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不完全契约 交易成本理论 产权理论 国际外包
【摘要】近年来,不完全契约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贸易研究中,侧重从企业微观角度来解释和预测贸易现象,指出不完全契约,关系专用性投资,交易成本等因素对贸易活动及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影响。这些理论扩展了原有的贸易理论,开辟了贸易理论的新方向,并将更好地解释及指导世界贸易活动及企业活动。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的基础假设条件下,研究了国际贸易活动发生的原因、模式、贸易利益来源等问题,主要从供给角度解释了产业间贸易活动。在传统贸易理论中,生产率差异和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贸易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贸易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该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成果引入贸易模型,考察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规模报酬递增及产品异质条件下的贸易活动,对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解释。然而,随着国际贸易及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贸易理论研究又出现新的方向(有人称为新新贸易理论),更倾向于对异质企业贸易活动的研究,许多学者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一般贸易模型,开拓了贸易研究的新视角,揭示了企业的贸易、一体化及外包活动。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
1.理论背景
不完全契约的研究处在初始阶段,不同学者使用不同的模型,侧重点也各不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理论分析框架。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Williamson在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契约的不完全性,80年代中后期,Grossman和Hart(1986)、Hart和Moore(1990)的两篇论文初步确立了正式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他们使用数理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契约关系,设计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不完全契约理论在阿洪模型(阿洪等,1994)中进一步得到强化。阿洪模型表明,设计产生最优结果的不完全契约是可能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确立为企业的控制权、组织边界及组织结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2.契约的不完全性阐述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共同基础便是对契约不完全性的认同。不完全契约是相对于完全契约而言的,前者表明了在各种可能性下契约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的具有约束性的契约,这意味着契约中应包括所有影响契约关系的可能性,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科斯(1937)指出由于预测常常很困难,因此对双方来说,契约期限越长,明确规定对方该干什么就越不可能。西蒙(Simon,1951)比较了两个长期契约:销售契约及雇佣关系契约,指出雇佣契约的不完全性。此后,Williamson(1979)、Klein(1980)、Shavell(1980)和Dye(1985)也都明确提到了契约的不完全性。
Salanic(2000)指出契约不完全性的原因:首先,契约谈判成本。有时预测不可能的或然性所产生的成本会超过某一具体条款所能带来的利益。其次,第三方常常不能或甚至不愿意证实契约方观察到的某些变量的事后价值,即证实成本(Tirole,1999)。最后,人们的有限理性。确定某些相关事件的概率,并依据相应情况制定有效行动是非常困难的。基于对契约不完全性的认识,学者们研究了其对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应用
1.不完全契约对企业产品周期理论的扩展
PolAntrias(2005)将不完全契约与贸易动态一般模型结合起来,从新的角度解释了产品周期理论,在该模型中新商品最初在北方设计和生产,后来生产转移到南方,这一结论与雷蒙德·弗农(1966)一致。在Antr~ts(2005)的模型中,他吸纳了威廉姆森(1985)的交易成本理论和Grossman和Hart(1986)的产权理论,指出国际交易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是阻碍生产过程在世界分散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产品周期的出现。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很难在契约中明确规定和补偿研发活动,而南方的契约环境更差,因此,北方公司需要在南方低成本优势与契约不完全性所产生的更大程度的扭曲劣势之间进行权衡。产品在创新阶段,因为要承担不完全契约的全部成本,公司无法获得南方低工资率所带来的收益。因此,生产将在北方进行。然而,随着产品进入成熟期,产品研发需要逐渐减弱,这时南方低工资率所带来了利益大于不完全契约所造成的扭盐成本,生产将转至南方。依据这一理论框架,Antr~s(2005)求解北方公司向南方转移生产的均衡时问。应用公司产权理论关于剩余控制权观点,他研究了生产周期与公司边界问题,并得出结论:产品研发产出弹性增加,即转移时产品成熟性越低,建立跨国公司的动力越强。还有学者研究了契约执行对比较优势的效应,Levchenko(2004)发现更好的制度质量往往会促进一个国家契约密集型产业出口。
2.不完全契约与企业国际外包及FDI选择
制造还是购买的决定是企业最基本的决定。一个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通常要经历以下环节:基础研究、产品设计、设备的准备及安装、专用元件的生产及组装、包装与销售及其运输。其中每一环节,生产商都要决定是由本企业内部完成,还是从外部获得,即一体化还是外包。一体化和外包可以在本国内进行,也可能在国外进行,如果选择国外就涉及FDI或国际外包。近年来,不完全契约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及产品异质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中,有效地揭示了企业国际外包及FDI决定。
(1)交易成本视角
McLaren(2000)、Grossman和Helpman(2005)研究了专用投入品的外包活动。他们吸纳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垂直一体化可以消除管理中的扭曲,并强调了市场厚度的重要性。在国际贸易背景下,市场厚度大会使最终产品与专业化投入品的匹配更容易。因此,外包相对垂直一体化更具优势。McLaren(2000)考虑了多种市场的垂直一体化。
Grossman和Helpman(2005)就国内契约外包与国际契约外包建模。McLaren(2000)假设专用投入品可以通过市场(基于叫价体系)或通过公司一体化来获得。由于无法事前观察质量,叫价只能在供应商已经付出沉淀成本之后,因此,供应商将面临敲竹杠问题。非一体化最终产品生产者的数量会决定市场厚度,越多,对于独立的供应商来说,外部选择可能性就越大。一体化对离散市场安排会有负的外部性。国家开放会增加市场厚度,提高福利。Grossman和Helpman(2005)在垄断竞争和一般均衡贸易框架下,研究了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国内和国际外包。论文中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专用元件的生产要求供应商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研究结论是劳动越丰裕的国家,市场厚度越大,匹配越容易,因而对外包更有利。国际外包的发展实际上将减小北南工资差异。而且国家法律环境的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工资,公司数量不变),会增加国际外包的份额。但是,全球法律环境的改进,对在北方外包有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产权角度
