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理论综述04-26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开放性”思维范式探析04-26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04-26
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分析04-26
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04-26
现代世界经济增长的逻辑起点研究04-26
关于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4-26
创意产业与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关系的研究04-26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04-2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