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城市流动商贩的数量日渐增加,在城市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文章对流动商贩的群体多样性和社会影响的双面性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缓解流动商贩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商贩;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人文关怀
一、引言
2007年9月,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www.chinacity.com.cn)首页开辟专栏,向在执法中被暴力抗法的流动商贩所杀害的烈士表示悼念,城市流动商贩管理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流动商贩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流动商贩与以城管执法人员为代表的城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严重有悖于建设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和谐社会。如何有效管理这支队伍成为一个为广大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广泛关注的话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流动商贩的群体多样性分析
城市流动商贩指在城市区内从事经营活动,同时缺乏固定营业场所和营业执照的流动性经营人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日渐趋于多元化,流动商贩也成为城市商贸的一个部分。据调查,广州仅中心城区就有各类流动摊点1.5万多个,占路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在上海无证摊贩数量可能在5万以上;在重庆、郑州、武汉等人口集中城市,流动商贩都大量存在且异常活跃。
从构成主体上看,流动商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进城务工人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急剧减少,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出路。广州市区流动商贩中70%是非常住人口,其中绝大部分为季节性流动的外地进城农民。第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使部分缺乏特殊技能、年龄偏大的人失去“铁饭碗”,又无法面对激烈的社会性就业竞争,于是加入该行列。湖南一项统计资料显示:30-50岁的下岗人员比重占全部下岗人口的8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5.0%。他们往往构成了流动商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特殊人群。如难以被企业接纳的城市伤残人员和特殊生活困难家庭人员。
从活动范围上看,流动商贩主要在市场周边区,如劳务市场、各蔬菜市场和各类综合市场附近。由于其商品价格比市场中正规的“坐商”更低,因此可以争取交易机会。其次是居民区。他们多采用人力或三轮车运货,走街串巷、沿途叫卖,服务对象以居家老人、家庭妇女为多。然后是公共场所。如车站、桥头、公园等公共场所,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过往行人。
从性别构成上看,以男性居多。一项随机调查显示,流动商贩中男性比例占67%,而女性比例仅为33%,不及男性一半。这主要因为流动经营中体力消耗大,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女性难以承担重负荷工作。
从行业分布上看,流动商贩主要从事零售业和服务业,直接面向居民大众的生活,如蔬菜水果销售、日常修理服务、简单电子设备等。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流动商贩普遍处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甚至文盲。
总之,流动商贩的人员成分复杂,但主要由弱势群体所构成,他们文化层次低、资源禀赋不足导致生存能力和从业空间受到限制,于是只好游走在城市和法律的边缘。
三、流动商贩的社会影响双面性分析
(一)流动商贩的正面影响
1、便利群众生活。流动商贩是对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其最大优点是经营灵活,经营品类转向快,经营的都是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大多商贩处于“居民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经营状态,因此能适应市场需求。虽然城市里各类超市、商场林立,但是流动商贩能满足较低生活层次市民的生活需求。如其送货上门使得老人购物更方便、商品价格低可满足低收入家庭需要。2007年夏合肥市提出建立“无摊城市”,于是市民做了一个统计:平均8平方公里、两万人才有一个西瓜销售点,极大的不便衬托出城市对流动商贩的需求。
2、缓解就业压力。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我国当前的就业机会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说仍极度缺乏,而社会保障又无法到位。于是从事低成本的流动性经营是部分群体解决生存的必要之举。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直言:“小商小贩是城市贫民的生计,不摆摊就没有活路。”流动商贩的存在其实质是弱势群体的一种自救形式。从国家的利益看,它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定。
(二)流动商贩的负面影响
流动商贩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地点灵活,规模小、数量大,集中管理比较困难;经营活动的流动性以及经营持续时间不确定,使很多经营者并不刻意规范自身行为,由此给城市化建设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
1、毁坏城市市容。流动商贩往往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重要原因,流动商贩越集中的区域往往也成为城市中最不鲜亮的部分。如摊位占道、摊位零乱、不及时处理垃圾等,以及各种不符合城市化建设的不文明举止等,都使得居民对流动商贩侧目。
2、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流动商贩的存在给正常经营者带来利益流失,逃避国家税收,使得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由于经营地点不固定,流动商贩往往缺乏诚信却可能免于惩罚,因此助长了一些人的违规行为。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现象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商品普遍存在,为我们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带来阻碍。
3、影响城市治安。部分流动商贩在居民区内从事经营活动时伺机偷盗。这种行为给城市治安管理带来难题,使城市居民愤慨不已。
总之,不论是从国计还是民生的角度,流动商贩都是一把双刃剑。调查中很多城市居民表示,自己对小贩“既盼望又害怕”,这种复杂心理中更真实反应出流动商贩的社会影响双面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四、流动商贩的治理对策分析
(一)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是有效治理的前提
当前很多城市居民对流动商贩存在偏见甚至敌视,有的工商或城管执法部门将打击取缔流动商贩作为政绩体现,这意味着更大的社会危机隐患。
