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文资源的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

时间:2024-04-26 12:00: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人文资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文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使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人类文资源与旅游业既互助又冲突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人文资源,使人文资源与旅游叶有机地结合,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人文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痕迹,是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认为,所谓的人文资源就是人工的制品,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它和自然资源一样,只是自然资源是天然的,而人文资源却是人工制造的,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①从费孝通先生对“人文资源”的解释和定义可知,人文资源有有形与无形之分,人文资源是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利用的。同时,人文资源又是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但“与自然资源相比,人文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体现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也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乐趣、享受、情感和知识。对自然资源,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人文资源却能引起人们的反应、共鸣和参与。所以如果没有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就无法为人们所欣赏所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少不了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人文资源对旅游的互助与冲突 
   
  人文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旅游地的民众道德水准高,文化涵养好,精神风貌新,会使游客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山好水好不如人好。第二,自然景观如蕴涵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其魅力当然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喀斯特地貌溶洞里的钟乳石造型会被赋予文学作品或传说里的人物故事的缘故了。第三,人文资源是全人类的财产,所以它也可以为各国各民族所用,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香港的迪斯尼乐园,深圳的世界之窗和“中国民俗文化村”等等,都是借他国或他民族之人文资源发展本地旅游业的成功范例。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为人文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的支持。 
  但是,发展旅游业在很多方面也会与人文资源的保护发生冲突。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人文资源,而旅游企业受利益的驱动,也不可避免地会只顾眼前利益透支人文资源。如一些摩岩石刻壁画等人文资源,利用过度了就会加快其风化腐蚀的速度,造成严重毁坏。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旅游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改变其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人文资源生存、传承与发展的环境。如上网、跳现代交谊舞、唱卡拉OK等等,还有与旅游者的接触,都会对旅游地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其原有的生活方式、穿着打扮受到影响并改变。这些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当地人文资源的存在方式与环境等,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文资源消失。 
  再次,过量的游人涌入也会使旅游地在用水用地等方面不堪重负,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这个环境当然也包含了人文资源。 
  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必须正确认识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只有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人文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当前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与旅游业的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对人文资源重视不够,导致对旅游景点文化资源投入不足,文化品位太低。缺乏吸引力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不足为奇。但是对文化建设的忽视,对人文资源的误解,已经导致环境的污染、自然生态的失衡、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进而损害经济建设环境与外商投资环境,同时也严重影响旅游环境。这就不得不加以重视了。费孝通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是导弹的精确度,而是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而以人文资源为基础的文化建设正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焕发人们的精神风貌的最有效手段。 
  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的享受(艺术的欣赏与参与、旅游、体育运动等等)就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健康,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及活跃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这就是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原理。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人文资源的作用,在旅游景点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致使景点的文化含量低,缺乏对游客的更大吸引力。广西岑溪市的吉太白霜涧漂流,是一段既可欣赏两岸原始森林美丽景色,又能享受惊险刺激的漂流。但也只限于纯粹的漂流。如增加人文资源的开发,将当地的民情民俗传说等融入漂流的过程中,对游客的吸引力还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认识偏差。