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和地区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时间:2024-04-26 12:01:5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外汇收支延续了大额顺差的局面,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中的货物贸易顺差已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导因素。本文从贸易方式、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角度分析货物贸易顺差的构成,指出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我国设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完成的,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亚洲国家产业链转移的必然结果,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贸易顺差转移。
   【关键词】FDI 国际收支 货物贸易顺差
  
  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构成的分析
  
  1、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顺差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从现有统计分类看,我国对外商品贸易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三类。“一般贸易”统计反映国内企业的进口和出口活动,“加工贸易”统计主要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来料加工和出口活动,“其他贸易”主要指转口贸易等活动。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并在90年代前期形成了一个基本政策格局,即积极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来华设立贸易加工企业,其产品用于出口。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使用自有外汇资金购买进口原材料和资本物品,用外汇资金购买本币以支付当地员工工资及当地采购费用,其利润来自海外产品销售收入。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加工贸易部分自80年代以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总额仅为26亿美元。80年代加工贸易长期逆差,从1989年起每年加工贸易出口额才开始超过进口额。199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平分秋色,此后“加工贸易”总额每年都超过“一般贸易”总额。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9860.5亿美元,占总额的46%(见图1);其中出口额达到6176.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7%;加工贸易顺差2492.7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贸易顺差的95%,已成为中国总体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2、从FDI来源上看,亚洲国家和地区FDI在我国设立大量外资企业,形成贸易顺差的国际转移
  我国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据了主要部分。2007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的57.1%,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接近88%,外商投资企业所产生的贸易净顺差占我国贸易顺差的52%。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外贸易由持续逆差变为持续顺差,但绝大多数年份进出口都呈现“高出高进”局面,贸易顺差规模并不大。从国际经济格局看,199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加深,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向我国大量投资导致我国制造业规模扩大和出口能力增强,同时带来了外贸顺差的国际性转移。
   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71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7.68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流入东亚(不包括日本)的直接投资有20%被中国吸收,50%被东盟吸收。到2004年,这两个数字倒转了,中国吸收了50%,东盟只有20%。到2007年底,以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计算,中国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2005年,流入中国的FDI为747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三位和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首。图2显示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可以看出,来自亚洲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全部的65%。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3、从产品结构上看,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部分
  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中,纺织服装类产品是传统的贸易顺差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的三角贸易带来的贸易顺差国际转移加剧了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的贸易逆差,成为引起贸易摩擦的新焦点。 根据海关数据,2007年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顺差2021.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顺差608.4亿美元,纺织服装制品出口额为1150.1亿美元。
  (1)纺织服装类。我国自1994年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和出口国。根据美国纺织服装业的调查报告,1985年,美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主要来自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但现在已被我国内地的出口产品所取代。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达到224.07亿美元,占全美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25.12%,排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
  (2)高新技术产品类。最近几年,我国逐渐成为电子和信息技术产品,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办公设备和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些产品的全球出口额从1999年的390亿美元飙升到2007年的3478亿美元。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例接近88%,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且基本处于加工的中低端环节,我国自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占据对外贸易的份额一直比较低。据商务部统计,三资企业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占比约为80%,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在不断提升。连续5年位居中国出口企业之首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而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契约电子产品制造商,为索尼、苹果、诺基亚等公司批量生产可视游戏的操控台、移动电话和其他电子产品。在中国电子和信息技术市场上设立的外资企业几乎全是由外商独资,以此提高对技术的保护度,限制技术扩散。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流入我国的FDI的构成特征
  
