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绩效管理研究

时间:2024-04-26 12:24:4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被管理者在绩效管理执行中采取非合作博弈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其所获取的收益大于非合作博弈所需承担的各种成本支出,以及与此相关的监督查处概率较低,从而诱发了它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利益冲动。而成本支出与概率的大小从根本上又取决于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正是由于绩效管理中约束性制度尚存在着种种缺陷或约束力不强,才导致了被管理者的对策行为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关键词:非合作博弈;绩效管理;动态博弈
  
  在制定了绩效管理方案后,企业各部门应按照计划分部实施,但在执行过程中,被管理者采取了种种“对策”行为来保护本人(部门)利益。这实际上是作为执行者的被管理者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而与作为指令发出者的管理者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
  
  一、绩效管理与博弈论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按照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按照参与人之间是否合作,博弈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参与人之间有着一个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参与人在协议范围内进行的博弈。反之,就是非合作博弈。典型的合作博弈是寡头企业之间的串谋。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
  企业绩效管理活动实际上是一个行动系统。根据Coleman的观点,最基本的系统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种元素是行动者,第二种元素是资源。它们按两种方法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行动者和资源之间的控制关系和利益关系。企业绩效管理活动内的每个行动者都控制着能使他人获利的资源,由于各方利益均依赖于其他人控制的资源,作为有目的行动者,他们必须从事与其他人发生关系的活动,特定的结构和每个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利益)导致了各方行动的彼此的依赖。
  其实,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博弈过程。在绩效管理计划的制订阶段,各方的利益代表把自己的利益要求放进计划制订系统,围绕具体的利益安排和利益得失进行针锋相对的讨价还价、交易或妥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计划方案实际上是利益均衡的体现。计划执行过程实际上是把有关利益分配的方案从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计划制订过程的延伸。在计划制订阶段,利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利益团体就会把自己的影响力转向政策执行过程,围绕具体的利益实现过程,各利益团体仍然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利益博弈,通过改变计划实施的手段和条件,试图达到自己在决策过程中所预想的利益和目的,在执行过程中保护或增加自己的利益。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绩效管理博弈分析
  
  绩效管理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则取决于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在这一博弈过程中,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策略选择都遵循个体理性最大化原则,把各自的效用满足程度作为自己策略选择的直接依据,而双方的效用满足程度从根本上又取决于作为博弈规则约束,规则约束不同,作为博弈参与者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策略选择依据不同,导致的收益和成本就不同,进而决定了其博弈的均衡结果。计划执行者(主要是被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基于本人(或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利益得失的考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讨价还价、交易、变通等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和策略执行计划,进而导致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意图不能圆满实现甚或完全落空。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设被管理者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有“实施”和“违规实施”这两种策略选择,管理者也有“惩罚”和“不予惩罚”这两种策略选择,双方在行为前对对方的策略选择、行为信息和收益结果等都有清楚的了解,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假设在计划实施前,被管理者从中获取的收益为B,则实施后被管理者的收益将为-B,实施后管理者的收益为B1,两者之间是非零和博弈,被管理者的不实施行为给管理者带来的收益为B,管理者在惩罚被管理者不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花费的各种成本计为C,不惩罚被管理者不实施计划将会给管理者造成的损失为C1,在管理者的惩罚行为中,被管理者的可能损失为C。在管理者采取“惩罚”策略的情况下,被管理者违规执行管理者计划被查处的概率为P(0  就上面这两种情况来说,由于被管理者违规执行管理者计划所带来的损失不仅仅表现为管理者计划意图的落空,而且还表现在被管理者由此而形成的对管理者权威的挑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这显然不是通过减少惩罚被管理者、变通执行管理者计划而花费的成本,以及获取被管理者为换取管理者的不惩罚策略所提出的种种物质条件所能比拟的。因此,管理者通过衡量自己得失后的选择必定是采取“惩罚”策略。也就是说,管理者的行为策略是一种“可信性威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策略不仅体现在管理者口头声明方面,而且表现为管理者由此采取的一系列具体行动。例如,安排专门检查小组、调动工作岗位、降低薪资等行动,这些行动给被管理者带来的信息是管理者对绩效计划实施的决心。但这时,被管理者是不是会迫于管理者的这种“惩罚”策略而必然选择“实施”行动呢?其实也不尽然。此时,被管理者面临的约束条件将是-B与B-C* P之间的比较结果,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当B < C/2* P时,被管理者采取“策略”行为的收益将小于因此而需要承受的成本,这时被管理者觉得无利可图自然会实施管理者计划。
  只要B >C/2 * P,违规实施管理者计划的收益大于成本,被管理者就会选择继续违规实施管理者计划。这种条件在现实中更为常见,本文也是以此为分析的出发点,在满足这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再结合管理者的实际策略选择,双方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均衡将是:惩罚、违规实施。这是一种非合作性质的均衡,具有稳定性,是由双方的最佳策略构成。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每个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策略。这种出于各自理性考虑所进行的策略选择最终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果,使双方的均衡选择成为一种无效的均衡解,造成企业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要使被管理者完全遵照执行管理者计划,就必须使
  也就是说,在这个动态博弈关系中,在被管理者正确实施管理者计划之前从中获取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制约双方策略选择的重要变量体现在被管理者在管理者惩罚中的成本损失(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与因违规实施而被查处的概率P上。在被管理者获取的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提高C和P,使被管理者在管理者计划执行过程中承受的成本大于获取的收益,被管理者就缺乏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采取“对策”行为的动机。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被管理者在绩效管理执行中采取非合作博弈形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其所获取的收益大于非合作博弈所需承担的各种成本支出,以及与此相关的监督查处概率P较低,从而诱发了它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利益冲动。而与P的大小从根本上又取决于与现行的绩效管理计划是否完善,因为就博弈而言,制度本质上就是对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约束功能的博弈规则。作为博弈参与者进行博弈的前提条件,制度能够通过对博弈参与者的违规行为施加惩罚和成本的方式达到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目的,制度约束不同,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依据不同,导致的收益和成本就不同,进而决定了其博弈的均衡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绩效管理中约束性制度尚存在着种种缺陷或约束力不强,才导致了被管理者的对策行为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3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2004,(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电信业融合及对电信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04-26

基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分析04-26

医院管理制度作用及现存问题分析04-26

浅谈浙江八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管理04-26

浅谈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问题与对策04-26

浅论计算机系统与企业管理04-2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职工生活管理的几点思考04-26

ERP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研究04-26

浅议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04-26

浅谈如何挽留对公司有价值的员工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