本末倒置,对人文资源重利用轻保护,导致人文资源的生存危机,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是一种重要的人文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依靠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与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的支持。因此,在发展旅游业中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人文资源。如果对文化资源、人文资源重视不够,一味地将其作为旅游业的工具,看不到文化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对的独立性,对文化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保护缺乏力度,这些资源就会受到严重破坏。这必然会损害旅游业的根本。辉煌的丽江旅游业凭借的不仅是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有其享誉全球的纳西东巴文化,但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东巴文化的生存环境。仅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数量这一旅游经济指标来看,2000年后,丽江每年的接待量超过300万人,是丽江市人口的三倍,玉龙雪山每年完成的接待量超过120万,丽江古城每年总接待量超过150万,是丽江古城人口的30倍,是丽江城市人口的20倍。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本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如汉族文化、西方文化同化的危险。纳西语的普及面越来越窄,纳西语中的汉语成分越来越大,许多新一代纳西人已不会讲纳西话。纳西服饰、传统纳西建筑、东巴文字、纳西民俗风情等普及程度越来越低,现代西服、钢筋混泥土建筑、汉族语言文字、汉族习俗等普及面越来越广,已有覆盖本土文化之势,纳西民族文化面临严峻的危机。如今居住在古城内的纳西族人已寥寥无几,而新城区又没能把现代建筑风格与纳西族能的建筑文化风格相融合,丧失了自己应有的风格。旅游业发展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使丽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剧烈的碰撞,更主要的是对人文资源的 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丽江的人文资源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伴随旅游业发展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丽江社会文化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冲击力也不可低估。笔者就曾亲眼目睹一群本地少年在酒吧唱卡拉、喝酒至深夜的情景。这种生活方式对丽江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丽江古城内的纳西文化资源的保护已经日见严峻了。而像丽江这样的文化旅游城市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在广西、在桂林,甚至在各县、乡镇都存在着。 
  人文资源可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但也不都是可以无限利用的。有形的人文资源需要保护,无形的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挖掘整理发展。人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该是一个原则。 
  (三)人才匮乏,人文资源与旅游结合档次不高,目前旅游业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不够,点子不新 
  人文资源虽然在很多地方都很丰富,但是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或者说是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上档次。主要原因是缺乏懂旅游善经营的人才,对本地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资源)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属性与异同缺乏准确的分析,对本地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不准,缺乏系统科学的策划与操作,因而造成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伦不类,旅游产品缺乏亮点,或者与旅游消费需求不相吻合。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有人才。 
  另外,由于资金有限、文化设施简陋,或者设施规模太小,人文资源与旅游的结合难成气候,使自然景观仅仅停留在原生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三、合理利用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如果任由人文资源的被毁坏,或者毫无节制地利用人文资源,文化生态平衡将会受到无以复加的破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一)正确认识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人文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可以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巨大的动力,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工具。同样,人文资源也可以成为旅游业的资源,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能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和生命力。一个湖泊与仙女沐浴的结合,一块石头凹痕与人形脚印的吻合,还有望夫石、飞来峰等等,都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之后才有趋之若鹜的旅游人群。 
  但是,人文资源也有其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它不可以被人为所欲为地拿来作为旅游的工具。南方某县意图把当地包装成杨贵妃的故乡并以此招揽旅游人群,但却始终无法调动人们的旅游欲望。原因就是无视人文资源的相对独立性,拿人文资源在旅游业上滥用的结果。可以说,人文资源来自文化资源,而文化是“人类确立自身超越动物性的存在意义的根本所在。一部人类史,说到底是一部自然的人化与自然的文化的历史,是一部动物的生存超拔到人类文化的生存境地的历史”。可见文化以及文学艺术、人文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给予文化人以充分的自主、自由创作的空间,明确文学艺术、人文资源的相对独立性,使之与旅游业成为有机的、自然而然的结合。而不是把文化资源与人文资源当作单纯的发展旅游业的工具或附庸。当然对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的权利,关键是要开发利用得当,不可滥用。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生态要有危机意识,对人文资源要加以保护,加以挖掘、整理与发扬光大。 
  (二)大力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的旅游人才-促进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 
