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部门(informal sector):旅游

时间:2024-04-26 12:01:4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非正式部门”是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尚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在非正式部门概念方面的研究,描述了非正式部门概念的演化过程,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非正式部门特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旅游非正式部门的研究框架。最后指出笔者对非正式部门的认识,以期引起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关键词]非正式部门;旅游;研究框架

  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们尚未关注那些没有受到国家认可的经济活动,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也仅仅是承认了这部分经济活动的存在。而在接下来的50年代至60年代初,经济学家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部分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个普遍的研究命题展开研究,但是却一直没有统一的术语对其进行描述,直到1972年国际劳工组织综合就业问题代表团在一篇题为《就业、收入和平等:肯尼亚增加生产性就业的战略》的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非正式部门”这一术语,并在后来被广泛接受。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原本依靠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民转化为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与城市中的下岗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非正式部门。笔者认为,加强对非正式部门的研究对于解决中国目前的很多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贡献,国内这部分的研究仍然很缺乏。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对于非正式部门的研究已经由单一发展到多元。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涉及非正式部门的概念、特征、管理和如何通过引导非正式部门的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等方面。
  
  1.1 西方国家的研究历程
  自从基思·哈特(Keith Hart)首次对非正式部门研究以来,西方学者对非正式部门的研究已经有了将近40年的历史,对非正式部门的研究不仅涉及社会学、经济学,而且研究城市发展的学者也开始研究城市化过程中非正式部门的产生及其发展。旅游扶贫组织研究如何通过引导非正式部门的发展促进肯尼亚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还有的学者对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之间不仅存在着横向联系,而且存在着纵向联系,指出加强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的联系,有助于非正式部门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提高。西方国家对非正式部门的研究始于对非正式就业的研究,发展到对非正式部门属性的研究,进而发展到对非正式部门的管理研究。目前,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非正式部门来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应,其研究已经由开始的单一阶段发展到目前的多元化阶段。
  
  1.2 研究内容
  对于非正式部门的研究内容,国外已经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非正式部门的概念和特征。
  1.1.1 非正式部门的概念
  非正式部门又称阴影经济(shadow economy)、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地下部门(subtemneall sector),是与正式部门相对应的经济活动部门。基思·哈特(Keith Hart)于1970年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为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ILO)提出“非正式部门”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并于1973年首次将“非正式部门”引入学术领域。他基于对当时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成果,将非正式部门描述为一种不受任何约束和管理、自我雇用(self-employed)、完全的自治行为。虽然这一概念仅仅将非正式部门局限为一种个人活动,但是非正式部门概念的首次提出为后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在基思·哈特(Keith Hart)之后,学者们开始不断修正非正式部门的概念,德索托·卡斯特利斯(DeSoto Castells)、波特斯(Portes)和米肖(Michaud)等学者的研究给非正式部门的概念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认为非正式部门的概念应该包括其不在国家管理部门的框架之内、没有得到法律认同、不向国家管理部门报告收入,以及不向国家纳税等内容。有些学者还用经营活动的规模来对非正式部门的概念进行界定,赛瑟偌曼(sethuraman)认为总共人数少于10人的企业就应该被视为非正式部门。
  虽然在非正式部门的研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学者都试图在概念界定上达成共识,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但由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学者们仍很难对“非正式部门”的概念达成统一的认识。在1992年1月第15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与会者通过了关于非正式部门的国际标准定义:“从广义上说,非正式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与其对应的正式部门则是指那些有正规营业执照、向国家纳税,并具有正式法律地位的经营单位。
  1.1.2 非正式部门的特征
  对非正式部门与正式部门之间的差异研究往往更容易理解非正式部门的特征。两者除了在是否由政府管理上的区别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正式部门一般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多依赖于进口资源,多元所有制,企业规模较大,资金密集,技术成熟并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国家一般通过关税、配额、颁发营业执照对其进行保护(ILO,1972)。与之相反,非正式部门一般进入壁垒较低,依赖于本土资源,个人或是家庭所有,规模一般较小,劳动力密集,生产技术较低(专业化水平低),大多数只提供临时工作,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破产率很高。克拉瑞塔(Klarita)总结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发展中国家非正式部门在政治、经济、社会3个方面的特征(表1)。非正式部门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在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中大量存在,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当缺乏。
  
  
  2 旅游业非正式部门
  
  在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两者共同构成旅游业的“二元经济体系”。其中,旅游正式部门是那些得到法律认可的经营部门,如酒店、航空部门、有执照的餐厅,以及那些在政府部门注册并缴纳税收的相关企业,而旅游业中的非正式部门就是那些还没有进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但却一直在为旅游业做贡献的部门,如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小贩、人力车司机、没有营业执照的家庭旅馆、无证导游和路边的小吃摊。华尔(Wall)指出尽管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制定旅游规划,但这些规划都集中在旅游设施的兴建和布局上,很少有规划涉及非正式部门的规划和管理,还有一些规划者甚至不愿意承认非正式都门的存在。这些对于非正式部门的忽视主要是因为没有 意识到非正式部门在一个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只是一味地看到了非正式部门的危害。因此,正确认识非正式部门首先就要明确它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
  
