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省际旅游合作与互动

时间:2024-04-26 11:59:0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地域差异明显、政策导向不同,缺乏旅游合作的机制。通过分析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对区域旅游合作的诉求,提出优化旅游产业模式,构建黄河旅游经济带和制度化的旅游协调机制等全流域旅游合作和互动发展模式。
  关键词:黄河流域;旅游合作;政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ourism industry in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but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and policy orientation is different ,and tourism cooperation mechanism is lack. By analyzing the various development policie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request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y should optimize the tourism industry model, build the Yellow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tour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basin-wide cooperation in tourism and interaction development mode.
  Key words:the Yellow River basin; tourism cooperation;policy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行区域旅游合作和互动发展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可以形成一批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在带动人流加速流动的同时促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科学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1]。
  面对旅游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黄河流域各省份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目前,黄河流域旅游发展在全国的地位还比较低,区域旅游合作和互动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省区旅游资源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现象严重[2]。由于旅游开发缺乏区域联合、整体协作,没有形成区域共享品牌,产品开发粗放,使黄河“黄金旅游线”的价值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本文以黄河干流流经的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域为研究单元,试图把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分析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梯度差异性,提出应根据流域整体和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需求,发挥政策合理导向性作用,以促进区域内旅游经济良性发展。
  
  一、文献回顾
  
  区域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是旅游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将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一种改革思想提出来,关于地方旅游的合作、区域旅游的合作等研究,涌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区域旅游合作的类型以及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演化等。对黄河流域的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的城市之间合作,而对大尺度跨省区域旅游合作的论述很少,研究多从行政地域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地域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
  与长江流域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的研究相比,专家对黄河流域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的关注要少得多。目前,只有薛宝琪、范红艳(2007年)针对整个流域提出了构建大黄河旅游走廊的设想[3]。其他的如毛笑文、苏建军、郭炎、曹新向等对黄河上游、晋陕豫、郑州黄河湿地、开封黄河等的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4-7],但都比较零散。因此,关于黄河流域的旅游合作和互动发展也只是处在设想阶段,许多具体的措施还需要去落实,需要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旅游的整合发展还没有得到学界和业界的足够重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业发展现状
  
  黄河流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沿黄一线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区,全国七大古都在黄河沿线有四个;全国三大闻名石窟都散布于黄河沿线;全国五岳名山在黄河沿线居其四;黄河沿线有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54个,占全国的29.5%;有4A级旅游景区100余个,占全国将近25%。黄河流域还有许多共生、共享旅游资源,如豫晋交界处的太行山地、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豫陕之间的黄帝文化、鲁豫之间的孔孟文化和水浒文化等。不仅如此,流域各省旅游资源各具自身明显的特色。
  四川是国内旅游景点最多的省份,童话世界九寨沟、国之瑰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已经成为四川省三大国际旅游品牌,甘肃的丝绸之路、长城边关,河西四郡、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甘南草原,青海的高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宁夏古老的黄河文化、雄浑的大漠风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浓郁的回乡风情、迷人的六盘盛景、美丽的塞上江南,山西的黄河风情、宗教朝觐、寻根祭祖、晋商民俗、太行山水、边塞文化,陕西丰富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险峻的华山;秀丽幽静的终南山,富有浪漫色彩的骊山;河南的古文化、黄河、少林寺、太极拳、寻根觅祖、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山东的齐鲁文化、山岳湖泉、滨海港湾沙滩、革命老区等各具特色,为其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一)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全国的地位不高
  目前,旅游业在沿黄各省份(自治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以来,不论是旅游接待总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沿黄河9省份(自治区)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2003年以后各地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其中山东、河南、四川旅游一直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景和发展潜力。但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各省份出了山东、四川之外,其他各省旅游发展水平都处在全国的中游或下游地位,尤其是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
  (二)流域内各省域间旅游业发展差异大
  尽管沿黄河各省份(自治区)旅游业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和迅猛的发展,但从横向范围看,流域内旅游发展的差异性非常明显。黄河流域9省份(自治区)中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山东省,其次是四川省和河南省,陕西、山西、内蒙古几乎处于一个阶梯上,而青海、甘肃、宁夏旅游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不论是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国际旅游接待人数,还是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黄河流域9省份(自治区)的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梯度差异,大致可以将沿黄9省份(自治区)旅游的发展分为三个梯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梯队为山东、四川,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水平都比较高,第二梯队为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水平一般,第三梯队为青海、宁夏、甘肃,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水平都较差。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黄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差异分析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发展和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实行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策略国家中,以政策为主的制度性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产业政策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诚然,黄河流域各省也不例外。流域内9省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提出了适合各省内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时期黄河流域各省旅游业飞速发展及所取的成绩就是很好的证明。迈入新的五年规划期,黄河流域各省纷纷在“十五”时期旅游业计划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目标,引导旅游业合理发展,以确保其呈现健康、稳步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为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各省份(自治区)在“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诉求,这就使黄河流域旅游的合作和互动发展有了坚强的基础。
  在新一轮旅游产业规划中,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这些核心目标具有如下特点:同一梯度内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目标具有高度相似性,但是在不同梯度的省份之间,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则体现出明显的导向差异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梯度的山东、四川在新的五年规划期内要建成旅游强省,充分展现旅游经济优势,处于旅游业发展的相对成熟阶段;第二梯度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积极地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和旅游经济优势,处于旅游业发展转型期的成长阶段;第三梯度的青海、宁夏、甘肃则要进一步实现自身资源优势,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国内或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处于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可见,在现行旅游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不同层级内的省份分别处于旅游业发展不同阶段,流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呈现出“243”的不规则菱形模式。与此同时,其旅游合作也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处以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阶梯的山东、四川除了国内的旅游合作,已经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第二梯度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则在积极地同国内旅游市场进行合作,而甘肃、青海、宁夏已经意识到了旅游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就整个流域来说,只有源头和入海口两个旅游经济强省来带动流域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很难使旅游业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通过各自特色的打造和合作实现互动发展。
  
