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化城市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现代城市政府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和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经济、社会、人口、地理等涉及城市管理的各种信息进行自动采集、整合、储存、交流和管理,使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呈现一种高度信息化的状态。首先讨论了数字化城市的基本内涵,接着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基本现状,最后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措施和数字城市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信息化城市;现代城市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市建设
1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国都将信息化提到战略发展地位,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之一,谁先实现了信息化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信息化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即要建成数字化的城市。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必然面临着信息生态问题,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2 数字化城市的基本内涵
数字化城市是随着“数字化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而被人们所认识的。“数字地球”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首先提出的,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模型。它把有关地球上每一个点的所有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数字城市就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一样,“数字城市”也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是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将深刻改变人们习惯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风俗习惯和思维方法。
信息化的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因此.“数字化城市”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本质是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员流动、物质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交通流动的通畅,协调和高速运行。数字化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检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涵盖城市生产与生活的所有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说,“数字化城市”就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数字地形模型、城市三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商业、农业、林业、工矿企业.渔业、水利、金融、通讯、电力等等与我们所关心的和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城市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等等。
“数字化城市”为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数字化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综合体现和整体目标。
3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基本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现有城市的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在与发达地区城市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主要表现如下。
3.1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因为受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在交通、电讯、水暖等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城市因为面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而进行“赶超性”建设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局限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没有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律进行卓有成效的规划和实施,导致花费巨资赶建的所谓现代化城市设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欠发达地区城市在多项环节上的区位劣势,使得基建需求与财经能力之间矛盾相当突出,进而造成财政信用和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下降。
3.2 人力资源相对短缺
人力资源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一般拥有相对丰厚的自然资源,但人力资源比较短缺。造成人力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传统体制的惯性影响,导致欠发达地区对人才价值的认同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和留用人才的良好机制,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人才大量移师东南沿海城市,更加剧了其人力资源危机。二是人才培养系统不完善。在相当长时期内,欠发达地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甚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人才目标与地区微观发展的人才需求之间不够协调,培养的人才品质与本地产业结构相对脱节。三是人才引进绩效不佳。由于天然的区位劣势,欠发达地区城市缺乏吸引人才的软硬设施和环境条件,在引进人才上很难做到像发达城市那样得心应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人力资源强势支撑的城市必然缺乏竞争力。
3.3 政府管理相对乏力
欠发达地区城市绝大部分处于所谓“边缘地区”,远离沿海开放地区或政治中心都市,中央政府的政治辐射或信息影响常常在这里发生衰减,因而这些城市的政府管理中存在相对多样的负面现象,进而影响了这些城市的政府管理绩效。如官僚主义、机构臃肿、裙带关系、工作低效等现象在不少城市的政府管理中可谓司空见惯。那些行为不够规范、监管缺乏力度,甚至承诺口头化、服务商品化的地方,更是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城市的形象与信誉。相对不利的软硬环境大大提高了城市与外界的交流成本,降低了城市的竞争力。
4 欠发达地区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措施
4.1 科学技术管理要与人为管理相结合
尽管“数字城市”的提出带有很浓厚的技术色彩,但这种技术管理仅仅是代替人为管理中动态的、常规的、定式的管理,它并不是万能的,而且,这种技术需要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管理中要以人为本,面向广大的客户和市民。这就要求整个系统以问题为导向,紧贴人民群众。因此,“数字城市”规划建设时除考虑技术层面因素之外,还应深入研究影响“数字城市”建设的人文因素,引入和借鉴“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其贯穿于“数字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
4.2 加强城市管理者队伍信息素质建设
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纯工程的概念,而是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经济于一体的范畴,是信息发展模式在城市运转中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合。它更重要的是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对现有的政廊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地运作,因此,信息素质建设被提到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善于按照信息化要求组织和协调管理;信息技术工作者要更多地了解业务工作,善于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城市管理,使两者得到更加协调、有机的结舍。
4.3 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
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普遍存在着“硬件建设速度快,信息资源建设速度慢”的状况,尤其是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受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信息资源权属、标准规范、市场机制问题等制约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快,区域信息化面临信息资源横向融合困难,整体推进速度慢的问题。因此应加强信息资源的规划,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使信息资源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问达到均衡,满足社会大众的各种信息需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4 加强信息标准化、信息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
数字城市所涉及的数据量大,覆盖面广,类型各异。加强标准化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因此,必须改变目前数字城市相关数据标准的研究制定落后于城市信息化实际进程的状况。通过数据标准化工作提高城市信息共享的水平和层次,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5 注重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数字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人本主义结合起来,培养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社会文化需求、适应数字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提高人们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发展信息产业,形成支持数字化社会发展的信息环境。在全球信息化大潮的影响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加强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而在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数字化建设与信息生态结合起来,使数字城市与信息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 数字城市的建设建议
由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城市的概念和结构等将发生重大变化:城市人口、产业布局、经济模式等将发生根本的变革,资源利用率也会得到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环境污染也会相应降低。数字城市的建设将推动全球实现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推动数字地球战略的最终实现,最终提供给人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信息生活空间。
数字城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简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政府需要认真研究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产业链模式,通过政策、法规和调控的手段,保证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而各类企业应当在数字化城市的产业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努力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可持续推动力。
虽然我国有关“数字城市”的研究刚刚起步,但就世界范围来看,以“数字城市” 为长远目标、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说中国软件业有机会跨阶段地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那么“数字城市” 将是这种竞争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国有可能在这场信息技术跨世纪的较量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数字城市”的发展上赢得胜利,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走出民族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罗建宾. 谈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J〕. 中国城市经济, 2006,(02).
〔2〕沈兰. 杭州数字化城市管理的9条经验〔J〕. 中国信息界, 2007,(02).
〔3〕黄华强. 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拓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J〕. 特区经济, 2006,(12).
〔4〕汪光焘.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J〕. 城建档案, 2005,(06).
〔5〕刘玉. 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之旅〔J〕. 中国建设信息, 2007,(06).
〔6〕仇保兴. 运用先进技术 创新管理体制 大力推广数字城市新模式〔J〕. 信息化建设, 2005,(08).
〔7〕仇保兴.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8〕陈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谈软件开发项目管理04-26
浅谈队干如何做好学员队的日常管理04-26
浅谈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阶段收尾管理04-26
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危机管理问题研究04-26
如何选择局域网中的通信协议04-26
浅析怎样写好作文04-26
面对办公室“危机”,管理者你准备好了吗?04-26
中国石油企业技术管理理论初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