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课程授课八忌

时间:2024-04-26 12:28: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作者:靳秉强 王丽惠 高连香

  摘要:讲授公共管理类课程有八忌,一忌备课只看一本书;二忌备课时死记硬背;三忌授课时讲书不讲课,书与课倒置;四忌授课内容不结合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实践;五忌不了解学生;六忌课堂授课时呆板单调,不注重教学艺术;七忌课件内容繁琐,逻辑不清,丢弃板书;八忌课后不总结,不改进。
  关键词:公共管理;备课;授课;忌讳
  
  公共管理科学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运用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政府、非政府公共机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应用科学,其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应变能力等。上好每一堂课是高校教师必须做好的大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从公共管理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看,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主要应避免以下几点,称为授课八忌。
  一忌:备课只看一本书
  一般来讲,每一门公共管理类课程都有一本指定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讲课前,教师应对所要讲授的教材认真地从头到尾通读数遍,对教材中的内容熟练掌握,并达到融会贯通。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公共管理类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课程对教师知识面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更多地钻研参考资料,包括同等教材、有关著作、当前国内外有关杂志、学术会议的资料及现代公共管理新动向,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除了因明显的不适宜而改动外,应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的内容体系为主线。但具体的授课内容、讲授顺序,则应根据自己综合多本参考书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安排。这就要求既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又不被其束缚。
  以《公共管理学》为例,随着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范围、主体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而当前对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主要有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内容的变动性、研究途径的差异性使我国当前关于公共管理学的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如黎民《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王乐夫《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两本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有较大差异,单纯的只用一本教材,而忽视其他教材的参考,对《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的视野是狭窄的,而陈振明所编写的更适合研究生使用的教材也能对本科生的教学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好《公共管理学》,在参考教材上,忌讳只使用一本书,从而局限教师和学生对公共管理的认知。书的出版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各种杂志、学术会议资料正对此做了弥补,对于《公共管理学》这样发展性、变动性大的课程,教师更不能忽视对资料的收集、学习和整理。
  二忌:备课时死记硬背
  “备课”与“背课”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背课”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管学生的课堂状态如何,课堂如一条固定的流水线,落入程序化、机械化,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该模式下,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整个教学过程倾向于照本宣科,不能在涉及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育、卫生、环保、科技等相关领域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不能使专业学习的内容在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内进行实习与实践,缺乏对现实问题应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讨论。
  “备课”更多倾向于储备、防备。注重备课的教师,往往以自己“是否拥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而坦然面对学生”作为是否备好课的标准,教师不仅熟悉教案,还注重研究思考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上课时教师能信手拈来,根据学生反映进行互动,使授课丰富而有张力。以《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育事业管理为例,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就业,因此每个学生都对该问题很感兴趣,而且有自己的不同见解,重“备”而非“背”的教师会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能与学生就高等教育存在的收费、体制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正确引导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才能适应公共管理学科对创新性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备课不是背课,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把重点放在背上,而应放在备上。当然,完全不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关键在于背什么。要调整好“备”与“背”的关系,备中有背,选择性地背。
  三忌:授课时讲书不讲课,书与课倒置
  这实际上是指要摆正教材与课程的位置。如前所述,每门课程都有一本教材。但教师讲授的是课程而不是教材;教材只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参考,不是这门课程的全部。这是因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是变化性很强的学科,无论其体系或内容,都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之中,很少有十几年或几年不变的学科。而教材的出版总是带有滞后性,这就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去研究、调整和补充。再者,在公共管理领域学派众多,观点纷杂;对任何一个问题(学科的体系、内容、观点、解释等),极少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不同教材著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不同;使得教材与教材之间产生差异。即使授课教师选定的教,也未必与授课教师的观点、理解等完全一致,也需进行必要的改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完全依照教材,被束缚于书本之中。而要有书不惟书,一要避免照本宣科,二要避免为教材作“注解”。
  四忌:授课内容不结合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实践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必须适应我国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当前在公共管理领域,理论上不断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产生,实践上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使得每一门公共管理学科的内容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更多。公共管理类专业理应将教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将公共管理教学、研究与社会管理的现状相结合,发现社会问题并且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通过教学与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共管理的实际中去,在实际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是结合专业知识研究和实践分析,解决公共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习研发的成果在管理实际中进行推广应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服务于社会”。
