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量专业人才聚集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河南省是我国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而且管理体制的弊端仍然存在和人文环境相对薄弱,面对国内外的竞争,致使人才形势十分严峻。就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支撑状况做了浅析。
关键词:高新技术;人才;支撑体系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的构成要素
1.1 人才的引入支撑体系
(1)推进人才市场的社会化。
首先,推进人才市场的社会化要转变人才的思想和政府的职能。实现人才思想的大转变 ,就是要在企业员工中宣传和强化“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人才之间只有技能的高低而没有企业身份的差异、企业和人才的雇佣关系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是平等的商品交换关系”,以提高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管理人才资源市场,提供信息、协调服务上来。
(2)重视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入。
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创业投资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因为留学归国人员经过国外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掌握了最新的技术、信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他们中间可以诞生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而且思维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他们的存在会使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外,政府还应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吸引国内其他地方的优势人才,提升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条件。
(3)推动现有人才引入制度的改变。
现有的人才制度总体上来说还明显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还有许多单位的岗位采用政府部门的统包统配制,而不是竞聘上岗;往往是引人设岗而不是因岗用人,导致人才的配置极不合理,流动性较差。所以,改变现有人才制度已是刻不容缓。
1.2 人才的培训支撑体系
人才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的质量,而教育投资是人才投资的主要部分。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获得的,即通过家庭与学校接受非正式和正式的教育,通过培训、经历以及人才市场上的流动而开发出来的,人才的培训支撑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加强学企联姻。
加强学企联姻,简单的说就是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例如在高校内成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高校向企业提供如技术、培训、咨询、信息、管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培养高校在读学生,与在读研究生挂钩,签订毕业后合作、服务、工作的合同等。通过学企双方的合作以加强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的交流,取得“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实现学企双赢。
(2)建立企业内部的学习型组织。
必须引导企业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而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建立教育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依恋感、归属感和忠诚感 ,坚持通过不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竞争实力。
1.3 人才的激励支撑体系
(1)建立人才产权理论。
既要承认货币产权,又要承认人力资本产权,后者的比例还要逐步增加。比如,南京市出台了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的政策,奖额最高可达50万元;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南京首次购房、买车时还可享受财政专项补助;南京科研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等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可在税前扣除个人应交的“三险一金”;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的,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些政策都是落实人才产权理论的具体体现。
(2)创新按劳分配理论。
劳动创造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即利润,人才除得到工资外,应该参与利润的分配。要在优化科技人员的分配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上有所突破,从而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勇于创新、保护创新人才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3)加大对创新岗位和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施期股、期权激励和创新型员工持股计划等。与此同时,企业要更注重对职工精神上的激励。要在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工资收入分配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对重点项目的基础研究人才、高科技人才和尖端技术研究等特殊人才,要实行待遇优惠政策。对到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在工资政策上要给予适当的倾斜。
2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人才支撑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我省高新技术领域企业人才状况和分析
2.1.1 政策现状
河南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对高新技术人才规定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
(1)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重点项目”所需的调干调工、毕业生分配、人员入户等,有关部门要优先办理。凡承担省认定为“高新技术重点项目”或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两年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准予迁入户口。对有贡献的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从国外、省外引进的人才,要优先提供住房,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对在发展我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破格予以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优先推荐申报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对贡献特别突出的,可授予河南省“科技模范”和“科技功臣”等荣誉,并给予重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要对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2.1.2 河南省科技人才基本状况
河南省“十五”期间,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截止2006年,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万人,科技活动人员14万人;目前长期在豫工作的“两院”院士已达16人,柔性引进的已有100多人;博士后研究人员达到150余人,在校的博士生达到2400多人。
2.2 河南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的问题
(1)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在吸引人才方面政策措施相对滞后。
河南省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的吸引力与沿海城市相比是很弱的。而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政策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比如在几年前沿海城市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高学历人才时,所给的费用和现在河南省所给的费用一样,这是资金方面;还有政府的人事官方网站对于我省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2)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占比例过小。
与地处内地的四川、陕西相比,它们人才、技术储备比河南雄厚。目前,陕西科研单位有1760家、高等院校50多所。而目前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数2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仅为7.6万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技术实力上,差距都是巨大的。
(3)科技人才流失导致科技成果流失。
近年来,河南省高新技术人才流失,带来高新技术成果的流失。例如,资产超过10亿元的深圳“太太口服液”源于河南;在北京做成规模的矿泉壶、王码电脑,也都源于河南。通过技术鉴定已经6年,在河南一直未能产业化,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产品——奥美语言寻呼系统,又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广东一公司合作。人才流失的外部原因是其他企业提供的优厚条件,工资高、保险福利好、能看见自己发展的机会;内部因素是企业奖励、分配不合理、承诺不对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没有精神方面的凝聚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资金投入不足。
这里的资金包括科研费用、培养科技专业人才的费用以及引进人才所用的费用,河南省在这方面投入都很有限,使得一些人才流失。
(5)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例小。
河南省共有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但占总数35%左右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或科研机构,企业的开发机构不健全。此外,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例小,2006年河南省企业科研人员只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或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比例约在10%-20%之间。
3 构建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
3.1 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和引进机制 ,以便吸引各类人才
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打破现存的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切障碍,拆除人才流动的“围墙”。河南省在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上,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方式不够灵活。昆明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就赴京、津、沪,赴美国招聘高级人才,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政府组织的各类国内外人才招聘活动,利用一切机会把急需人才招聘进来。因此,河南不仅吸引高级人才来参加竞聘,还要积极主动的实施“走出去”战略去寻求所需的高级人才。
3.2 为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河南省有“中国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郑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两个留学生创业园,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科研、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来河南工作,创办留学生创业园,以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学子来我省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海外专家留学人员来我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
3.3 建立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积极推行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改革 ,用股权、期权等手段留住一批一流的人才和关键人才 ,充分发挥每个科技人才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要继续发挥各类科技基金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省优秀专家制度、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创新型人才的机制。
3.4 做好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
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加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要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着力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培养一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马林霞.从高新技术企业看高层次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2〕田野.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人才资源问题〔J〕.经济论坛,2006,(2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地方文献服务衡阳“旅游旺市”战略的若干问题讨论04-26
旅游质量提高要全社会共同参与04-26
论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04-26
薪资均衡指标(Compa-ratio)在薪酬管理中04-26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4-26
简述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探析04-26
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问题研讨04-26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04-26
人才派遣中的风险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