  大多数的情况下,旅游业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结合,结合得怎么样,必须由懂文化懂旅游的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策划和操作。否则,前述二者的结合就会成为生拉硬扯而显得不伦不类并成为笑柄。为此,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懂旅游善管理的高级人才,要舍得本钱引进来,特别是一些专家,他们能够从更高的角度用更科学的方法,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加以规划,能使一个地区的人文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深圳作为一个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其人文资源比很多城市都缺乏,但其旅游业却发展迅猛。“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观澜高尔夫旅游胜地等等,一个个响当当的旅游品牌,是深圳大胆引进和大力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结晶。可以说,高素质的人员结构正是深圳旅游业的成功之本。 
  目前很多地方的学校还存在忽视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倾向,或者培养的此类人才不适合旅游市场的需要,再一个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留不住。为此,除了引进高级人才,本地的高校、普通职校还得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重任,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改革人才使用、人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政策,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队伍,使人文资源与旅游业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文化渊源及文化特点。开展横向联系。整合周边旅游文化资源,准确定位旅游城市形象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点与人文资源特点,这种特点与自然景物的特点结合,就成为其旅游的特点,也是旅游的吸引力所在。但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城市之间也会互相影响的。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对另一个城市的旅游业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发展一地的旅游业必须将该地的旅游业放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大环境当中,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融合,使其成为周边大旅游环境的中的一分子,使之成为另一城市旅游的自然延伸与必要补充。所以,发展城市的旅游业应在找准其特点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明确其异同,以准确定位其城市旅游形象。桂林、肇庆、梧州的旅游内涵实质都是山水,怎样突出其鲜明个性,树立起鲜明的形象,并使之家喻户晓,更好地吸引游客,恐怕考虑其山水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才是关键。 
  (四)要顺应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旅游新概念、新产品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没有创新就很难有大发展,创新就是要走旅游业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发掘不同区域人文资源的特点,使之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促进旅游业的更大发展。桂林有溶洞,贵州也有溶洞,你必须告诉人们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什么,才能使游客游了贵州的溶洞还想游桂林的。桂林有甲天下的山水旅游产品,桂林更有闻名中外的文化旅游产品——印象刘三姐与乐满地。梧州有龙母庙,广东悦城也有龙母庙,那你得明确梧州的是龙母太庙,地位更尊贵,才能刺激人们的游玩心理。 
  (五)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提升品质,同时。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和谐旅游 
  旅游同经济一样,也必须讲究资源利用,特色突出。讲究档次,突出精品。讲究人性,突出和谐。目前很多地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却没有突出重点,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平均用力,点多面广,特色不鲜明,旅游产品不上档次,导致其吸引力不强,给人不值一游的感觉。以梧州为例,市区内有建筑人文景观——骑楼城,有龙母文化的龙母庙,有道教的白鹤观,有佛教的四恩寺,还有儒教的圣文院,县市下面有蒙山的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地,藤县的太平狮山,苍梧的爽岛库区,岑溪的吉太白霜涧,这些景观或者文化底蕴深厚,或者自然特色鲜明。如果能将其中一个加以大力开发,推向市场。都有可能成为梧州的旅游拳头产品。可惜的是开发力量过于平均,使得这些景点与人文资源的结合缺乏深度与广度,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仅就市区而言,如能将龙母文化及佛道儒有机地统一于遥相呼应的三山(分别为河东、河西、河南的白云山、鹤山、火山)之内,将骑楼城房屋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供游客悠闲住宿之地。这样把梧州市区内的旅游资源重组后打造成旅游基础设施齐备、环境和谐,与人文资源结合充分的旅游品牌应是完全可能的。 
  (六)运用多种方法保护人文资源,将人文资源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 
  当代人文资源的保护就是每一国家、每一民族、每一地域对自身文明轨迹的保护,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守护与发扬,其终极意义,是对人类文明及其生存意义的保护,它对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对提高国际竞争力,对达到更高程度的文明水准,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要通过学校、文化场所、传习馆、研究会、演奏会等多种途径,从现在开始,从娃娃抓起,传承和弘扬好民族文化。人文资源的保护还要通过采取政府、市场、法律、社会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那些不符合新形势的人文资源保护体制、机制必须加以改革,以保证文化生态的平衡。在人文资源得以充分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开拓思路,大力促进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结合,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饭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4-26

云南旅游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04-26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探04-26

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旅游者行为分析04-26

浅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业秘密冲突问题研究04-26

广交会旅游开发对策研究04-26

试论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跨文化整合04-26

试论加强宏观金融调控规避国际贸易风险04-26

试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04-26

试论标准国际贸易信用评价模型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