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成就举世瞩目,但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还不相称。经济大国崛起之后,文化大国的崛起成为我国发展的新目标,涉外文化产业、输出价值观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力图通过对文化的探讨和国际道德贸易分析,找出我国文化建设的误区,并提出我国国际贸易文化强国之浅见。
【关键词】文化;国际贸易;道德贸易;动物福利;道德标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土地、环境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地”,国际贸易排名从1980年第32位,到2009年就摘取了全球最大出口国的桂冠,2010年GDP达到54742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早在2006年就已实现了一个世界排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2011年3月末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0447亿美元,继续稳坐全球外汇储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国位置,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上最富的国家,被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称为“3万亿富翁”[1]。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成就举世瞩目,但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称。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对外文化交流严重“入超”。以图书为例,2007年我国图书期刊进口2亿美元,但出口只有3700万美元;2008年我国引进了图书版权15776种,而同期的输送图书版权只有2440种。2009年,我国的版权进出口比为3.4:1,演艺产品的进出口收入比约为10:1。文化领域的贸易逆差和经济领域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
毛主席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来武装的经济强国是虚弱的,是难以为继的[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2]。因此,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在精神上也要硬起来,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早就意识到文化强国的迫切性,十四大提出了经济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的双发展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作为改革先锋的广东,已不满足于经济强省的地位,于2002年就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广东的发展目标是像30多年前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使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高地之后,成为世界价值高地,向世界输送价值观,输送新生活[4]。
可见,经济大国崛起之后,文化大国的崛起成为我国发展的新目标,涉外文化产业、输出价值观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力图通过对文化的探讨和国际道德贸易分析,找出文化建设的误区,并提出我国国际贸易文化强国的几点建议。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文化的定义和实质
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说明人们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确定什么是文化,否则文化建设也有没有共同的基础和方向。
按新华词典上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但此定义正确与否呢?
首先看物质财富是不是文化?从文化的发展看,物质财富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制造物,也可能是天然物质,如果说物质财富如天然宝石是文化,那么文化在人类存在之前就有了,显然不符合文化的人文特征;而且拥有物质财富是否证明有文化也是常识所不能接受的,如前些年所说的暴发户,不就是指那些一夜暴富、仍缺乏文化教养的一类人吗?这是从老百姓的语境中,表达的对物质是文化的不认同;再说,我国要从经济强国实现向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也否定了物质财富是文化,否则“3万亿富翁”在世界上已经是物质财富最多的国家,就没有建设文化大国的必要了。
再看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是文化吗?绝大多数人写不出文学作品,有的人也不喜欢看文学作品,是不是说明他没有文化呢?我国的报刊、杂志、论文数量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是不是文化大国?所以这些物化的文化载体也不是文化。
