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时间:2024-04-26 12:01:3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凭借自己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西南经济中心的有利地位,旅游产业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再加上近几年政府对旅游的大力支持,“多彩贵州”旅游品牌的提出,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也被看好。由于两地同属于大西南旅游区,区域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合作优势和机会。通过介绍川黔两地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论述了两地的合作优势及劣势,分析了合作方案与策略。
  关键词:区域旅游;旅游合作;无障碍旅游区
  1 川黔旅游合作基础条件分析
  
  区域旅游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需要,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的必由之路。 四川与贵州山水相连,同属西南六省区市合作区域及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合作区域成员,两省在旅游产品建设和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在对外的市场开发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客源群。由于两地同属于大西南旅游区,两地的区域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合作优势和机会。川黔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雄厚的,下面将从资源概况,政策支持,交通,文化,市场等方面来分析条件的优劣情况。
  1.1 资源概况
  川黔主要旅游资源见表1和表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川和贵州的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大量景区是我国目前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极强的旅游市场吸引力。特别是2007年6月贵州荔波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中的一员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实现了贵州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使得贵州省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更具有资本。但是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相对于四川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两地如何利用好这一差距,真正发挥出两地发展的潜力与实力,实现资源互补,杜绝恶性竞争,加强合作,使四川的旅游产业更强,贵州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1.2 政策支持
  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今天,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已经被广泛接受。区域旅游要得到很好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总的说来对于区域旅游的合作两地政府都持支持态度,特别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党的十七大的顺利召开,各级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强的期望。(见表3)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作为两地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只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排除各种壁垒来大力支持两地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就能为两地旅游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1.3 交通,文化条件
  川黔两地间的旅游交流合作需要便利的交通为前提,构筑两地间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十分重要的。从自身的交通条件来说,四川是盆地平原地貌,交通发展相对超前,各大高速公路,铁路网密集,航班四通八达。因此各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好。而贵州地处高原, 境内山地众多, 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非常高, 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 可进入性相对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 逗留时间短。所以相对于其它交通便利的省市来说,两地间的可进入性还有待加强。建议在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铁路方面增开特快列车以及旅游列车,使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成为川黔两地间更加频繁的旅游交流合作的坚实的基础。
  1.4 市场条件
  旅游市场存在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无疑会给四川和贵州的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休闲消费方式。四川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 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 这为两地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四川已经是一个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会通过经验效应慕名而来。而贵州旅游的厚积勃发,使得贵州即将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民营资本大力进军旅游业,使两地的旅游业面临空前巨大的融资机遇。不过与机遇并存的是挑战。由于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贵州旅游的开发明显晚于四川,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四川,如果没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各种问题,就可能使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贵州也将会进一步拉大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差距, 旅游业发展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而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2 川黔区域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1)加强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完善的区域大旅游市场。区域旅游的合作,政府的引导是关键,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却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两地的旅游企业应该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和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相互推介旅游团队,实现资源、宣传、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共享,最大限度的进入双方的旅游市场。
  (2)打造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整体旅游形象。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于旅游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吸引力,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做好形象定位与形象营销是进行两地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手段。四川在打造自身旅游形象,树立旅游品牌上是作的比较超前的。成都的最佳旅游城市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旅游形象,再加上近几年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又为四川旅游的形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近几年政府对贵州旅游的大力支持,提出了“多彩贵州”的旅游形象,并拍摄了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宣传片,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如果两地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我们就可以对外宣传两地的整体旅游形象。和谐四川:天府之国,休闲之都;多彩贵州:森林之城,避暑之都。
  (3)发展品牌旅游,特色旅游,探索新的旅游热点。西南地区的旅游要发展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色,才能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通过对四川与贵州旅游资源环境的分析,建议发展品牌旅游和特色旅游,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度开发优势资源,探索新的旅游热点,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①发展红色旅游。四川和贵州都是红军长征的战略要地。四川广安的小平故里,华蓥山,泸定桥,赤水,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息烽集中营等。这些都可以优化组合成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再加上2005年,国家对贵州旅游投资3280万元,用于安顺王若飞故居,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等红色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又进一步为两地的红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②青山绿水和谐生态游。四川虽然是盆地,但是同样山青水秀,有天下秀的峨嵋,“人间天堂”之称的九寨沟。贵州的山水更是极品,有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风景区。对于这些精品旅游产品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推出合适的旅游线路,并且克服可进入性较差的问题,一定会吸引众多的客源。
  ③休闲避暑旅游。成都是一座休闲城市,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而具有文化特色的。贵阳素有“林城”之称,森林覆盖率很高,因此气候条件非常宜人。我们可以把休闲避暑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
  ④民族风情旅游。四川和贵州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璀璨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多彩的民俗、奇妙的建筑、古老的宗教等,这些珍贵的财富,是世界多彩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两地旅游资源的“金矿”,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作为两地的拳头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⑤探索新旅游热点——异地养老旅游。异地养老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热点。笔者根据贵阳与成都的具体情况提出可以在这两个地区试点这一旅游方式。不过笔者建议这一旅游方式可以和休闲避暑旅游相结合。四川成都的气候条件相对来说是比不上贵州贵阳的,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夏天或者冬天更适应于贵阳这样的气候。而贵阳的社区和谐文化也发展得较好,适合于老年人的融入。因此可以在贵阳建立异地养老游的定点单位,或者修建旅游养老院专门接待老人,为老人量身定做旅游线路。把四川作为重点客源地,如果发展比较好,可以向外扩大。
  
  3 结语
  
  川黔区域旅游合作要在充分分析两地自身的优势、劣势、发展的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 结合两地的资源优势, 找准目标市场, 进行市场定位。同时把两个地区的分散旅游做成大区域的整体旅游,增强各自的竞争实力,提升整个大区域的旅游形象,才能最终实现两地旅游业的资源、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同时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各方面的合作上推陈出新,由走在前面的四川带动后劲十足的贵州,互惠互利,实现两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 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陆之洋. 贵州旅游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7-22.
  〔3〕杨永德.西南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58-61.
  〔4〕王曦.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1.
  〔5〕 罗文斌. 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 82- 86.
  〔6〕涂建华等.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整合开发与管理的新观念〔J〕. 经济与管理,2004,(5) :11- 1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森林公园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04-26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04-26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研究04-26

地质公园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04-26

公共资源型旅游景区行政管理模式探讨04-26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04-26

昆明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探讨04-26

论旅游区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04-26

旅游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04-26

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启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