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着眼当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实际,军队院校对培养信息化战争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规保障、培训的规范化及联合认证等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军队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理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质量体系是军队院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 军队院校 人才培养
随着世界军事领域的不断变革,提高我军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刻不容缓,军队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军事人才培养的重任。军队院校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军事人才,实现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科学先进的思想观念做指引。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院校必须牢牢把握军事训练转变对人才的全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军事人才实施全程问责。
一、信息化战争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1.创新能力是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关键
随着高新技术武器的发展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要求信息化战争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敢冒风险的创业精神,强烈的军队建设事业心和军事斗争准备责任感。良好的创新素质首先表现为思维上的创新。要有正确的创新动机作牵引,坚持把党、国家和军队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以积极的创新精神为依托,运用已有的思想素材,发展和创新思想方式,提出新的观点、思路,新的方法、技术;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作指导,打破思维定势,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勇于在实践上创新。要能适应发展着的时代步伐,积极承担起高风险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作战指挥艺术和政治工作艺术上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走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管理部队和指挥作战的新路子。
2.创造性是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基石
从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军事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而创造性则是人才发展的持续动力。信息化军事人才必须能够在创新的同时具有深加工科学知识、催生提升战斗力的能力以及很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信息化军事人才不仅要关注军事领域的新动态与新发展,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还要努力开拓继续教育的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会用”的战略性转变。也就是说,军事教育必须突出创造教育和持续教育,不断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推进受教育者知识的更新、补充、拓宽和深化,使军事人才的学历教育得以持续化、军事创造教育得以终身化,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复合型是信息化军事人才发展的必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高度综合的大趋势下,作为现代军队的组织和领导者,信息化军事人才只有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才能获得统御军队和指挥作战的能力。新时期,中央军委提出了用科学理论和高科技武装全军的重要思想,对信息化军事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赋予了新的内涵。信息化军事人才要善于从全局出发确定作战行动计划,掌握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关节,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要具备超常思维能力,善于将基于战略创新的战略决策作为全部领导活动的核心内容,做到顺势而动、因势利导;要具备实际运用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同时,信息化军事人才还要具备较强的预见能力。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作战双方不仅要拼科技、斗装备、比硬件,而且要拼智力、斗勇气、比软件。要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必须要有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技术,又懂战术,既会指挥又会管理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来驾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军院校任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从其发展态势上看,信息化军事人才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法规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有关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往往原则性多,可操作性差;二是缺乏对执行政策与法规制度有利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有规不依、违规难究的现象屡见不鲜。
2.重视管理结果而忽视管理过程的终端管理
当前的军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管理结果而忽视管理过程。具体表现在:偏重理论教学的监控,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偏重教员教学活动的监控,忽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偏重课业成绩的监控,而对命题质量、评分标准、流水阅卷、教考结合、试题库或试卷库建立监控不够。
3.偏重显性课程监控的平面管理
传统的理性管理中的组织制度具有绝对控制、单一灌输、地位分等、强调统一性、同步行为等特点,以权利和服从为基本生活方式的理性管理潜在地造就了学员缺乏主体精神、平等意识、探索创造精神、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使学员难以感受到高质量院校生活。对“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学校校风建设较少监控;没有把人的因素、人的发展作为超越一切目的的首要问题来考虑,教育成为简单的知识传声筒。过分强调“文本主义”的平面管理,偏重显性课程监控,成为缺少一种包括学员所在部队、学员队、教员以及学员在内的立体管理模式。
三、创新模式,规范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应当是以最低的管理消耗实现最大管理绩效。要确立管理力出教学力的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1.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作保障
在实现科学的管理上,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注重有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职干部、士官任职培训要完善逐级培训送学规定,按照“不晋不送、专业对口、逐级递进、择优选送”的要求确定培训对象,杜绝“派公差”与“培训专业户”现象。要完善训练考核制度,确保培训质量。应成立由承训机构业务部门领导、专家、部队业务部门骨干组成的考评专家组,制定与部队使用相一致的验收考核标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与评价,加强对不合格学员的淘汰力度;要严格落实晋训一致,训用一致的干部任用制度,有制度不落实、或执行制度不严,无疑会极大地伤害广大干部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积极性,使在职干部逐级培训流于形式、失去应用的激励作用;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宽严相济、统放结合、张弛有度的学员管理方式,建立起“严格管理与宽松和谐想统一,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新机制。
2.创新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
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想培养和造就出“岗位合格”的信息化军事人才,必须积极适应部队岗位的新发展及岗位职责的新变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干部培训制度创新,优化军事人才培养机制。
(1)要摸清岗位任职培训需求
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对部队的岗位及职责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梳理,摸清部队岗位的实际情况。要掌握院校承训专业及培训能力情况。对院校的任职培训专业及任职培训能力同步进行梳理,全面掌握院校培训专业的实际现状,了解现有培训专业能否覆盖部队任职岗位,培训能力能否满足岗位合格任职要求。
当前,院校应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岗位梳理,对所有培训专业及开设班次进行针对性检视,调整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岗位合格”人才培训标准落实。部队要主动为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培训需求,形成部队、院校良性互动机制。
(2)要优化生长干部来源体制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很好的途径,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依托培养工作进行完善和规范。要在目前我军实行军地“并举”体制上,建立起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军队学历教育院校为补充,机构健全、运行顺畅、制度完备的生长干部来源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与培训任务相适应的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干部的领导管理体制,分为全军、各地区、高校三级机构。
(3)调整完善指挥军官任职培训体制
要建立以分队战术、合同战术、军种战役、联合战役四级培训为主体,培训和轮训相结合,信息化特征鲜明,联合作战特点突出,高效合成的指挥军官任职培训体制。
(4)完善军官的组训方式
在联合战役级指挥军官实行司政后装合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合训力度,实现合同战术和军种战役两个级别的指挥军官“军种同班培训”、“军政同班培训”;实现合同战术级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指参同班培训”。各类生长干部全面实行“基础教育”合训,专业训练分流”的组训方式。
3.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联合认证
为了保障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质量,对人才质量的考核要实现教育、训练评价考核联合认证。分类调整、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实施跨兵种、跨院校与训练机构,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细化、整合调配,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办学潜力。努力营造“全军办院校,合力育人才”的浓厚氛围,为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撑,搭建一体化平台。要统一部队、院校对军事人才考核的标准;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对学员实施联合考核,并推行考核结果互认。只有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人才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我们的军事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运用04-26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途径04-26
论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策略04-26
探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办法04-26
浅析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04-26
论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和组织结构再造04-26
探析鞋业贸易公司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策略04-26
研究知识密集型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