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周边城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研究

时间:2024-04-26 12:00:0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国家西部“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业,而作为旅游资源匮乏又被大都市遮蔽的裙落区怎样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发展,这给区域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在分析温江旅游业发展突破点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五个重要突破点,以期为大都市裙落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大都市;周边城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突破点;温江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西部“十一五”规划要求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并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大都市周围,尤其是省会城市旁的那些旅游资源匮乏又被大都市遮蔽的裙落区怎样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发展,这给经济学者和政府决策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温江区作为大都市裙落区的一个代表城市,其旅游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一些成就,但缘于温江既没有能与成都金沙遗址相比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没有能与青城山—都江堰相比的自然旅游资源,温江处于旅游业被遮蔽区域,受到关联区域旅游的抑制。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寻找温江旅游业发展突破点的思路分析
  
  (一)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五大转变
  温江如何将自己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变,做精品旅游与特色旅游,这就需要做到五大转变。
  (1)北部片区农业资源优势向观光休闲旅游优势转变。(2)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与城市轻轨交通资源优势向廊道旅游优势转变。(3) “金马河”、“江安河”水域资源优势向滨水旅游、体验式旅游优势转变。(4)宋代文庙、鱼凫王墓、陈家桅杆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旅游优势转变。(5)大学城、科技园、生态园、惠明农业·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等“知本”资源优势向工业旅游优势转变。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为指导、强化规划效力,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规划理念,按照“旅游北上,三产兴区”、“三区两带”战略要求,根据已有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水平,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衔接的产业空间布局[1]。旅游景区景点要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为指导、强化规划效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在《温江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以总体规划为统揽,统筹北部镇域规划、城镇规划、三产业规划,确保北部旅游产业的整体推进和整合发展;第二,进一步做好北部生态旅游片区、金马河和江安河沿线建设发展详规,特别是成青旅游沿线产业业态布局,重点做好“健康步道”、“特色旅游酒店”、“特色餐饮区”的统筹布局;第三,不断完善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与旅游产业业态规划的结合,大力发展旅游沿线花卉园艺观光及生态旅游业发展,推动产业集中、集效、集群联动发展,辐射带动北部及周边地区快速发展。
  (三)创新发展模式,强势推进牵动性精品旅游项目建设
  以良好的旅游资源为载体,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商务总部经济、高端创意产业互动的发展模式,实现工业对旅游产业的反哺,大力推进“兴三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一三互动”的良性循环。加快实施“精品项目战略”,强势推进牵动性旅游项目建设。以“两股一改”试点工作促进成熟旅游项目的尽快启动,以精品项目带动产业规模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云湖天乡”、金马河、“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沿线”、万春旅游商品城等项目的建设,对其他旅游项目的促建形成牵动作用,为今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并积累经验,加快“三区两带”战略格局的形成,促成若干个投资大、体量大、内涵深、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和高星级酒店的建设。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四)加快“旅游产品综合体系”建设,开发多样化、多层次旅游产品,满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求
  1.深入挖掘温江历史文化内涵,围绕老名牌推出新产品。依托宋代文庙、鱼凫王墓、陈家桅杆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大学城、科技园、生态园、惠明农业·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发展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
  2.把节庆活动做活做大,增强吸引力。节庆活动也是一种旅游产品。如“温江赏花节”、“冬季田野追兔(鸡、鸭)大赛狂欢节”等。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办出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节庆活动,在主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具体内容和举办方式要做到有新意、有创意,真正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
  3.发挥大学城科教优势,做精科教旅游。举办青少年科教主题夏令营,推出科教型、修学型、文化型产品。院区合作,以“科学、人文、自然”为主题,打造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温江科教旅游新亮点。
  4.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享乐需要。旅游是一种高级消费,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要以景点为中心,搞好配套服务项目,如歌舞观赏、民俗风情表演、自然博物展览、饮食服务等项目,使游客在游览之中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服务和享受。探索旅游与文化娱乐业结合新路子,大力开发亲水休闲、绿色休闲、购物休闲、文化休闲等休闲产品。
  