最后看文化是不是财富,仍以文学为例,文学有精华、有糟粕这是不争的事实,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所以说把文化定义为财富也似有不妥之处。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即人化[5],刘明武先生的说法是“文化是化人之道”[6]。也就是说,文化是驯化人精神和物质的工具,前者代表人们内在接受的做人的行为标准如道德,后者指的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外在强制性的东西,如法律、制度等。根据文化的这种功能,本人定义文化为“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共同精神收获”,人们会根据精神收获——价值、经验等判断,进行行为决策。这种共同精神收获类别繁多,但根据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核心、躯干和枝叶三种收获。如果把文化比喻成一棵树,则核心文化是价值观,是文化的根,决定着群体大多数人的内在行为取向。而由此形成的组织形式、制度规定、行为准则可视为文化之躯干,是一个集体由价值取向生成的外在行为规范;而礼仪、习俗、服饰等则是文化之树上的花和叶,是文化的点缀,可称之为枝叶文化,对人行为的规定性也最弱。
刘明武先生说“龙有龙文化,虫有虫文化”[6],这就说出了不同文化之间——人化的形式存在着实质区别,根据整个人类的价值取向这个文化的核心,文化可以分蓝色、白色、黑色文化三种基本类型。
1.蓝色文化:蓝色文化是指以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因为蓝色是天空、大海的颜色,天空是任鸟飞、大海是任鱼跃的自由领域,因而称之为蓝色文化。当然,作为一个群体组成的社会,一个人的社会活动往往会涉及到他人,自由可能导致相互冲突。因此,这种自由是指不以限制他人自由为目的,相互关系通过平等协商来处理,并以自由协商为手段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化解自由产生的冲突。这种群体构成的社会是以契约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契约面前,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在国际贸易中体现出以合作为经营方式,以社会责任为前提,绿色经营、道德经营是国际贸易的最高准则。
2.白色文化:白色文化是指以博爱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博爱是指跨越血缘关系、种族观念、国家障碍等的无私之爱,它建立在蓝色文化的基础上,是蓝色文化的升华。因为白色容纳七种颜色,是太阳照亮人类之光色,而博爱是人类的太阳,故称之为白色文化。
白色企业文化把博爱作为企业存在的价值,把企业经营看作是实现博爱的途径,因而其制度管理也必然体现出以人为本——大爱、宽容和谅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平等合作、相互关爱的思想。这种共同文化,是组建相互信任、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的基础。
3.黑色文化:黑色文化是指以压迫他人、掠夺他人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表现为专制(暴力征服)和欺骗(暴力支撑)两种基本特征。之所以称之为黑色,因为在这种文化环境下,除黑色之外的任何颜色都暗淡无光,恃强凌弱、献媚取宠是黑色文化中的生存之道,人性的光芒被遮蔽。
黑色文化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为经营价值的绝对物质化,以疯狂地追逐物质财富为特征,对员工采用物质压迫、精神虐待或精神欺骗的压制措施;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建立在纯物质利益、相互利用的基础上,对强势企业奴颜婢膝,对弱势企业不守承诺,无论是奴颜婢膝还是不守承诺,都不择手段;而其公共关系,只是千方百计通过收买强势集团蒙混过关,收买媒体搞欺骗宣传,甘作把公众推向黑色深渊的物质工具。自由竞争、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在黑色文化中没有立足之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认识误区
1.忽视出口物质产品的文化特征
有人认为文化贸易就是期刊贸易、版权贸易、电影进出口等文化产品的贸易,在物质产品制造中就是搞设计,只要这些产品出口量大,就是文化大国了,而忽视物质产品的文化特征。虽然物质本身不是文化,但与制度、电影、设计等一样,是文化的载体,任何物质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打上制造商的文化符号,当然这种符号需要用文化去解读。例如,“中国制造”的文化符号是什么?有的人可能解读为物美价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风靡全球的核心要素,也可能有人解读为假冒伪劣或“非道德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在俄罗斯市场被清剿、在欧美市场上遭抵制的原因。对物质产品的接受是对物质上所附文化的接受,而贸易磨擦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对物质中文化的拒绝与抵制,当然在接受与拒绝中还有物质使用价值与传播的文化价值之间的比较与妥协。
无论“中国制造”的文化符号是什么,也无论“中国制造”在占领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遭受了多少委曲(如温州产品被俄罗斯清剿、西班牙被焚)和阻击(如技术标准、道德标准、反倾销等),但结果“中国制造”还是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制造品市场,中国还是成为了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已被广泛接受,当然这种接受可能是全面接受,也可能是物质诱惑力压倒了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世界的接受“中国制造”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也不断地适应世界文化,如不断适应进口国的技术标准、道德标准等。
所以说,物质产品的进出口也包含着文化的进出口,文化大国建设也必须包括在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当我们成为出口大国、产能过剩、物质供过于求的环境下,物质产品的边际使用价值愈来愈小,提高其文化价值既有利于提高文化影响力,也有利于提高文化价值在物质产品中价值比重,增加出口收益。
虽然文化产品更多地体现文化价值,但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的共性是产品,只是文化的载体。如报刊,各国都有,它是什么文化,只有看了它的内容,才知道它是什么文化。人们买报纸是因为报纸的文化价值,而非它的物质价值,虽然报纸也有物质价值,但物质价值在整个产品价值中的比重微乎其微。物质产品可以用使用价值的诱惑力带动文化价值出口,但文化产品的出口只能用文化价值的吸引力来吸引消费者。
