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效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时间:2024-04-26 12:09:3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作者:陈兰杰 谢红梅 侯鹏娟

  摘要:信息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平衡稳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系统的必然要求。信息生态效益使信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有利效果,这一理念的架构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生态效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理念架构
  
  一、 信息生态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之间借助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1]人类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而信息生态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生态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未来学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信息圈”的概念。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也在1983年重申了“知识圈”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表明人们对于信息生态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信息环境对人的影响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持信息生态平衡是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类与周围的信息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信息生态系统。所谓信息生态,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空间,信息人与信息环境之间以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反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需求满足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均衡运动状态,是人类信息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社会组织周围一切信息交流要素的总和。信息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物质和能源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性资源,是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本身,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演进的核心动力。
  经济学上的效益是指产出和投入之比,这个比率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效益观念的本质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资金、人、财、物)带来较大的产出(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因此,企业的效益观念涉及到处理好投入、转化和产出的综合平衡,解决好投入、转换的经济、高效和产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任何一项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原有的活动状态和效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也不例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生态效益是指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资源这一参数的改变对信息生态系统所带来的有益影响和有利结果。就是通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信息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尽量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信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使得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些有益影响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优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生态效益一般包括:信息污染的控制、信息资源利用率提高、信息环境的改善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生态效果和投入之间的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就是:B=E/I。其中B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生态效益,E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给信息生态带来的有益影响和有利结果;I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入。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信息生态的具体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信息网络或互有协议的几个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拥有”和“存取”活动,把全部或部分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特定的信息服务机构、特定的信息用户或网络成员来分享利用,而信息资源本身不会被独占或消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过程中不变的理念则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我国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一般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为40%-50%,经常利用的藏书仅占20%左右。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为35%,高等院校为45%,中科院图书馆为17%,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30%。而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必然带来效率的改进和提高。[2]因此,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根本途径。当这种共享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对信息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信息生态系统就会发生变化,并对信息生态的各组成因子产生影响。具体来讲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信息环境中关键因素是具有一定文化的人——信息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会促进信息人的信息素质的全面提升。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较高的信息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是现代信息人必备的条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在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为现代人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的信息需求,方便了信息人对信息资源的查找,有利于全面提升信息人的信息素质。而对信息的思考和信息交流,可以使信息人能动地学习,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能适应终生学习社会的需要。此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还促进了信息人的人际信息交流。人际信息交流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以达到互相补充、启发、共同受益的目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信息人构建了一个平等、协作、共享的知识交流平台。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人的信息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区别于物质和能量资源的最本质的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信息资源的价值只能在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创造出来。与此同时,信息资源的价值也只有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才能够加以实现。没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便没有信息资源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同时也就没有信息文化的建设和人类信息文明的历史进步。[3]
  信息技术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所有手段的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持续发展,改变着人类的开发信息资源的方式和能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不断进步演化发展的结果。网络技术的成熟,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数据资源的交换,数据库技术的进步,无不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需求对于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需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有力的驱动力。人类正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对于需求的不断满足和追求,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车轮。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影响信息设施的更新发展。信息技术的实现要求一定的信息设施的铺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入开展,有赖于信息设施的完善和更新。新的信息技术必然带来旧的设施的淘汰和更新,而信息设施更新换代的过程,也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向纵深发展的过程。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新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信息环境因子之一的信息政策与法规是保证信息环境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基于信息生态角度开展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也会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产生新的推进。