  三、温江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几个重要突破点
  
  (一)一三产业互动:打造北部片区旅游产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温江及时转变传统农业为以园林、花卉为主的高附加值农业。温江北部片区成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高档次、规模化、标志性园林基地。但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城市规模扩张为主的基础建设、大型项目建设终会逐渐降温,园林产业发展拐点已显,靠单一的苗木、花树销售支撑的北部片区十万亩园林、十几万人生活难以乐观,必须预见性考虑为北部片区园林产业接续新的产业、市场、收入。而考虑到减少区域产业调整震荡、继续释放园林资源优势、配合温江市区化的生态环境要求,北部片区产业调整方向的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就是旅游了。以园林为主的农业只须“推开门、擦擦脸”就地顺便、兼职、互动地拉起旅游大旗。
  (二)区域内旅游联动切入点:点线旅游转向板块旅游
  温江处于成都、都江堰及其关联区域之间受到关联区域旅游的抑制。温江要发展自身旅游,就必须与关联区域实行联动,依托成都、都江堰等区域寻找发展机会,以成都、都江堰为跳板使温江脱颖而出[2]。在温江旅游区战术性规划指导下,区域内外都需着力推进从“联谊交流”向“务实议事”转变,由“点线旅游体系”向“板块旅游体系”转变,实现真正意义的区域融合和“无缝对接”[3],加强景区、景点、旅游企业信息互通,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共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开展对外促销,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宣传手册,推动各景区、景点客源互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实现区域空间、资源和品牌的聚集,共创旅游区域品牌[4]。
  (三)房地产与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温江近年来旅游资源的积累、旅游形象的打造、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旅游配套条件的提供,都比较严重地依赖其环境的优化、交通的改善、区位的突显等地产支撑条件,尤其是在芙蓉古城、国色天乡、国际花博会等主题旅游地产项目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温江旅游业早已深深地打上了“旅游地产”的烙印。
  旅游地产既要追求长期持续、大范围、带社会性的旅游效应,又要追求短期、局部的商业效应,二者有着明显的冲突,兼顾起来比较困难。
  (四)实施“旅游北上”战略温江北部区域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紧临都江堰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园林文化和水域资源为温江“旅游北上,三产兴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旅游北上”战略的实施也遇到了极大挑战。其一,相关部门对“旅游北上”战略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缺乏统一性,行动上缺乏协调性。其二,北部片区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配套设施如何构建?等问题还未解决。其三,北部生态旅游片区缺乏建设发展详规,与旅游业不相匹配甚至相冲突的产业已进入北部片区。应当对北部片区统筹规划,将与旅游业发展相悖的企业、产业有序“请出”北部片区,并对即将进入该区域的产业进行严格审批。
  (五)加大政府主导旅游产业的力度,整合行政部门职能,建立、健全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实践经验表明,旅游产业发展的程度与政府关系极大,有的地方旅游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就是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主管旅游工作,重大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抓,旅游机构和队伍必须得到加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将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制定了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措施。因此,加大政府主导旅游产业的力度,整合旅游、交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职能,加快制定《温江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统筹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区域统筹、部门协同的协调机制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
  
  四、结语
  
  温江作为成都的一个郊区,从表面上看,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品质还是旅游者的感知度,温江都会受到成都的压制而处在阴影之中。但是,如果能抓住西部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找好温江旅游发展的思路和重要突破点,深入挖掘自身相对优势,相信其发展机会较之过去会大为增加。因此,本文认为大都市裙落区旅游业是能够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朱孔山.旅游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8):68-73.
  [2]刘太萍,范中启,唐飞,袁芳.试论徐州旅游经济圈的构建[J].社会科学家,2005,(6):122-124.
  [3]王鹏,沙润,程春旺.区域旅游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城市与大中城市旅游联动发展研究——以南京溧水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4):119-122.
  [4]邱继勤.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探讨——以川、黔、渝三角地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675-57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旅游学研究的新框架:对非惯常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和现象04-26

国内女性游客消费行为实证研究04-26

对于加快资兴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04-26

丹霞地貌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与调控04-26

试论旅游扶贫04-26

制度创新视角下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04-26

北京奥运旅游长效化的意义、问题与对策04-26

浅析旅游业在30年中的定位与功能04-26

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研究04-26

灾害旅游及灾害旅游系统的初步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