2.国际贸易文化研究舍本求末
本文所说的文化研究舍本求末有三个方面,一是指在国际贸易文化中过多强调枝叶文化。如各国喜欢的颜色、图案、穿着、时间安排与宗教活动不要冲突等;二是对文化的研究不认真分析核心文化差异和结果,主观意测。例如有的研究认为西方商业文化突出个人主义、人文主义,有利于个人创造性发挥,不利于企业间联合与协作;而东方文化则反之,强调集体主义,会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有利于抗拒风险和发挥群体效应。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国一年几度(尤其是每年的广交会)地对出口自相残杀的价格战进行声讨和制裁,而美国与西欧的军工合作都是采用供应链合作方式,在国内沃尔玛与家乐福可以联合采购,而众多的中国企业规模和实力比它俩小得多,却不能实现联合采购。再如稀土产业,搞了几次企业联合失败,最终还是要靠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集体主义合作;三是核心文化建设被动,如在涉及社会责任、道德贸易方面,则是被“牵着走”。下面从“道德贸易”与“道德壁垒”看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混乱和核心文化建设的被动性。
3.“道德贸易”与“道德壁垒”
经济活动是一项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活动,获得经济利益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和对幸福追求的一种目标,而作为社会人,对这种利益的追求会影响到合作方的利益和第三者的利益。因此,经济行为也需要遵从一定的规范或标准,处理好个人追求经济利益与他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关系和不对人类社会系统造成伤害。我国从古代就有关于商业行为的义、利之辩,形成了义中取利的商业道德,把义与利统一起来,“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成为商人的楷模。义就是化人之道,是商人的化人价值观在商业领域的体现,这就是商业文化的核心。而在国际贸易中,遵从这个义利原则就是道德贸易,而且商人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也体现着国德。目前,在国际贸易中,贸易道德的冲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产品道德贸易——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的概念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的农产品贸易中,指得是动物在出生、饲养、宰杀和运输过程中不得受到非人性的待遇,这是农产品道德贸易的雏形。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产品道德贸易被引入国际贸易中,标准也不断推陈出新。如欧盟在1974年制定的宰杀动物的法规,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规定让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以下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保证提供充足的清洁水和健康的食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为其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保障动物舒适的休息和睡眠;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保证动物预防疾病和对患病动物及时治疗;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营造动物免遭各种精神痛苦的氛围;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为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适当的环境和设施。例如对猪的福利规定有小猪出生时要吃母乳,要睡在干燥的稻草上,拥有拱食泥土的权利,运输过程要按时休息,途中时间超过8小时要保证休息24小时,2013年停止圈养式养猪(采取放养式),动物福利的内容很广,从饲养、运输到宰杀无所不包[7]。
其实,农产品道德贸易不仅是动物的福利待遇,更是人类本身的福利待遇。如欧盟规定对动物的屠宰过程要快,须用电击且不得被同伴看到。这样不旦减少了被宰杀动物的痛苦,避免同伴惊恐,改善了动物待遇。而且因为动物处于突然的恐怖和痛苦状态下,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从而形成毒素,改善动物待遇避免了对肉品质量和人身健康的不良影响[7]。
(2)用工道德——SA8000
国际劳工标准是在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迅速扩大,为了限制以损害工人利益为代价的残酷竞争的背景下产生的。当国际劳工组织1919年建立之时,人们对改善工人工作条件的关注,已经超出了贸易关系的狭隘局限,而升华到维护社会正义、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高度。正如国际劳工组织《章程》指出的:“鉴于现有的劳动条件使大量的人遭受不公正、苦难和贫困,以至产生如此巨大的不安,竟使世界和平与和谐遭受危害;改善此种条件是当务之急。”国际劳工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不是针对国际贸易的,而是为维护社会正义与世界和平服务的,是为促进以人为本的社会进步服务的[8]。