  流入我国的外国投资中,亚洲企业所占的比例远高于欧美企业。如图2所示,截至2007年底,来自香港、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的实际直接投资为4135.02亿美元,占65%;而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投资额为983.95亿美元,占比为16%。亚洲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主要是将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和出口平台,而大部分欧美企业投资中国主要是为了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如大众公司,其生产的产品全部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过去十几年间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占据的市场份额曾高达70%。亚洲企业虽然将加工装配业务转移到中国,但它们仍从本国或本地区,或者亚洲其他地区的原供货商那里购买高附加值配件。如我国的多数台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从台湾地区进口2/3的零部件,在中国内地装配成成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而欧美企业则倾向于在投资国国内采购和销售,如大众公司在中国销售最好的车型的所有部件几乎都来自于中国。
  总之,欧美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相对较少,并且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为主要目的,亚洲企业在中国投资不仅数额大,而且倾向于从本国或本地区进口原料在中国加工装配后销往欧美市场。结果是中国替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成为欧洲、美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次出现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以来的二十多年间,美国与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事实上下降了。
  
  三、亚洲国家和地区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通过对我国进出口经济体的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出口产品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具有企业微观主体因素带来的内生动源,是由大量外资企业的出口目的主导的。外资企业可以解释中国对主要国家贸易顺差额的70%~80%,大量FDI特别是投资于低附加值制造业的FDI的流入,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摩擦和风险。中国贸易顺差是全球企业资源配置的结果,尤其是亚洲国家产业链转移的结果。中美贸易失衡事实上是亚洲地区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与美国贸易失衡、与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做到的。
  这种外资企业主导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顺差,不仅带来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失衡和摩擦,也给国内经济带来了影响,使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大量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建立,造成了国内装配业发达而研发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落后的不均衡局面,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外资加工企业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和能源,依赖低价竞争,在数量上大进大出,增长方式粗放,通过增加国内经济和社会成本以获取更多利润,这加大了对我国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外资企业所享有的优惠待遇降低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容易引发恶性低价竞争,使国内经济体的福利损失,发展不可持续。
  外资企业主导我国进出口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使我国经济受制于外部资本流动,受国际经济传递影响程度加大。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为45%左右,而我国已超过70%。由此造成我国在劳动力就业、商品生产、转移过剩产能等方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和国际经济传递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一旦国际形势出现不利于我国的变化,易引发经济危机。此外,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到2008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6万亿美元,居全球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利于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导致央行被动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对冲操作的难度和成本,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四、建议
  
  虽然仅靠中国单方面努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国际问题,但可以通过积极的政策调整改善这种局面,避免给国内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1、建立多部门外资流入监管协调机制
  外汇资金流动往往包括多个环节、多个渠道,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领域,在交叉环节容易形成监管漏洞,需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对外汇资金流动的有效监管。通过在人民银行、海关、商务部及外汇管理等部门间建立数据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全面加强对资金流、物流的统一管理,实现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动态监管。
  2、积极扩大内需
  由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具有企业微观主体因素带来的内生动源,因此,必须在采取调整鼓励出口相关优惠政策等治标措施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加快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增强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等治本政策上。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合理利用和消化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要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渐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发挥汇率作为价格杠杆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3、加大对我国自主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加快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使产业链从最终产品的组装向上游零部件、下游服务业延伸。改变简单加工出口的贸易方式,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出口模式,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4、提高FDI准入标准,将引进外资从单纯拉动经济量的增长转为促进经济质的提高
   应逐步实现国内外企业同等待遇,鼓励国内企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5、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加对外投资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逐步建立自主海外营销渠道。
  6、严查各类异常和违规资金流入
  由于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美联储连续降息,人民币利率已大幅超过美元利率而且其利差可能会继续扩大,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可能形成更大的冲击。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异常和违规流入资金的检查力度,严格监管跨境流动资金,震慑违法行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基于SWOT的物流园区战略定位分析04-26

借鉴外军采办改革经验推进我军采办改革04-26

关于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监控的思考04-26

快速消费品成长阶段的渠道管理策略04-26

市县储备粮动态管理模式选择04-26

论旅游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04-26

我国旅行社信用管理问题与对策04-26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经营理念探析04-26

夯实基础 强化管理04-26

试论曾国藩的票盐制思想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