事实上,流动商贩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合理存在。美国纽约目前有1.2万多名有执照的街头小贩集中在百老汇、唐人街、炮台公园等地;在拉美国家,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的50%—60%,其中流动商贩占很大比例;在新加坡、泰国、法国、韩国等地,都可以看到流动商贩的身影。
从流动商贩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看,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弊病。改革开放使得二元分隔对立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一方面失地农民增多,另一方面城市对农村开放,于是流动商贩大量涌现。因此流动商贩本身并没有错,也不能由于城市对其不满而剥夺其生存权。
事实表明,流动商贩对社会的贡献大于危害。破坏城市整洁、影响经营秩序、危害治安等负面影响,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安宁稳定等正面影响相比,显得微不足道。2007年2月26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预防、调节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而流动摊贩正是实现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个途径。
(二)完善管理制度是实施有效治理的关键
《人民日报》在相关报道中指出:衡量城市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居民的日常生活是不是越来越方便;“乱”不是放开之错,而是因为管理没跟上。近年来,流动商贩同以城管执法为代表的管理主体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这暴露出流动商贩管理中严重的制度缺陷。
1、建立健全流动商贩经营管理法规。英国早在1980年制定的《道路法》中规定,如果经营者需要占道经营,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室外经营许可证,并出示表明合法性的文件;英国《广告管理条例》同时规定,经营者在获得该许可证之前不得进行任何广告宣传;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这种明确而严密的管理制度大大降低了占道经营的管理成本。但在我国,这样的法律文件严重缺失。上海市刚刚出台一项《城市设摊导则》,规定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此举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赞扬,这反映出流动商贩经营管理法规是一种社会性的强烈需求。
2、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执法人员在流动商贩面前往往权威性不够,主要原因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完备,执法方式太偏激。当前,城管综合执法具备了工商、环卫、税务、公安等多部门的功能,综合性高但执法的专业化水平却低。由于对执法行为的制约不够,执法扰民的现象比较突出,于是城管部门被丑化甚至妖魔化。因此,应尽快建立城市管理的监督机制,同时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巩固执法人员地位。
3、城市规划为流动商贩提供生存空间。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将是一种长远趋势。因此,城市规划也要改变过去的方式,为低收入群体留下生存空间。如在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区,政府可考虑投资修建一些低租金或免租金的市场;城市中的特殊区段划出特定区域为流动商贩提供活动空间,或划出特定时段建立“露水市场”、“跳蚤市场”等,为流动商贩的经营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空间。
4、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表示,绝大部分流动商贩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不满意,如果有其他的谋生方式,他们也不愿过这种游离于城市与农村、合法与非法的边缘生活。在调查中,当问及“家乡好”还是“城市好”时,绝大多数人仍回答“家乡好”,虽然他们在城市已居住了多年。因此,为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免费或低收费的方式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就业培训、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等,都可以在源头上缓解流动商贩问题。
(三)人文关怀是实施有效治理的灵魂
社会学家周孝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都存在流浪乞讨、无家可归人员,一个城市中允许这些群体存在恰恰说明这个城市有人性。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凌驾于人的生存权之上。人文管理是新时期公共管理追求的目标,人文关怀也应该渗透在流动商贩管理的各个环节,否则最终损害的是社会和谐。
美国具有最完备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2005年9月,美国纽约市长彭博毅然否决了市议会提出的“人行道摊位修正法案”。统计结果表明,这一人性化的决定,最终保全了纽约市内超过2000余家水果、蔬菜、烟杂、花铺等沿街摊点的“生命”,同时保全了2000多个普通美国家庭的生计。这在世界范围内传为佳话。
近来,重庆、上海等市都在着手就部分放开马路摊点做必要的限制预案。这些政策都倾注了人文关怀,不仅尊重了边缘群体的生存权利,而且在堵与疏、严与宽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对政府而言相对困难的宽容之道。我们相信,只要管理得当,流动商贩这个原本的城市中的“黑斑”一定可以转变为美人痣。
参考文献:
1、江哲.争鸣:为何纽约市就容得下占道经营?[N].江南时报,2005-09-21.
2、马宏等.北京街头的藏族商贩[J].中国民族,2006(4).
3、张胜康.成都市九眼桥地区外来青年流动商贩及废品经销商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0(4).
4、珂辑.工商免掉农村流动商贩管理费[J].新农业,2004(7).
5、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EB/OL].www.chinacity.com.cn.
6、庄序莹.公共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王娜,卢世军.国外流动商贩掠影[N].市场报,2007-08-1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油田物业管理以创新求发展04-26
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04-26
物品灭菌流程的全程监控与质量管理04-26
论人文管理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04-26
试析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三个路径04-26
浅谈自我管理与知识管理04-26
试析基于新农村建设下乡镇行政管理04-26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04-26
浅析中国电信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架构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