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旅游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变革
[摘 要]通过系统分析世界旅游业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全面剖析了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措世纪之交世界旅游业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均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这些特征和趋势对于未来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有关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旅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无疑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一、世纪之交世界旅游业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组织曾于1992年就本世纪末乃至下世纪的旅游发展趋势提出过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认为,未来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将取决于两类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一类是外源因素,即非旅游业自身可以控制但却会对未来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另一类是市场因素,即同旅游和旅游业自身有关的变化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以及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经营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由于外源因素并非旅
游业自身可以控制或影响的,旅游业只能在不断监视其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或将其作为机会加以利
用,或将其作为威胁而设法避开。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真正挑战主要来自市场因素的发
展和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来自这方面的挑战,旅游业必须正视而无法回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只有在接来自这些方面的挑战中,旅游业才可真正有所作为。就未来旅游者的需求趋势而言,很多旅游研究人员和未来学家都认为,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正在造就出一大批“新型”旅游者,其特点是阅历广、经验多、要求高。意味着传统的消极度假模式将逐渐被追求多种兴趣以及追求富有新意的旅游经历所超越。这一情况发展的结是包价旅游的重要程度将相对下降,人们对自行安排的散客旅游,或者至少是对按自己的要求而“定制”的旅游安排越来越感兴趣。
①本文系根据天津市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改立项项目报告“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整理而成。该项目由杜江教授担任组长和总撰稿人,项目组成员包括王健教授、李天教授、齐善鸿教授和向萍副教授。本文由杜江教授加工整理,但文中的思想是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本文的著作权属于项目组全体成员。。旅游者的老练化对旅游业的经营和产品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这不仅体现于旅游者对产品设计、服务效率和旅游安全的标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表现在旅游者对产品会更加挑剔,并且更有经验去比较不同目的地或不同企业所出售的产品。这意味着旅游者要求旅游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应以顾客方便为基准,而很多地区有关旅游消费者保护法的出台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旅游者需求特征的变化要求旅游业在充分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并由此决定了未来旅游企业营销与产品开发一体化的经营方向(刘住,1998)。与此同时,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各旅游企业都将为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而努力,因而它们都不得不努力找寻和利用一些现代管理方法,以便能够借以减小经营成本和扩大产出。在这方面,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进经营和管理方法将成为今后旅游业经营中的一大趋势。从宏观层次上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使目的地旅游业中的交叉整合成为可能;从微观层次上讲,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将使企业各部门间信息联系更加畅通,从而使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迅速和有效,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将因此而获得改进和提高。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还使得旅游企业能够进一步密切同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造就和巩固自己的回头客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计算机预订系统的不断普及,旅游业中正在出现重大的结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预订系统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加上人们旅游知识和经验的增多将造就出越来越多的散客旅游者。这些散客旅游者将绕开传统旅游销售链条中的旅游中间商,通过计算机预订系统直接同饭店和交通运输企业等旅游服务供应商打交道。这些旅游服务供应商借助计算机预订系统,也将有能力直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要,据以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提供相应的接待服务。这一切意味着旅行社在旅游销售链条中的传统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这一情况在中国的出现虽然还尚需时日,但在很多旅游发达国家中正在成为日益明显的事实。在技术条件的推动下,追求国际市场经营效率的需要进一步加速了跨国公司的发展。更多的旅游企业都将谋求开展多国经营。全球化经营也因此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中的又一重大趋势。伴随全球化经营而来的则是旅游业中的集中化趋势。很多旅游企业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以及扩大市场影响,都在通过横向或纵向整合的扩展途径组建和实行集团化经营。实际上,推进全球化趋势发展的也正是这些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这种集中化发展的速度之快表明,小型旅游企业的未来前景将会受到重大威胁。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是影响今后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旅游业进入90年代以来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实际上很早便已提出,但这一概念为旅游业所接受尚不足十年的历史。因此,虽然在理念上可持续旅游发展已为人们所认同,但是对于怎样才算是符合可持续性的旅游发展
以及如何行动才能落实具备可持续性的旅游发展等实践问题,人们难免仍存在模糊甚至冲突的认识。随着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环境论和“绿色”意识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可持续旅游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旅游发展的时代口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的旅游消费者以及旅游业自身都已走向成熟。正象旅游研究领域内一些著名学者所观察和分析的那样,包括旅游消费者在内的广大民众都要求旅游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产业,随着这种社会压力的增长,那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数量增长的近视眼光和短期行为将很难再继续长期存在下去(Archer and Cooper,1993)。目前已经明确无疑的事实是,自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Globe’ 90国际大会召开,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联合起召开“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并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以来,“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和负责任旅游消费的乐队车已经开始行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都在制订可续旅游发展的方针和举措。与此同时,倡导可持续发展和支持负责任消费的旅游消费者团体的数量及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和扩大。这一潮流的发展趋势表明,那些无可持续发展和置旅游环境质量下降于不顾的旅游目的地都将会受到旅游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抵制。上述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无疑将对于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还将因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受到巨大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中国旅游业对于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适应性调整方面。《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于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积极影响方面,《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有助于中国旅游业国际客源市场和销售渠道的拓宽,有助于中国旅游产品知名度的提高和来访客流量的增加;独资旅游企业、合资旅游企业的“示范效应”和“争推128力”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企业素质的提高;《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国际范围内的制度约束有助于交易条件规范化和交易费用的节约。