  五忌:不了解学生
  教学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使二者联结起来的是课程(知识)。从动态的观点看,教学是一个知识传递过程。要使知识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损失(流失),一方面要求教师教得要得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得要得法。而教师教得是否得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授课的方式、方法,而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再者,知识的传递(教学)也要讲求效益,即尽可能增大单位课时的知识传递量,而知识传递量的大小也必须以学生能够掌握为基础。这都说明教师要上好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就必须了解学生。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如,政治学有助于分析诸如政治制度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经济学帮助管理者了解社会生产过程,分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而社会学为公共管理提供管理活动的社会背景,心理学为公共管理提供行为分析方法。所以,了解学生对公共管理类每门课程来说,就是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即与该课程相关联的其它课程学过没有?若已学过,那么掌握情况如何?若未学过,那么以后是否学?什么时候学?等等。了解了这些情况,就可以推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有的放矢,繁简适宜,深化原来学过的知识,为以后要学的知识打下基础,使每个课时的效益最大化。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六忌:课堂授课时呆板单调,不注重教学艺术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就如同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各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同?就是因为教学艺术的差别。如果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学方法是传递知识的手段,那么教学艺术就是运用教学方法传递教学内容的技巧。教学艺术具有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带动思维、控制场面、调节气氛的功能。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并能有效运用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广。首先就是语言表达艺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想把课讲得好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学习语言、使用语言上下功夫。教师的讲课语言应服务于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其语言要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节奏和谐、妙语连珠,如同一曲动听的音乐,给学生以美感。而不应该是语气平平、单调乏味,使学生昏昏欲睡;还可以通过眼神调控学生的行为和情绪。身姿动作即要善于运用形态语言(手势等)配合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而不应只动嘴、不动手,像个“木头人”。最后,要培养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他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化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教师应了解自己的气质,根据自身气质特点和人格特征培养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学风格能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七忌:课件内容繁琐,逻辑不清,丢弃板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制作课件成了每节课的必备工作。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课件的好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件内容要简洁适当。课件应避免大段长句,提炼关键词。简约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对主题内容一目了然,又方便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有些老师将课程内容大段陈列在课件上,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忙于记笔记而无法集中精力听课,另一方面学生可能觉得老师上课不是讲而是念课件,不仅容易产生疲劳感还会逐步对该教师的课失去兴趣。其次,课件内容要安排合理,逻辑紧凑。在展示内容间的联系时可适当使用逻辑示意图或内容层级,应尽量避免大段文字,使课件显得杂乱无章。第三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课件的运用应和传统的板书相结合,不能因此而废弃板书。在PPT大行其道的今天,由于该教学辅助手段形象、美观、知识容量大,有些教师不知不觉抛弃了板书。板书有其传统的优势,板书的恰当运用有提示、解说、加强学生印象的功能;由于课件设计是流线型的,板书可以及时改进课件不足,修正课堂中的突发变化,并能引导学生参与。板书和课件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者如同鱼与水,相互兼容,相互促进。
  八忌、课后不总结,不改进
  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上完每次课后,都要及时总结和改进,切忌下课就完事大吉。课后总结和改进主要着重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总结本次授课内容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重点在于发现不足之处,找出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在讲稿上做出标记,以保证今后不再重复此类不足。二是总结本次授课的进度和实践运用情况。即课程进度安排是否合适?各部分内容的时间运用是否恰当?是否时间紧张或富余?原因是什么?并在《授课进度计划》上做出标记,以备再次授课时参考。三是了解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即教师利用课间和课后辅导等机会,有意识地问学生一些问题,看学生反映如何。以此来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无需改进之处。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把知识“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若“复制”无效,则必须改进。四是充分结合公共管理类课程时代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当前公共管理实践,适时增减知识,增补案例。使自己的课程常备常新,增强授课的应用性。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成功的授课离不开备课、讲授和总结改进三个环节。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然而备课充分,设计精美,课堂上并不一定能落实好,教师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过硬的表达能力、引导能力、沟通能力,课后不总结不改进,又容易固步自封,使课程失去新意,脱离实际。三个环节节节相扣,作为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尤其是公共管理类这种紧密贴合群众生活实际的课程,授课教师要认真对待三个环节,传递自身知识,激发学生潜能,让每节课都精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学阅读教学初探04-26

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方法04-26

利用预习学案引导学生有效预习04-26

试析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04-2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04-26

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方法的探索04-26

浅谈初中英语激趣教学04-26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的解题技巧04-26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困对策04-26

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初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