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企业获得的利益迅速增加,劳资双方谈判地位的差距日益扩大,劳工相对于资本的整体弱势、倒退的竞争日益凸现出来。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资方往往采取压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策略,其结果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内劳工状况的全球性恶化。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提出实现“体面劳动”的目标,并强调用国际劳工标准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此相呼应,一些非政府组织发起了“道德贸易运动”,以维护劳工的基本权利。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血汗工厂”问题,“道德贸易”等概念在西方政治生活和社会民意中声势越来越大,跨国企业纷纷开始宣布自己的跨国经营“行为准则”:包括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最低工资待遇、工人年龄,甚至包括工人的心情等等。在西方国家企业中流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大背景下,2001年12月,由美国非政府机构“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机构(CEPAA)”制定、发布了《SA8000:2001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指南》,(Social Account Ability 8000),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成为全球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不应使用或支持使用童工;2)企业不应使用或支持强迫性劳动;3)企业应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4)企业尊重结社和集体谈判权;5)企业不得从事或支持对劳工的各种歧视;6)企业不得从事或支持对劳工的惩戒性措施;7)企业应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8)企业应保证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9)企业应制定有关的社会责任和劳动条件的政策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在国际贸易经营中,外资品牌为了摆脱了“血汗工厂”的嫌疑,除要求代工厂按时履行合同、交付合格产品的“验货”之外,开始亲自“验厂”——检查代工厂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欧洲人不适应东方文化环境,检验人员只是要求厂方代表签署一份文件,声明自己没有,也不允许厂方贿赂验厂员。把这份文件当作“血汗工厂”的“免责文书”,而起不到真实的作用。因此,外资品牌改为雇用香港的咨询顾问公司验厂,但到2008年,华南和香港的媒体广泛报道了有ETI认证资质的香港公司深圳分部验厂员在深圳工厂公然索贿的新闻,外资品牌开始把“验厂“工作外包给一些非政府组织,它们受跨国公司资助,在外资品牌的代工厂建立“工人热线”,专业维护工人权益,监督代工厂解决工人的各种问题[9],维护道德贸易和自己的商业道德信誉。
(3)绿色贸易——环境保护
绿色贸易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六个方面,为国际贸易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标准,如如美国UL和“绿十字”、欧盟的“EU制度”、ASOUN9000标准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保护环境、回收资源、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绿色变革浪潮席卷全球,绿色投资、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营销、绿色消费、正在兴起。在各国政府主导的抢占绿色技术制高点的同时,品牌企业也愈来愈重视自身的绿色形象,《华尔街日报》曾援引Liz Claiborne Inc负责职业道德与法规遵循的副总裁达里尔?布朗(Daryl Brown)的话:继劳工问题之后,环境污染已成为新的热点。“买猪必须看圈”成为供应商选择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
通行的做法是,采购商委托一些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到工厂去观察和了解人权、环保、安全、用料等情况,看是否符合采购商的标准或者某些行业标准,绿色供应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10]。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已经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已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绿色贸易也成为道德贸易的一部分。
道德贸易古已有之,义中取利就是在道德的基础上追求商业利益。晋商商号中的掌柜、伙计,没有资本银股,却可以自己的劳动力顶股分,而与财东的银股(即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体现了用工道德。动物福利、绿色贸易是道德贸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向社会领域、自然领域的自然延伸。然而令人骇然的是一个要建设文化大国的文化主流却视“道德”为不正当的贸易壁垒。有人以妨碍自由贸易为旗帜、以发展为武器对国际道德贸易进行声讨,也有人以西方竞争不过中国而节外生枝、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政府因迫于政治、经济、社会压力取悦于民相讥。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个有先进文化指导的大国,视商业道德为发展经济的障碍,视国际道德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壁垒,把物质作为核心价值观,道德标准低于传统封建社会的晋商,低于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企业,在对道德贸易的声讨声中,被动地适应国际道德贸易标准,而另一方面却努力去搞设计、搞文化产业出口,这种文化强国建设,岂不是本末倒置,甚至南辕北辙吗?