  文化的先进与落后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利于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否有利于资源的社会共享,是否有利于资源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有利于充分释放人的潜能,这种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过程最终会影响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与信息文明紧密联系的信息文化。信息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史上最先进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的本质是共享、协作与多赢。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基于信息生态效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有利于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广域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相对完善的信息资源流动体系。这就要求信息生态系统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能量流动的方式,对信息资源予以更新、组合、配置、利用,使之发挥自然之间、社会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作用。[4]
  信息生态效益的理念在于,怎样使得信息人与信息环境得到和谐发展,使信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有利效果,这一理念的架构,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1.基于“以人为本”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以人为本”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宗旨。其核心意义在于信息人在信息生态系统中具有主体的意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信息人的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让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要让人的能力由单一变得多样,人的社会关系由贫乏变得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要让人的个性不再受到压抑,让每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完善,从而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新人。毫无疑问,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信息和知识的自由存取与充分获取这个前提是不可能的,而信息和知识的自由存取与充分获取则依赖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深入开展。
  2.基于“信息公平”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信息公平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与对等状态,它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价值期望,所以信息公平问题终究还是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平等相待问题。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平等相待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信息资源的分配这两个环节上,信息获取的公平,主要强调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信息分配的公平,主要强调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5]前者具体指信息主体在信息获取活动中的起点和资格的平等,即信息主体不因种族、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后者主要是指信息资源在信息主体之间分配的合理状态,能够实现“各取所需,所需能取”。[6]
  由于信息设施、教育水平和信息化普及程度的差异,在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在高教育程度、高收入人群和低教育程度、相对贫困人群之间出现了对信息、知识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信息公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开展基于“信息公平”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3.基于各因子协调发展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它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才能存在。一事物离开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普遍联系原理,实质上是讲,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兼顾的、对称的,照顾他方的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发展,甚至是停顿和倒退。因此,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必须兼顾协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是指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因子之间必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强调基于各因子协调发展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是坚持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上的辩证法。开展各因子协调发展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就是要统筹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本身与其他相关因子的关系,形成共同推进信息生态系统发展的合力,确保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4.基于信息有序化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信息污染是指人们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时所受到的信息干扰程度。[7]人类社会经过前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人们往往面对巨大的信息资源,却难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信息迅速增加;特征之二是信息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这两个特征带来了信息量的聚增,信息总量无限膨胀。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更加加剧了信息膨胀的速度,在网络上,既有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也充斥着大量重复的、不准确的、甚至是虚假的知识信息。《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奈斯比特指出“没有经过整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当然更不是财富和资源。”这就要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构应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收集各类信息资源,并使之有序地组织在共享系统中。
  5.基于“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知识服务是指“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8]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曾民族曾指出“信息资源的价值不再取决于信息资源的数量、品种、形态、介质、传播方式、获取方式等,而是信息资源中知识的利用、创造和创新。”[9]此外,信息量的过多是相对的,根源是由于信息消费能力与信息供给的不平衡造成的。相对庞杂的信息产品或知识集合并不是真的无用,而是对一部分人有用且能用,对另一部分人却因不能用而变得无用。由于个体人的信息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他所面对的需要选择的信息资源的总量越多就意味着信息相对过剩,信息越多,即面对的相对信息污染越严重。在信息社会中,海量的信息已超出了人们所能吸收的范围,要想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户必须用自己的大脑进行信息在加工、吸收、提取或评价,去把信息变成知识。事实上,人们渴望直接得到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信息荒漠。因此,把信息荒漠开拓成知识绿洲,开展基于“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今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卢剑波.信息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孙娟.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6硕士毕业论文.
  [3]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张四新.基于生态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J].情报科学,2004(11).
  [5] 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J].图书与情报,2005(6).
  [6] 宋海艳.数字鸿沟视角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6).
  [7] 刘秀兰.信息污染与图书馆的信息控制[J].现代情报,2005(9).
  [8] 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9] 曾民族.知识服务研究现状与关键领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04-26

试析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04-26

国外工程管理运作模式04-26

论析管理文明与管理职业价值观04-26

浅谈实行设备租赁管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04-26

试析共建学科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04-26

学校后勤管理效能提升论析04-26

浅谈改进文化市场管理和净化文化市场环境04-26

基层党校岗位设置措施初探04-26

试析高校学生公窝管理的浸权行为与学生权利维护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