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若干关系,如像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师生关系、教师与教学法的关系、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书本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试与教学的关系等等。为对英语素质教育作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就这些关系进行了简明地阐述。
关键词:英语;素质教育;智力;想象力;创造力
早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就提出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更好地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必须正确认识与恰当处理英语教学中的若干关系。
1 培养语言能力与发展交际能力的关系
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描述揭示了语言的本质,但不全面。比较完整的提法应该是:语言是交际工具,是符号系统,是思维工具,是文化载体。用这样的语言观去指导教学就应当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形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训练用英语思维来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或称语法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Grammatical Competence),即对语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根据社会环境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关系。语句通顺的能力,策略能力(Strategy Competence),即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交际障碍的能力。(M Canale& M Swain 1980)语言能力组成交际能力的四种成分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坚实基础的交际能力(W. Rivers 1973)。后三种能力借助借助母语和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但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作为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毫无共同之处。因此,语言能力必须花大力气,通过系统学习,反复操练才能习得。
见树不见林,这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失误。针对过去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句子水平上组织教学的积弊,现在要特别强调在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要求见树见林。语篇由若干句子构成,语篇的理解以句子为基础,语篇的整体意义是由其句子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语篇与句子是互补的关系,而非相互排斥。强调语篇教学并不排除必要的句法(Syntax)学习。离开了语言用法(usage)教学也就读不上语言使用(use)能力的培养。内容是语言表达的目的,语言是思维表达的手段。重形式轻意义不能达到交际目的,反之亦然。重视准确,忽视流利,固不可取,但另一种倾向也要防止。准确是流利的基础,流利是准确的体现。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语篇水平教学,着手于句子水平训练,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用法与使用,准确与流利,齐抓并举,防止片面性,不能走极端。
放松语言能力的倾向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课堂教学模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发展交际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不包括训练语言形式的活动。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PPP教学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呈现新语言→旨在操练语言的“练习”→交际运用)。不难看出,这种被Harmer称之为“平衡活动”(balanced-activities) 教学模式既坚持发展交际能力的方向又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学习”(learning)与“习得”(acquisition)之间取得平衡。
发展交际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培养语言能力也需要时日,因为语言能力并非一种低级的能力。William Littlewood对语言能力是这样界定的:“学习者能用他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自然而又灵活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为达此目的,就必须抓好语言能力的培养。
2 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对象性关系和意义关系。对象性关系是从哲学认识论出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主—客”关系或“我—他”关系;意义关系则是从交往论出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或“我—你”关系。从对象性关系看,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将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内化于受教育者,塑造和建构教学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从意义关系看,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两个人纯粹作为“人”的相遇,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是学者、辅导者、教育者,决不是催赶者、统治者、更不是官吏。(A teacher must be a scholar, a guider, an instructor, but not a driver, a governor, even an officer.) 关爱学生,承认他们的发展潜能,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经常体验成功,能导致抱负与期望水平的提高。教师如果能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不要,就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而创造出学习精力和效率上的奇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①国家的外语政策;②学生来源与组织;③教材质量;④教学环境与条件;⑤教师素质。①-④是可变因素,⑤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的素质是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素质、理想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他因素有机组合而成的。美国有项关于调查教师素质的组成比例是这样的:学识20%,教学态度10%,工作计划性20%,组织能力5%,表达能力15%,教学方法30%。由此可见,“专业型”教师是学生最欢迎的。
3 教师与教学法的关系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要在善于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C.E.Eckersley曾说过:The textbook is always of one style, but teachers’ methods of teaching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e best method of teaching English is one that arouses in a pupil a love of learning English; the worse is one that bores him. Every teacher has his own personality and will develop his own style.(教科书总是有自己的本身特点,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各有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喜爱,最遭的却是使学生厌恶学习。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并且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还应掌握优良的教学法。李岚清副总理于1996年《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工作。”“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外语教学法研究力度,使广大教师掌握外语教学改革的“利器”,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可做以下三件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实事求是地借鉴国外的外语教学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际上,我国基础外语教学一直在吸取外国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国际外语界,相继使用过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听说法、自觉实践法、集中学习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沉默法、沉浸法、交际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世界不用地区,不同条件下,为着某一特定的培养目标,形形色色的外语教学法都曾超过某些积极作用。在我国多年的外语教育历程中,很多教师借鉴过这些方法。广大教师借鉴国外教学法和前人的经验,探索创造符合中国实情的外语教学法,如:“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法”、“情景·结构·规则·交际法”以及“拼读入门,阅读主导”、“听说领先法”、“功能·意念法”等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我过外语界积极推行“交际法”,旨在改变外语教学中不能学以致用的状况,强调外语的交际功能,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借鉴国外经验是我们的既定政策。