  四、黄河流域省际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对策
  
  (一)优化旅游产业模式,带动经济整体发展
  根据流域内各省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资源赋存状况来看,黄河流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由目前的“243”不规则菱形模式转变成“63”模式,这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就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而言,处于第二梯度的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凭借自身的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非常快,而且各省份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加快实现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可行性。处于第三阶梯的甘肃、青海、宁夏,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吸引力较强,加之对外旅游业开放较晚,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这为其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相信,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旅游经济会不断的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式发展除了和旅游资源、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政策。政策的制定要本着充分发挥省内旅游业的比较优势,最终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原则。除此之外,区域旅游的合作与互动发展也是加快旅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合作与互动发展实现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拓展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使流域内处于“引擎”地位的省份数量增多,且地域分布更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强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流域内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二)以黄河为主线,带动流域经济互动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沿线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特色虽然差别很大,但都是依托了黄河文明这一背景而产生和存在的,都深深地打上了黄河文明的烙印。如今黄河在各省份(自治区)旅游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四川之外,沿黄的各省份(自治区)都把黄河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政策保证加上黄河纽带,使黄河流域旅游的合作与互动发展有了坚强的基础。因此,流域内的旅游合作和互动发展应以黄河为主线,以沿线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中心城市为节点,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以一体化交通体系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在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同时,联合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构建无省无界、有区无障、市场一体、产品多样、品牌共铸、资源共享、合作互赢的新型旅游联合体,推动整个流域旅游的互动发展。
  (三)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
  目前,在黄河流域一些省份(自治区)之间已经建立了一些旅游经济合作组织,如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合作区、“中国黄河龙门-壶口旅游协作区联谊会”、黄河金三角旅游协作区、沿黄城市旅游文化合作联盟以及涉及整个流域的黄河经济协作区等,对黄河流域旅游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没进入实质阶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 黄河流域旅游的合作和互动发展应从政府层面出发,在交通部、发改委的指导下,以黄河经济协作区为基础,建立黄河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策划、统筹规划、联系沟通、指导实施、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和引导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合作全方位、多层次、有效益地进行。
  第二, 为了确保黄河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能够真正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必须将其构建在超行政区权力的机构框架之内,使之具有实质的协调“权力”,建议由各省区政府领导担任黄河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成员,由各省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担任黄河旅游合作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机构的成员,制定完整的合作章程,依法签订各种合作协议来保证合作行为。
  第三, 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各地轮值主持,研究和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重大问题、具体策略和措施;定期召开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开发研讨会,共同探讨与解决旅游策划、规划及项目运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出现低水平的雷同产品,努力使旅游开发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建立固定的联络机制,各方指定日常工作的联络处,负责各地旅游合作交流的日常工作;建立和完善各地旅游投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黄金周”和重大节假日的旅游预警机制及重大事件通报制度。
  
  参考文献:
  [1]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与意义[EB/OL].http://bjaround.lotour.com/z/20080227/n283726.shtml.
  [2] 薛宝琪,范红艳.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对建设大黄河旅游走廊的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5):496-501.
  [3] 薛宝琪,范红艳.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对建设大黄河旅游走廊的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5):496-501.
  [4] 苏建军.晋豫陕黄河金山角区域旅协作建设构想[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23-124.
  [5] 沙爱霞.西安—兰州—银川泛三角区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研究[D].宁夏大学,2005.
  [6] 郭琰.郑州沿黄河旅游的开发思路[J].中州大学学报,2003,20(3):32-34.
  [7] 曹新向.开封黄河段旅游开发设想[J].国土资源与研究,2003(3):52-5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旅游地管理的启示04-26

论文人文资源的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04-26

论刍议我国旅游吸引物的开发04-26

以文物资源为依托,发展原州旅游大有可为04-26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分析04-26

略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的建设构想04-26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具体对策和方向性的思考04-26

培育涪陵文化旅游品牌带动涪陵区旅游04-26

对饭店设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04-26

市场化的旅游咨询服务的营销策略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