四、国际贸易文化强国建设的建议
1.树立人本主义价值的文化核心
要让文化走出去,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要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家园,要有中华民族自己的核心价值[2]。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恐怕没人反对,关键是什么是以人为本?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我国也有十三亿人口,那么以谁为本是以人为本呢?自由就是以人为本?因为人人都有自由的追求。自由的社会基础是平等和法制,反映在商业上,就是商业机会的平等、生产关系的平等和基本商业道德——不损害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社会群体利益。
人是社会性动物,自由必然会涉及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有人反对自由价值的理由。集体主义是必需的,从经济上说社会化生产离不开集体,关键是集体的组成和管理方式。集体有两种组织方式,一是共同价值或共同利益的自由结合,一是暴力强制组成。如企业这个集体,前者则是劳资双方平等谈判、自由选择组成的,在管理上根据劳资合同的条款各尽其责。而黑煤窑则是暴力强制组成,在管理上则是强制性的,劳动者不能享有尊严的经济利益,很难想像窑工会接受这种集体主义,而窑主则崇尚这种要求个人做出牺牲的集体主义。因此,集体主义不是一种核心价值,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须的合作方式,不同的价值观会利用不同的途径实现集体主义,不尊重个人、不尊重自由的集体主义必须抛弃。如有些人常持在嘴边上的,改革难免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是树立人本主义价值文化核心的大敌,一个个个体都可能以此逻辑被一轮轮地逐个牺牲掉。自由主义为基础的集体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而以暴力强制为基础的集体主义是以集体中强者一个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如果也把它称作人本主义的话。
2.改变对国际道德贸易“怀疑”的思维模式
要树立人本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有吸引力的文化大国,首先要谦逊,崇尚道德,不自以为是,动辄用怀疑的思维模式对国际道德贸易讥讽甚至反对,视国际贸易道德为障碍,为阴谋。商业道德是自由贸易的障碍吗?自由贸易不需要道德规范吗?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政府因迫于政治、经济、社会压力取悦于民才使用“道德壁垒”,难道政府取悦于民不是道德的体现吗?一个不尊重本国国民的政府,难道会尊重世界公民吗?发达国家竞争不过中国所以才想出“道德壁垒”的招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看结果还是看出发点,况且心中的出发点也是无法证实的,难道谁要提倡道德或有道德行为,需要“开胸验心”检验他的道德动机吗?没有对道德的崇尚,就谈不上对道德的追求,没有对外来道德的超越,那又怎能建设一个对外有引吸力的国际贸易文化大国?
3.改变单纯靠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强国思路
文化产业的产品与有普通的物质产品一样,只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化人能力不是取决于文化的传播媒体,而是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对人心灵的净化与启迪。谈中华文化离不开孔子学说,但印在《论语》中的孔子学说被人们广泛接受了吗?成了中国社会的化人之道了吗?文化建设的根本不是单纯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搞设计产业、不是看电影,不是参观博物馆,而是人们心中的价值革命,是自由、平等观念的人本主义价值的确立,让大众接受之并成为化人之道。与其它产业一样,文化产业也需要发展,也与其它产业一样,有自身的特点,也需要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虽然通过文化产品传播更直接、更便捷,但文化产业需要物质产业文化价值的背景,离开物质生产这个“道德建设”的基础,其文化产业只能是空中楼阁,即使成为极具满足好奇心、满足观赏感的“海市蜃楼”,但不会成为化人之道。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摒弃物质主义、发展主义价值的文化核心
物质主义、发展主义的价值核心是物,是追求更多的物,也可是说是以物为本,是与以人为本的文化核心价值相悖的。固然人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人对幸福的追求也包括对物质的追求,但如何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是三种文化的本质区别。以人为本就是把对物的追求当做以人为本的手段,对物的追求、对发展的需求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幸福为代价;而物质主义、发展主义却反之,将道德贸易当做物质主义、发展主义的障碍,就不可能建立起有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
随着我国“世界加工厂”地位的确立,中国工人也在逐渐增多,他们长年累月高负荷地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苹果供应商联建科技中毒员工代表贾景川维权过程的艰辛和社会压力[11],张海涛“开胸验肺”式维权,还能让我们义正辞严地宣扬“自由贸易”吗?面对满山的黄土和光秃秃的山丘,喝着极度污染的河水,呼吸着化工厂毒气、二恶英污染的空气,吃着污染甚至有毒添加剂的食品,目睹血铅超标的儿童,还能为发展主义带来的美元而自豪吗?当你就是发展主义牺牲的一员时,你还会“义无反顾”地反对国际贸易“道德壁垒”吗?