但是对于国外语言理论和教学方法,不可盲目仿效,一定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取其精华的再创造工作。第二,科学地总结我国百余年来所实施的各种外语教学法,辨证地对待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给各种教学方法以一定的历史地位,对于不足,要给予客观评价。无论是经验或教训,对外语教学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都是十分珍贵的。第三,共同努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学法专家和外语教师从事着艰苦细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并出现了一系列教学法专着。我国外语教育领域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我们的外语教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外语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试验推广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特级教师张思中在几十年的外语教学生涯中,与同志们认真学习、研究、试验、实践、提出“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表明,“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普遍的教学实用性和学习有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外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外语教学中综合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则有赖于教学法专家、教研工作者和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外语教育百花齐鸣、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一定会出现。
4 教师与社会的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这就是说教师应该深入社会,向社会学习。因为真正的学问来自社会,英语教学目的就是创造社会效益。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当我们跨入21世纪的门槛时,英语教师都应当首先转变自己的心态,即不能单纯地把自己看作一个教书匠,应当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个有心人,动动脑筋,搞些调查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研究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总结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就像体育项目的教练一样,最终看能否较稳固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没有走上正规的年代,教师掌握的武器不外乎是一本教科书,一本语法书和一本词典。这种“小米加步枪”的精神虽然淳朴可爱,但终究与现在所处的核时代、电脑时代、信息时代格格不入。应该承认,国外的同行们在应用语言学、教学心理学、语言测量学、语言文化学、通信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比我们广博。就以教材来说,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深化。教材最早指教科书,后来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响教材。随着计算机的换代,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首先推广,人们正在发展光盘教材。在这点上,我们还刚起步。随着国际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国外有些大学已在网上定期提供电子教材。外语教师如果不了解、不学习、不掌握这些先进手段,必然要拖我国英语教学现代化的后退!
爱因斯坦说过:“Only a life lived for others is a life worth-while.”爱迪生也曾说过:“The true value of life is not in what we get but in what we give.”让我们走出课堂,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努力。
5 教师与书本的关系
书本与前人的知识都是死的,要用教师活的心灵去驾奴书本和死的知识,赋予死的知识以新的生命力,人的智慧才能永远向前发展。一本好的教科书能够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教科书仅是工具而已,不是圣旨,更不是教师,它不会说话、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好比剧本,要把剧本搬上银幕或舞台,这就靠教师的导演了。要记住教科书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有用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更不能一切照本宣科,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我们读书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即用教学实践。英语教材审编专家David Crook在一篇演说中讲到:“Students of a foreign language needs particular knowledge-knowledge of life, geography and the people whose language they are studying,… In this way one can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nd get some knowledge of the foreign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6 教师之间的关系
文人相轻,同行冤家,这是历史悲剧。当今时代应该是互尊、互敬、互勉、互爱。名、利、权的私欲,吹、捧、吃、喝的庸俗作风应统统抛弃。教师是生活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间领域的人物,既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传播者,又是现实的治学者、教学者,还是未来的开拓者、发展者。我们要向昨天要经验、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创新。要完成这个任务,单靠个人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应当学点辩证法、系统论。系统论认为:整体的功能大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个体功能的总合,在素质教育中,1+1>2. 无论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还是在其他科学研究上,都要群策群力,发扬集体智慧,联合攻关,才能取得进步,才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做到:相互支持不拆台,相互尊重不刁难,相互关心不冷淡,相互信任不怀疑,相互配合不推委,相互通气 闭塞。我们应当同心同德,为英语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奋斗!
7 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考试主要有三个功能:1、作为检验与测量学生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的主要标尺;2、作为检查评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可比性标准;3、通过其反馈作用,作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宏观指导的重要依据。考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考试中,要着重考核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防止应试教学倾向。
从教育的观点,课堂教学要培养三种能力:智力(intellectual power)、想象力(imaginative power)、创造力(creative power)。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是课堂,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把主要精力投入在以下八个方面:吃透《大纲》,深钻教材,加强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技巧与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辟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与教学结合的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改进学风,增添硬件开发软件。
让我们敬业奉献,群策群力,不断探索,锐意进取,正确处理英语教学中的若干关系,使我们的英语教学事业上一个新台阶,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Newsletter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sue Two,Oct.1994.
[2]ELI Teaching: A Journal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sue Eleven, April.1992.
[3]王景和.英语教学名家谈[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04-26
给学生口语交际创设一片天04-26
试析职业教育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4-26
要努力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04-26
简论英文电影中的模糊限制语04-26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04-26
高中英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4-26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浅析04-26
美育渗透于数学教学的探讨04-26
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中的应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