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庆卿 俞益武 方躬勇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体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日渐增加。作为我国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休闲旅游业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休闲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供需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积极探索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以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
知识经济引领着21世纪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增长,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当人均国民收入增加1美元时,入境旅游人数将增加10.218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增加71.5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6.938亿元人民币。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旅游业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而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国教育方式和体制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办学模式也开始出现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综合、从分离到结合、从僵化到灵活的新特征。新时期地方高等教育如何定位、如何创新发展、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特别是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与现实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错位等问题,引起了旅游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的旅游人才,供职于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其他旅游企业的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比较而言,理论知识却不够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及发展潜力欠佳;而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掌握了前沿的信息,但实践经验却尤为匮乏,毕业之后很难立即或者较快胜任旅游行业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构和配套的渠道来进行综合性旅游人才的培养。
1.培养目标分析
从培养结目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旅游业人才层次结构上看,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高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但是现实中存在绝对数量的供需失衡: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根据近些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600万人,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但全国旅游院校毕业生每年只有十几万人,实际缺口在180万人以上。田里等对2008年~2015年旅游人才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旅游人才需求增长率超过9.6%,而同期的旅游从业人员增长率均不超过7.1%,供需缺口巨大。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虽然旅游院校的总数和在校生总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对于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缺口仍然存在,并且供求失衡总体趋于逐年恶化。这个问题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专业教学起步晚、发展时间短造成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旅游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对能够有效甄别信息和运用知识的人才需求高速增长,而这种人才必须通过高水平的人才教育机构和渠道来培养。
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我国旅游院校教育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而非“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教育师资规模增长与教育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在总体水平呈现出缩水现象;二是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学历构成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本科院校的比重已有所增加,但单体院校规模并没有同步扩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高学历旅游专业毕业生从业意愿不高,进入行业后人才流失率又高。
2.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可将其所需人才分为三个类型:即核心人才、支持性人才和辅助性人才。核心人才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策划等人才,他们的需求状况较正常,而供给却相对稀缺,在旅游人才体系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对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也最大;支持性人才主要包括常规性经营管理、职能管理等人才,他们需求量很大,而目前供给却偏少,居于旅游人才体系的中层,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中坚服务、技术服务等人才,辅助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翻译、接待服务、技术服务等人才,他们的需求相对更大,供给状况也较为丰富,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对旅游业关联效应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方面存在结构性的供需失衡,即在旅游企业特别是其管理层中,从业人员学历构成严重失衡,难以满足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的证书制度,这不但妨碍和限制了劳动者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上的发展,而且造成学校教育长期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操作技能,重视学历文凭,轻视经验。
但目前在旅游企业中担任中高级管理职位的人,虽然有从业多年积累的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缺乏全局眼光,缺乏对员工的科学培训和管理。旅游行业中从基层做起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思维难以跳出已形成习惯的行业框框,视野较窄,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差些,缺乏竞争力。
3.绩效分析
有调查显示,除部分高职大专生受到企业好评之外,大多数旅游本科生和中专生都没有得到太高的评价。中专生虽掌握一定服务技能,但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培训起来费时费力;高职大专生较受企业青睐,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对客服务技能,兼具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入行后即能正确定位,适应力强;而本科生虽然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外语水平较高,但很难适应起步阶段的高强度劳动,理论与实践脱节,放不下架子,思想不稳定,人才流失状况令人担忧。因此从我国旅游业界对从业人员的需求看,他们跟需要具备稳定的职业思想、熟练职业技能的专科生和高职生。
二 、休闲旅游业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找准市场需求切入口
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能适应旅游行业发展,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决定着高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是否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是旅游高等教育主动服务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设置的中心环节就是使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这方面,可以从注重开展旅游专业社会需求调研着手。立足为旅游业服务,并始终瞄准市场的需求,并坚持每年进行社会调研,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密切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客观分析市场的需求,把市场需求作为课程建设的依据。面对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人才市场需求、生源市场质量,开展专业社会需求调研,其主要对象是:社会相关用人单位、历届毕业生等。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旅游行业的行业背景和旅游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发展水平;分析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旅游职业岗位和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了解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知识结构的要求、能力的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的建议等。依据调查结果;对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做比较充分的分析预测,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不断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大纲。
2.明确定位,细化目标
目前旅游专业本科培养的目标比较模糊,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不准确,结果使毕业生搞不成,低不就。因此,从本专业,本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培养实用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专业教学要以运用性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形成得自己的特色,走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路。旅游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英语+沟通能力+操作技能。
3.模块化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内容是提升人才培养等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压缩必修课,扩展选修课、丰富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并设置专业课程模块,注意学生未来的个性发展”的思想,结合近几年来的培养方案的几次修订,先后调研了国内外著名高校同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组织专家、教授研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课程体系。
模块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优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模块化教学梳理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数量丰富的专业选修模块,拓宽专业口径,又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了五个模块,方向分别是:饭店管理模块方向、景区管理模块方向、旅行社与服务营销模块方向、旅游规划设计模块方向、健康管理模块方向。突破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的单一性、单调性,丰富了旅游管理专业本身专业内容,拓宽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空间。
“活模块”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是针对当今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和不确定性提出来的,它可以使我们具体的培养方向与会社需求同步变化,实现人才培养的“即时适应性”。而所谓“活模块”教学,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志趣,确定更具体的模块教学方向,供学生选择。可见,“活模块”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一个“活”字,就是根据市场,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设相应的模块,灵活设置,适时调整。
4.实行校企联合
校企联合指的是学校和企业为满足各自需求,谋求进一步发展,通过协议的方式,综合利用双方资源,把教育送进企业,把岗位作为课堂,使学校和企业在实现各自的追求目标过程中获得互补,使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得以加强。通过校企联合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可以不断发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面向市场的特色。同时,学校对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准确,有利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
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创造机会让现有的专职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并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增加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人做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
学校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使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库,对双方都有利。对教师而言,不了解企业的现状,不熟悉产业的发展动态,就难以发现和确立科研方向和课题。对学生而言,及早地与企业接触,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培养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独特的意义,许多毕业生就是通过毕业实习而被实习单位录用的。而且,学生通过有效的校企联合教育,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塑造完善人格方面更具优势,增强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适应中国旅游业21世纪的发展需要,培养休闲旅游业应用性优秀人才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教材方面努力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在办学模式上,创新教学理念和体制、机制,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形成旅游教育合力,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市场化、标准国际化、构成多元化、目标品牌化,提高旅游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景群等:中国旅游业发展若干指标分析与预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3月,7(2):68:71
[2]方增福唐玲:区域经济服务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探讨——以玉溪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J].2006.22(2):88-91
[3]田里马勇等: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俞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1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文化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04-26
中印发展模式及其与世界格局的调适04-26
关于内陆出口企业如何选择贸易术语04-26
浅谈以科研促进国际贸易专业教学04-26
当前我国图书出口中存在的不足04-26
图书版权贸易的平衡分析04-26
浅谈抽油机井参数调整的经济界限04-26
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私营标准及其影响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