  2.1 减少地区就业压力
  旅游业非正式部门对缓解一个地区的就业压力和解决收入分配方面有重要作用,并且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非正式部门解决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业,主要因为非正式部门进入门槛低,对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普遍较低,这使得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很容易就能在非正式部门中就业。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某些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非正式部门,为一些失业者或是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2 增加旅游体验
  正式部门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司组成。当旅游集团公司或是一些旅游企业参与到地区旅游开发和管理时,基本都会对本地的传统文化、本土产品进行包装和整合,并通过一系列的企业化行为将重新设计的文化产品和本土产品推向市场,由于公司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其经营活动很大一部分会造成旅游地传统文化的流失,造成旅游“原真性(authencity)”的丧失。而非正式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本地的资源,生产水平较低,对本土资源的加工程度也就相应较低,较大程度上保证了所销售产品的本土化特征。同时非正式部门的雇员和雇主多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对本地文化的了解比较深,当游客与非正式部门的人员正面接触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文化。尼森(Nilsson)指出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企业能够成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并且原真性的旅游体验多来自与直接面对面的主客交往。
  
  
  3 研究框架
  
  从本质上看,非正式部门是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客观现象,是社会经济部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由于非正式部门的存在符合旅游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并且在旅游业中大量存在,因此,对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国内对其所进行的研究却极少,导致了我们在为旅游区制定规划和发展战略时忽视了对非正式部门进行管理和协调方面的考量。本文在综合分析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非正式部门的初步研究框架(图1)。其中,概念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主要研究非正式部门是什么,机制研究和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非正式部门为什么会产生,政府管理和协调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解决非正式部门的存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1 差异研究
  差异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游非正式部门在空间上的差别,二是旅游非正式部门在时间上的差别。依瑞盖(Ihrig)和莫尔(Moe)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劳动力在非正式部门的就业比例存在很大差别,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仅有17%的劳动力就业于非正式部门,而在发展中国家同样的比例却高达60%以上。同样的差别也存在旅游业的非正式部门之中。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旅游非正式部门在功能、特征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在乡村旅游地,非正式部门为旅游者提供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交通、购物等在内的一切服务。在城市,非正式部门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收入分配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这部分人群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很难在一些正规的旅游企业就业,其中的一部分人就成为了诸如人力车司机、街头小摊贩等,他们构成了城市旅游非正式部门的较大组成部分,对城市和乡村的旅游非正式部门进行对比研究是研究非正式部门的重要内容。其次,非正式部门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经验研究表明,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初期,旅游非正式部门一般数量较大,是旅游业的主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始完善,政府开始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调控力度,规范旅游市场,这一时期非正式部门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在地区旅游业的衰落期,首先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非正式部门大量破产,有些学者还将这一现象融入到旅游业衰退的预警机制之中。
  
  3.2 机制研究
  机制研究主要解决旅游业中的非正式部门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如何产生的问题。
  首先,需求拉动。旅游业中出现较多的非正式部门与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是分不开的。墨菲(Murpohy)指出季节性需求是旅游业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决定了在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民在旅游旺季时期可以依靠本身的资源,如空闲的房屋、农业生产的农业产品、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了解等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同样一些在农村有财产的城市人群也可以通过雇用他人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其次,非正式部门的成立除了增加个人经济收益的动机外,还与人的生活理念有关,一些非正式部门的经营者更加注重的是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不是符合他们所偏爱的生活方式,而经营的利润与风险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肖和威廉姆斯(Shaw,Williams)观察在英国海滨度假区的小企业主或自由职业者,发现他们的经营目的很少是出于经济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喜欢在海滨地区居住。还有一些非正式部门的经营者希望通过自己独立从事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愿意受雇于他人,因而不愿意在正式部门中工作。
  
  3.3 影响研究
  旅游业非正式部门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等方面。社会影响主要包括,非正式部门的成立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干扰,尤其是旅游非正式部门为女性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其在家庭中的地位,甚至是社会地位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旅游业非正式部门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其中,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是主要影响之一。提摩太和华尔(Dallen J Timothy,Geffery Wall)对印度尼西亚Yogyakarta地区的街区旅游研究发现,该地区旅游非正式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为紧密,而与正式部门的纵向联系却很少。麦克吉姆(Michael Gfimem)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了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但只限于一个国家之内。除了经济联系外,非正式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普遍影响是非正式部门总是追求“税收规避(tax evasion)”。葛瑞菲斯(Griffith)等研究了非正式部门税收规避问题,并将其作为非正式部门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正式部门大多数不在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是其得以成功避税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并且避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GDP统计的漏损,这也是很多地方的管理部门不愿意接受非正式 部门最主要的原因。
  
