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时目标的设计 课时目标是本课时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目标的准确性
课时目标的确定应结合课时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现以Book Ⅱ Lesson 29为例加以说明。本课主要学习“表方位的介词和介词短语”。教材的安排是:①Read and learn. 学生先看图(Mr Wu’s classroom),再回答教师的提问:“Where’s…?”教师利用学生“He/She is…”的回答来呈现6个要求“四会”的单词(front, left, hand, side, right, back),接着学习相关的介词短语:on the left / right side, at the back / front of the classroom, in the back / front row, on Wei Hua’s left, on Jim’s right,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ssroom. ②Ask and answer. 通过“问和答”的练习方式,用以上介词短语表达教室中的人或物的位置。 在单元目标中,对本课出现的6 个生词和介词短语都要求“四会”。显然,以上这些词和短语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但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却不是本课时内所能够达到的。它是通过“记忆——理解——运用”,经过后三个课时的不断巩固和强化,在单元结束时方能达到的单元目标。如果简单地把单元目标当作课时目标,其结果,或是教师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留下一条“尾巴”;或是达不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煮了一盆“夹生饭”。于是,教师不得不在课外加班加点,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本课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以下课时目标的确定是比较适宜的:①能听懂课内所学的6个生词和介词短语,读得准,能上口;②基本上能用所学的介词短语正确地表达教室内人或物的位置;③能够较流利地运用学过的介词短语和句型结构回答“Where do …?”“Where does…?”等问题。
2. 目标的具体性
在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时,要避免笼统地讲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能力,应把单元目标落 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如上面表述的课时目标就比“学习6个生词,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的介词短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目标具体得多。有了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3. 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尽量行为化,具有外显性和可见性,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怎样学。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内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智能开发点等)加上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如:“能听懂……,读得准,能上口”,“正确地表达……的位置关系”和“比较流利地回答……”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4. 目标的可测性
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加以检测,即教师使教学目标“题目化”,通过完成相应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课时目标的实现
课时目标明确以后,师生的共同任务是力争在课内达标。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目标达到的关键是五步教学法中的“操练”(drill)和“练习”(practice)。为了获得“操练”和“练习”的高质量,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
外部的教学目标只有在认知主体内部形成目标意识,变成主体的自觉需要,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师教学心中有数,学生学习心中有底。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路子等方面客观上存在一种“规定性”,这些规定实际上是教好教材的必要条件。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在“用中学”,即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语言,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训练意识,积极适应教材的规定性,才能主动地进行课堂训练,把握好达标的关键环节。如果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淡薄,即使有了明确的课时目标,也无法实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 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
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有了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就能有的放矢。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训练中担任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根据目标正确导向。例如:五步教学法中所说的“操练”和“练习”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让学生熟悉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后者是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语言表达实际意义,强调语言的流利程度。前者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和指挥者,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各种机械性的语言训练;后者教师是一位监督员、监听员和裁判员,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尽量独立运用语言。可见,操练是练习的基础,练习是操练的提高。
3. 根据课时目标,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
选用何种方法和何时使用取决于训练的目标和学生的熟练程度。训练之前,教师要作必要的讲解,更要有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明确训练的方法和程序。训练要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坡度。现仍以Lesson 29为例,在呈现生词和介词短语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 采用操练的方法,让学生听懂意思,模仿准确,熟练上口。
三、影响目标达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目标达成的相关因素很多,下面几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1. 目标导学要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结合
新教材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学生则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在“教什么,怎样教”与“学什么,怎样学”的积极适应之中,促使学生养成学习新教材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初学阶段开口大声说话的习惯,根据教师的口令或手势快速反应的习惯,感知器官协调活动的习惯,听录音并大声跟读的习惯,朗读、背诵、听写的习惯,与训练伙伴课后操练的习惯,学了就用的习惯,独立预习的习惯,勤查词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2. 目标导学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有利于“打好基础,减轻负担”是新教材的优势之一。由于教材内容有弹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便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是新教材的又一优势。新教材采用循环式的编排方法,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这就增加了语言的重现率,使学过的知识不断重现和得到强化,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高效地积累知识,不断扩大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新教材的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交际活动,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使得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在交际活动中得以完成。比如问路、购物、打电话、谈论天气等话题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其句型和表达方式不断扩展,学生多次参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便自然而然地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了。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结果,加速了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
3. 目标导学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
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进行的各种交际活动, 如“分角色表演”、“游戏”、“小比赛”等,构成了学英语气氛浓、学习气氛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课堂不 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对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畏惧感减轻了,心理负担也减少了。
当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将会常常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夸奖和赞许,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会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能更充分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英语语音教学“费时低效”原因初探04-26
浅析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的方法04-26
中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作用04-26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04-26
关于初中英语课后作业布置的反思04-26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04-26
谈英语课外作业的设置与优化04-26
谈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4-26
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04-26
英语课程改革中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