《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于中国旅游业的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目前开放程度较低的旅行社行业。中国旅行社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的比较劣势将可能因为市场的全面开放而危及其正常的发展;外国独资和合资旅行社的开办,对我国原有旅行社的客源市场构成巨大的威胁;中国旅行社市场的开放,还有可能吸引来国外非旅行社组织的介入。面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面对《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中国旅游业的带来的挑战,中国旅游业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自己的对策,其中最重要的对策便是加强和改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旅游业成功经营,特别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这早已是人们不争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目前仅设有旅游管理一个专业的情况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才算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人们一直存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尽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未来工作者,然而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单一化与旅游业中管理工作岗位的多元化似乎一直是造成人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鉴于拓宽专业口径已成为我国高校教改的既定方向之一,加强和改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在这一现实前提之下进行考虑。这意味着校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只能是通才教育,其培养目标中的素质也必须是旅游管理工作者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未来旅游业发展对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
根据未来旅游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动向,结合多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后的信息反馈,未来旅游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全局观念
旅游业是一涉及众多传统行业和社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其成功发展有赖于所有有关行业和部门的协调配合。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势必会给旅游接待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些都要求旅游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对其所在单位负责,而且需要对整个目的地的利益和健康发展负责。如不真正了解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的这种特殊的经营环境,缺乏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全局观念,则不可能引导旅游企业和目的地旅游业走向长远成功。毫不夸张地讲,如果缺乏对旅游经营管理工作中这一特点的认识和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而完全可由企业管理专业或经济专业取代。
(二)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如前所述,随着旅游者的逐渐成熟和技术、环境条件的变化,个性化的需求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要潮
流,在此情况下,基于对旅游者潜在需求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旅游企业经营者成败的关键因
素。这种创新能力在市场机会的把握、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促销等诸多环节都将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就管理能力而言,未来的旅游管理人才至少应具备决策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没有科学决策的能力,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因为企业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决策的过程;如果没有业务上的开拓能力,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因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赢得市场;如果没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就不会有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地妥善解决经营中的种种不测,企业才会有新的发展;如果没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就无从谈起,因为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其中,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未来的旅游管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对于未来的高层旅游管理人才来说,战略管理知识将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资本经营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市场发展战略管理将成为大型旅游企业发展的主要纬度。
(三)掌握未来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语言”
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是一种广义的语言,它既包括我们通常意义的语言的含义,又包含其在此的特定含义。如前所述,未来的世界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和更加国际化的行业,因此我们必须为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培养一种国际型的人才,作为国际型人才最基本的条件,未来的旅游管理人才应熟练地掌129握国际交流的“语言”②,这同时也是他们经营管理中及时把握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全球旅游市场动态和有效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必备工具。其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综合服务和信息依赖为突出特征的未来旅游业对于技术的依赖性将逐步加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将成为旅游业和旅游企业必备的技术平台,在此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语言”成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第二种语言。计算机网络语言将有助于未来的旅游管理者高效、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和进行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第三种语言则是指未来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熟练地掌握从事各级旅游管理“专业语言”,这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有别于其它专业人才的标志性“语言”。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的活动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的综合学科。它以综合方法研究旅游发展中的观和微观的问题,在此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克服了从某个单一学科出发研究旅游的局限性。未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掌握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除此以外,他们还应对与旅游管理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基本理论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以旅游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基础可以使未的旅游管理者准确把握旅游发展的趋势,有效地发现并解决旅游发展中各种关键性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世界旅游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国旅游业的的发展趋势对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种观念、两种能力和三种语言,即具有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全局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掌握未来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国际语言、网络语言和专业语言。世界旅游业发展对于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这种要求就为我们系统剖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和调整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标以及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如何在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专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旅游教育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财富。旅游教育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进作用,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一点,已经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了证明。然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教育面向未来的引导性职能使得我们必须总结旅游教育在过去的十几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的需要进行提高性和优化性的调整与改革。