  3.4 政府管理
  非正式部门的存在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除了上述很多积极作用外,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例如非正式部门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往往质量不高,甚至包括一些假冒产品。再者,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非正式部门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较低。另外,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非正式部门的某些经营活动可能违法(Michael Grimm,2004)。埃德玛巴哈(AdamaBah)研究了冈比亚的一项PPT(pro-poor tourism,旅游扶贫)项目,详细阐述了冈比亚在引导非正式部门进入旅游业中的相关政策,其中,在规范旅游非正式部门的经营活动方面,政府对各种面向旅游者服务的非正式部门都有详细的行为规范。
  
  3.5 中国旅游非正式部门及其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学者主要将“informal sector”定义为非正规部门,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果是涉及非正规就业这一领域。贾丽萍(2007)指出非正规就业,也称“灵活就业”,这部分就业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能够缓解当前中国就业压力的主要方式。其特征是失业率高、流动性大、就业风险大,就业者能否获得完善的社会保障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但是,国内对旅游业非正式部门的研究仍然鲜有成果。笔者认为,基思·哈特(Keith Hart)一开始提出非正式部门这一概念是基于他当时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成果,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旅游非正式部门大量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着旅游非正式部门在形成、发展、演化机制方面又有着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制度层面要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旅游业非正式部门的发展趋势研究,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个难点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顺利引导非正式部门的发展,使其能够得到政府和人们的认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经常会出现城管与小贩(非正式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发展冲突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城市管理、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上海市已经在如何规范非正规部门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于2003年颁发的《关于规范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管理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规,已经开始从制度层面重视非正式部门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从非正式部门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使非正式部门正规化、如何保障非正式部门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如何加强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4 讨论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和部门并非从开始就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当地区经济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非正式部门的大量存在不可避免,主要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现有的正式部门没有能力将剩余劳动力完全吸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剩余劳动力就会通过自己或者与他人联合进行最基本的创业活动,而这种创业活动主要表现为非正式部门的经营活动。特别是在一些旅游区,由于旅游者带来了大量的需求,使得非正式部门更是大量存在。但是,非正式部门的存在对于旅游区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为解决就业、分配收入、提高非正式部门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保护本土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者“原真性”的旅游体验。不利的一面主要由于非正式部门管理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人员都是兼职工作),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欺诈行为,甚至辱骂、殴打旅游者,这些现象给当地的旅游形象和旅游经济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致使绝大多数地区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乃至旅游研究者都对非正式部门抱有消极态度,不愿意认可非正式部门的存在。笔者认为,非正式部门的这些行为掩盖了其对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政府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引导非正式部门向有利于地方旅游业的方向发展。
  为了有效引导非正式部门的发展,发挥非正式部门对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加强对非正式部门的政府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要正确树立对非正式部门的态度,政府要意识到通过合理的调控措施完全可以引导非正式部门朝着有益于地方经济的方向发展。②规范非正式部门的经营活动,并且对于旅游业中的非正式部门管理要根据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阶段而定。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由于当地的旅游接待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还很不健全,这时在制定一定的经营准则的情况下鼓励非正式部门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正式部门大量出现会使得竞争开始加剧,整个非正式部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政府就要加大对非正式部门的监管,引导发展较好的非正式部门转化为正式部门。而危害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非正式部门就要取缔。一些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没有造成危害,但经营规模还较小的非正式部门,应该让其继续存在。③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协调机制,协调非正式部门、正式部门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信息交流,通过协调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得两者能够相互促进。④加强对非正式部门的培训,目的在于规范非正式部门的经营行为,提高专业化知识,促进非正式部门人员在与游客交往过程中保持友善。
  非正式部门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和商品也是地方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而言,非正式部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对非正式部门的研究有助于旅游研究者为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有助于了解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规律,最重要的一点要通过非正式部门的研究,掌握如何引导非正式部门的发展,通过整合旅游区非正式部门的发展,保护旅游区的地方传统文化。因此,非正式部门对于地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它的研究意义重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04-26

“客户导向”下供应链有效管理对策04-26

魏禧救荒思想探析04-26

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研究04-26

关于“法定节假日”政策改革对京郊旅游业影响的调查报04-26

大武夷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04-26

浅谈我国中小旅行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04-26

民族旅游经济与其发展环境的关系研究04-26

西藏林芝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04-26

从加拿大太平洋滨海地区国家公园看中国滨海型景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