依据产权理论,无论组织形式如何,关系专用性投资将发生扭曲。当元件供应商在创造剩余中比最终商品更重要时,外包激励增加。Antr~ts(2003)发展了公司边界产权模型,将它应用到存在劳动和资本禀赋差异的一般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中。Antr~s(2003)假设有两个部门,资本密集度不同且每一部门产品具有异质性,要素价格相同,但是假设最终商品为非贸易品。因此,世界贸易为中间投入品贸易。基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专用投入品生产成本无法写入契约中,最终产品生产商预先投入资金帮助专用投入品的生产,可以解决敲竹杠问题。当这种投入足够大时,将剩余控制权分给生产商是有效率的,这将导致一体化行为。相反,如果投入相对很小,外包便产生了。Antr~ts&Helpman(2004),假设南方工资低,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最终产品在北方完成,元件生产可以在南方也可以在北方完成。所有生产成本都被假设为关系专用性的。依据产权理论,组织形式取决于总部服务的重要性,部门不同总部服务不同。总部密集度高的部门会选择垂直一体化,以激励总部提供这些服务。否则,将选择外包,因为外包会提高元件生产的激励。GordonHanson&Feenstra(2003)使用中国加工贸易1997—1999数据检验了这些理论,得出支持产权理论的证据。
(3)控制权角度
控制权授权理论主要涉及委托人在垂直一体化下保持控制权和在外包条件下提高代理人努力程度之间进行权衡。适当程度的竞争或劳动里适当程度的技术密集度会导致更平的级层制度。Puga和Trelfer(2002)将Aghion和Tirole(1997)控制权理论应用在对外包的研究中,揭示了创新与对创新活动的控制权的矛盾影响了公司的组织形式。指出将控制权分配给外包代理人是一种激励手段,但同时契约问题也会给委托人带来成本。Marin和Verdier(2002,2003,2005)研究了更加平的层级制度——控制权被分配给低层管理者。该论文基于Aghion和Tirole(1997)的授权理论建模,指出三种组织形式:委托人控制(P组织或一体化),授权给代理人(A组织或者外包)以及没有任何内部层级结构的单一管理公司(O组织)。公司模型被嵌入垄断竞争一般均衡模型,以研究竞争效应。在中级竞争水平,趋向于更平的层级制度(P向A发展),以提高对代理人的激励。贸易之前两个国家可能有不同组织形式(A或P)。由于组织形式收敛,一体化的发展可能导致外包的发生。Marin和Verdier(2005)将利润加成引入模型,利润加成会随市场竞争变化,指出非常大的和非常小的国家都会选择一体化组织形式,而中等大小国家会选择外包并且激烈的竞争也会导致外包的发生。Marin和Verdier(2003)在南北两国、两要素、两部门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两国工人技术密集度不同,随着技术对非技术劳动比例的增加,组织形式往往从P转向A和O。如果在贸易之前技术丰裕的北方公司选择P,而技术贫乏的南方公司选择O,那么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随着公司向中等规模A组织转移,会引起外包浪潮。更平的级层制度往往与对技术的更大需求有关。上述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并探寻了外包及一体化选择。不完全契约、关系专用性投资、市场厚度、固定成本等都会影响企业是否会选择国际外包/FDI来获得专用投入品。上述理论从企业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规律,不仅有效地解释了近年来中间产品贸易规模的迅猛发展,而且也为企业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有意的启示。
三、不完全契约贸易框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中国企业应开阔视野,在努力发展本企业技术实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国际信誉
不完全契约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释中国贸易的庞大规模。中间产品贸易在中国贸易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2003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占制造业总出口的57%。2007年1—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7万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8946亿美元,约占总额的45%。这当然是由中国在国际生产链中所处位置决定的。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及中国的契约环境还很不完善。鉴于此,企业在努力提高本企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培养企业的国际信誉,以弥补国内契约环境不完善的状况,以便在国际外包中可以承接对契约环境要求较高的高级生产活动。
2.中国应积极完善契约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贸易模型对企业国际外包及垂直一体化决定因素的研究,对中国如何更好地承接国际外包、吸引FDI、发展本国贸易,提供了有用的启示。中国不仅应该立足本国情况,积极发展相关产业,而且应注重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建设,改善我国契约环境,减少不完全契约所带来的投资扭曲,提高国家经济效率。这不仅对贸易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国内交易同样意义重大。当然,在长期中,中国还应努力全面提高国家生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生产链中位置,争取在世界贸易网络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3.企业可以从契约不完全性等基本概念出发,寻求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模式
不完全契约理论将贸易模式与企业组织结构联系在一起,对中国企业模式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尽管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多数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背景的,很多结论并不适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企业仍然可以从契约不完全性、专用性投资、交易成本等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产品、产业等情况),得出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模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乡村落地人才04-26
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探研04-26
基于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04-26
企业投资员工培训的机制探析04-26
浅谈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04-26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才资源开发04-26
浅析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04-26
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探讨04-26
浅谈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04-26
浅论21世纪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