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文章分析了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仓储管理优化策略,来解决仓储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仓储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仓储管理;优化;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9)02-0012-03
仓储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仓储能够实现产品的整合,调节供应和需求,降低成本,优化整个物流系统。当仓储业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是其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业中,仓储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结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
1 我国仓储业的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仓储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人工管理阶段,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仓储管理阶段,仓储管理技术不断上升。我国的仓储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如下:
(1)仓储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物流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仓储业务量不断增大,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货物周转次数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
(2)仓储技术获得较快发展。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化仓库、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以及条码技术、RFID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和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等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
2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2.2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
(1)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而很多企业的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2)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推进慢,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其信息化建设也很少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规划。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物流信息化鸿沟。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
2.3 自动化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造成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
2.4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5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物流行业更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不少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只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不足,实施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3 现代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仓储管理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流畅的进货、发货和库存控制。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针对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仓储管理:
3.1 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3.2 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传统的纸和笔的手工记录信息、人工操作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管理方式。仓储管理技术改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做好仓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和仓储管理的效率。
(2)建设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仓储管理系统,做好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改造。在软件设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供选择:①单项的仓储、运输管理软件;②本企业局域网;③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在仓储管理的出入库管理、货物分拣、盘点、库存控制等各个环节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减少差错,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外部网实现本企业仓储信息与合作伙伴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如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叉车、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搬运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3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 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3.4 加强仓储人才培养
仓储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必须加大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将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3.5 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仓储增值服务
仓储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死守传统的仓储业务不放,势必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积极开拓业务渠道,实行多方位经营,向贸易、货代、流通加工方向发展,是许多经营管理者的明智之举。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现代仓储企业还要努力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符合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仓储企业可以增加以下增值服务: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原有仓库,原有人员,通过延伸服务领域,创新了仓储业务,增强了仓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6 合理选择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管理是仓储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我国仓储业由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管理观念滞后,在库存控制的管理上还需要更新观念,因此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先进的供应连库存管理策略,如JIT零库存管理策略、并行和平行工艺策略、延迟产品差异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策略、联合库存管理策略等,来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达到降低总的库存成本,提高仓储利用率的目的。
3.7 盘活资产,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
开发闲置资源,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是物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置于开放的市场中,打破行业与行政区域界限,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机构经营闲置设备,扩展设备信息交流渠道,增强信息服务手段。通过正常渠道有偿转让、拍卖、租赁、换用闲置设备。
3.8 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
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仓储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为了提高我国仓储业的竞争力,应当在管理观念更新与创新、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问题、服务领域的延伸上多下功夫,不断优化配置仓储资源。要及时适应行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就必须在信息管理高效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探讨党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问题04-26
用信息化实现门诊就诊流程的公平性与合理性04-26
油田基层队伍的管理目标及方式04-26
知识管理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探讨04-26
整合地方煤矿的安全管理模式04-26
关于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知识管理探析04-26
试论知识管理的知识转换及保障措施04-26
知识管理及西藏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