5.解放民众的道德力量和劳工维权束缚
国外的一些道德标准开始是由民间组织制定和自行实施的,如上述SA8000和国外品牌企业在我国的“验厂”外包,说明道德力量的生命力来自民间。而我国的民间道德力量为什么那么脆弱,在少数企业主面前不堪一击,甚至维护自身权力也需要有关国家机关的规范(如恶意讨薪)。在我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很强,为什么调控不了企业主欠薪和侵犯劳工权益,显然制度文化对劳工权力的保护力度小,对劳工维权的限制多,从深层次讲就是核心文化的价值观上“以人为本”对雇主这个“人”的关怀过度——以求发展,而对劳工这个“人”的关怀太少,以求稳定。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自由平等——劳资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力是核心。从长期看,不自由、不平等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四川农民工熊汉江在讨薪过程中被老板找人残忍地将其“手筋、脚筋砍断”,激起亲属和老乡的愤怒,形成(四川)外来务工者与“中国卫生陶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镇(潮州古巷镇)”本地人双方之间的对抗,最终导致农民工撤离、企业停工两败俱伤的结果[12],不正是我们需要检视核心文化的切入点吗?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13],一个缺乏道德核心的文化是难于立于世界价值高地和融入人类文化主流的,文化建设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文化强国首先是道德强国。国际贸易作为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一个渠道,甚至在意识形态对立的环境中,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主渠道,遵守国际商业道德,并不断提高和引领国际商业道德,用先进文化去影响世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强国、世界人民幸福和谐的商业使命。
参考文献:
[1]黎史翔,王进雨.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N].法制晚报,2011-4-15.
[2]朱永新.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树立“新文化安全观”[J].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2011-5-24:http://www.cssn.cn/news/163771.htm.
[3]欧阳坚.我们不仅要成为经济大国也要成为文化强国[OL].人民网,2009-7-9,http://book.people.com.cn/BIG5/69839/160754/160768/9624036.html.
[4]李长安.广东摆开阵势打文化牌计划十年建设文化强省[N].南方周末,2010-7-22.
[5]章玲.国际贸易的文化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8(9):212-213.
[6]刘明武.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清源浊流[M].海天出版社,2010:6.
[7]李薇.解读与应对国际贸易的“道德壁垒”[J].对外经贸实务,2006(11):31.
[8]刘旭.国际劳工标准概述[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98.
[9]胡贲.外国老板资助“中式工会”维权?[N].南方周末,2010-12-30.
[10]徐楠.供应链绿色革命:通行证,还是墓志铭?[N].南方周末,2010-1-27.
[11]林其玲.苹果中国供应商中毒员工已离职领补偿金需离职[N].新京报,2011-06-24.
[12]张岂凡.广东潮州增城连发群体事件[N].新闻晨报,2011-06-15.
[13]鲁军.领导干部要守“官德”[J].党政干部文摘,2007,3:3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04-26
关于天富电力集团发展中的风险和对策分析04-26
试析独立保函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风险及防范04-26
简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04-26
关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与国际保护之间利益的冲突与平衡04-26
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属性04-26
试析我国内衣的发展趋势04-26
试论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04-26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