(一)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规模与结构③
我国旅游专业教育起步于1978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936所④,在校学生221504人。从我国旅游教育的层次结构来看,我国旅游院校已经形成了由硕士、本科、专科和职高组成的由高到低的金字塔结构。在我国现有的936所旅游院校中,开设研究生专业的高等院校19所,占学校总数的2%,在校生约180人;开设本专科专业的高等旅游院校192所,占学校总数的20%,在校生28 566人,其中开设本科专业的院校81所,本专科生比例为1:1.2;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44所⑤,占学校总数的78%,在校生192 938就地区结构而言,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越是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旅游院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就越多,旅游教育也就越发达。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设有旅游院校,其中旅游院校超过50所的省市有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山东,其中江苏最多,达139所。在校生超过10 000人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江苏、山东、辽宁、安徽和福建。从专业结构来看,目前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杂,全国共设有近30个相关专业,涉及旅游活动和旅游包括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和旅游职业高中。这里所说的旅游院校既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也包括仅设一个或数个旅游专业的院校。本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国际旅游局人教司院校《1997年全国旅游院校发展报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有理由将英语视为国际交流中最普遍使用的言,同时英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已经成为全球计算机网络语言的基础。业的方方面面,但其中占居主要地位是旅游管理和饭店管理两个专业⑥,这与旅游发达国家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基本吻合的。欧美各国大学中就旅游学科专门设系始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80年代是世界各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仅美国综合性大学中设置旅游系的已有200余所。欧美大学的旅游系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其中主要一类是旅游管理系,如英国萨里大学旅游管理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际旅游管理学院;另一类则为公园和娱乐资源系。这类名称多见于美国一些大学中,如密执安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和研究重点放在旅游宏观和微观管理方面。以英国萨里大学为例,其旅游管理系的研究专业主要包括旅游学、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行政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国际饭店管理等。旅游业的需要和世界范围内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使旅游管理成为旅游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为重要的专业设置。但各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莫衷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相径庭。一般都是根据各自旅游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我国旅游教育的规模有了飞速的发展,旅游教育的层次也在不断完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我国旅游教育规模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度扩张之中,许多旅游院校处于转轨、熟悉和学习阶段,旅游专业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们有理由认为,旅游专业教育在规模和结构上的扩张是迅速的,但是在质量的提高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的质量
目前,在全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中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也已经达到了几千名,他们从当初转专业到旅游领域中来,经过十几年的潜心学习与磨练,其中绝大多数人在旅游专业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已基本完成了从外行向内行的转变。而且,他们当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在逐年增加,这为旅游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当中,已经有不少专业人员已在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了指导旅游实践的能力,并在旅游业中获得了相应的认可。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在大部分旅游院校中从事专业教育的人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旅游专业教育要想走出照本宣科阶段还需要相当的一段间;二是一些成立较早的旅游院校也面临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实施二次创业的问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确立
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体系则是培养目标全面和具体的体系。目前许多旅游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握不准。这和教育者,尤其是旅游院系领导人对旅游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倘若将旅游简单地理解为“民间外交”、资源开发或旅游企业经营,而非将其看成综合性的社会活动,那么他们在设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片面性,其培养行为的结果很可能使学生成为某一个具体方面的工作者而非能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管理者。有的旅游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时又显得过于空泛,很难找到适应旅游业特殊需要的实质条件。这也说明目标制定者未必真正清楚管理专业人才究竟需要哪些专业性素质。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也是目前我国旅游院校存在的通病。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由各相关课程组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系内课程给予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能使他们用来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体系内的课程应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几个层次。如果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标准划分,前者大多属于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必备的通用性基本理论和知识,后者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有不同的选择。目前各校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设的各课程与旅游管理业务的需要未必有很强的逻辑联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开课单位教师专业范围的限制,即所谓因人设课。另一问题是在各课程的开设时间上违反了先修课和后继课的逻辑顺序。这样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也使教学体系本身丧失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其中一种偏差是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教育可以视为同义语,所以在本研究报告中没有严格界定和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院系教学内容脱离旅游业实际,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旅游管理中的问题。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一是教育者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而是将普通的经济学、地理学等一般理论简单地套用于旅专业。二是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科研工作开展不力,科研未能成为教学之先导。另一种偏差是课程内容缺乏理论指导,就事论事,使学生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不免会使未来的旅游管理者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与教师水平和教师对理论认识有关。例如,某些操作性课程在部分教师看来没有理论可言,做法都是约定俗成的,只需照此办理即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也就不会注意探索操作性内容的规律,以这样低标准的课程讲给学生很难使他们胜任旅游管理工作。第三种偏差是课程内容过分偏重于经济方面,旅游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方面和旅游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方面没有安排足够的课程。然而,随着世界旅游的发展,非经济因素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做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偏差的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学科带头人或院系领导人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师资队伍中缺少能够胜任这方面课程的人员。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当紧密地结合实际,将理论的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避免那种简单地照著书本讲实际的传统做法。为了做到这一点,旅游专业教学应当建立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将课堂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作为旅游业教学的两种基本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与应用实践教学的脱节,在教学手段上应当加强直观性教学和案例性教学。只有这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才与旅游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相一致。
(五)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与参考书的编写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的建设基本上经历三个阶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阶段是空白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旅游教育
的开创时期,许多从其他专业转到旅游专业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员克服缺乏教材的困难,努力完成了旅游专业的
教学任务。第二阶段是引进阶段,从事旅游专业教育的开创者们在教材缺乏的情况下,一方面把其他学科当中
可以应用的理论与知识引进到旅游专业教育中来,另一方面从国外的出版物当中翻译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作
品。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内在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第三阶段是自我发展阶段,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院校,以南开大学旅游学系为代表,自1995年起在原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开始编写和出版自成体系的教材系列,所编教材已陆续出版并被国内许多旅游院校广泛使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许多旅游院校无视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力量积蓄,盲目热衷于编写和出版自己的教材,致使许多专业教材存在严重的雷同甚至抄袭现象,既没有理论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又没有充分反映管理实践的创新。与此同时,通过研究旅游管理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专业理论相对匮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适用的参考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中,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缺乏更是严重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六)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质量
根据对实业界用人单位的调查,旅游企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反映突出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肯定了专业教育的作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比较高;二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三是学生所学理
论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四是学生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进入社会后心理调适时间较长。这从教育
的结果上对教育给予了一个非常权威性的评估,也是上述问题的集中体现。
(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成因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
学模式、学校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另外有些具体的原因在以上的分析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其中深层
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性原因
旅游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教
育规律的认识时间也较短。我国旅游教育要缩短与世界旅游教育的差距需要更长的时间,旅游教育专业人才的成长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技能的专业化也不是在这样一个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时间性的原因,而应该努力探讨如何利用发达国家在旅游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合理的借鉴,从而缩短我国旅游教育与世界旅游教育的差距。
2.教育思想方面的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几经波折,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本来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被推向了极端,从而使人们在文革结束后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更为合适的方法和渠道。在应用型学科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在高等旅游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是比较严重的,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也较严重。在这一问题上,虽然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但是教育思想方面的观念性原因不容忽视,而观念性的问题不解决,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就难于解决。
3.办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在办学方法方面,旅游院校与实业界的联合只是偶然性的而不是长期和经常的。这一现状决定了从事旅游教学的人员对实际情况较少了解,在教学与理论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果也仅仅是在学校范围内的一种成果,这些成果很难真正得到实业界的认可,因而也难于获得实业界的支持。结果,在这一种情况下形成了学校与实业界各干各的局面,但是在总体效益方面,这种分隔降低了学校教育与实业界发展两个方面的效益。
4.办学经费方面的原因
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我国对于旅游教育的政策性支持与相应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教育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却严重不足,国家对旅游研究方面的支持更是微乎其微,国家旅游局至今也没有正式地承担起旅游科研立项和旅游科研评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在旅游教育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师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是在与国际接轨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旅游教育要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的话,如何筹措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所需经费是一项容
回避的任务,这也是旅游教育与旅游理论研究发展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5.旅游教育的基础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在规模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规模不等于质量,旅游教育的质量和基础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还显得十分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教育与教学人才大部分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的,这些人员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不少人并不具备旅游学科所需要的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
(2)旅游学科的发展虽然经历着近二十年的时间,但对一个新学科的成长来说这点时间还显得太短,目前旅游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就是最好的说明。
(3)在旅游教学与教育体系上,还没有获得象其他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所具有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一学科在成熟度方面的差距。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我国的旅游教育在过去近二十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在教育者素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以及毕业生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时间、教育思想、办学方法、办学费和教育基础等方面。对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系统分析为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旅游人口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04-26
浅析小旅店业存在的消防问题04-26
旅游企业间的界面管理研究04-26
浅议提高导游服务质量04-26
尽现天然风光 发展绿色临江走廊——流水镇仿古民居街04-26
浅析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04-26
加快基础测绘的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发04-26
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04-26
酒店的“掌上”管理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