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摘要】 本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 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业内贸易对劳动要素的弹性略大于对资本要素的弹性,我国产业内贸易具有利用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的特征。我国产业内贸易一方面应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另一方面又要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国际间贸易活动的基础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生产效率差异或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二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只是两种基础产生的贸易模式有所不同。比较优势产生的是产业间贸易,即不同行业间产品的交换活动;规模经济产生的是产业内贸易,即同一行业内部产品的交换活动。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一直主要侧重于发达国家,这主要包括如何计算产业内贸易数值、如何从理论上解释产业内贸易、如何从实证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等几方面。国内对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也多是以规模经济作为研究变量之一,而研究结果又认为规模经济对于中国参与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如何解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产业内贸易的现实情况就颇有必要。在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理论体系尚未完善的前提下,任何尝试性研究都具有潜在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解释中国参与产业内贸易的要素禀赋影响变量,其实质是解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参与国际分工的问题。
一、 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产业内贸易的度量有较多的方法,本文选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测定公式来计算和分析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
产品 i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其中,Ai——产品 i的产业内贸易指数;A——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 )(i——产品 i的出口额;M;——产品 i的进口额通过对 2001—2003年贸易数据进行 SITC两位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发现,2001 2003年我国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已分别达到 52.92%、51.57%、50.55%。如果简单地以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还是小于 50%来区分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那么,除未分类产品(SITC9)~b,2001—2003年我国产业 内贸易额 占对 外 贸易额 的 比重分别 为 58.45%61.49%、59.56%,产业内贸易已占有较高的份额。
以我国 23类主要的进出口产品(该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大于 1%)分析,我国进行产业内贸易的主要产品类别包括: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SITC74);陆路车辆(SITC78);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SITC88)等(见表 1),这三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在三个年度里都在 8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额比重最高的产品类别是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SrI℃77),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也在 70%左右。
根据克劳斯(Krause,1987)和帕克(Park,1991)的分类方法,工业制成品按照要素密集度可分为自然资源密集型、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类型①。我国从事产业内贸易的主要产品类别,除 纺纱、织 物、制成 品及有 关 产 品(SITC65)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外,其余产品大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尤其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这反映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进行着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分析
鉴于已有的实证分析结果认为规模经济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如徐娅玮(2001)0、马剑飞等(20o2)固,本文的研究方向又主要是检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特征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故本文主要采用跨部门分析方法,对劳动(L)与资本(K)要素分别进行单变量回归分析,以检验二者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程度。基本步骤如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选取分析行业。以表 1中所列行业作为待分析行业,以期产业内贸易分析更具有代表性。
第二步,选取变量数据。由于待分析行业均属于工业 ,所以依据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工业部分数据,劳动要素(L)数据选取待分析行业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资本要素(K)数据选取待分析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第三步,进行回归分析与检验。根据变量关系拟合与回归检验效果看,产业内贸易值与两要素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拟合度优于线性相关关系,所以选取非线性关系方程式作为回归分析最后结果,即lit=AK",lit =A ,
回归检验结果见表 2。
上述方程式除 2003年对劳动要素的回归结果检验不能通过外 ,其他五个方程式都能通过检验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产业内贸易对劳动要素的弹性(2001年为0.5397,2002年为 0.4968)略大于对资本要素的弹性(2001年为 0.5161,2002年为 0.4915)。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国内其他学者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与规模经济关系不显著的观点,而且这一结果还说明中国产业内贸易与劳动要素的密切关系。中国是劳动要素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可以认为中国产业内贸易也具备比较优势的特征,中国在劳动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是发生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根据 F—K模型(1987),产业内贸易在不存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也会存在,也就是垂直性产业内贸易。该模型认为工资较低的国家在生产低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工资较高的国家在生产高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由此产生的产业内贸易活动显然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这一论点在中国产业内贸易活动上得到了验证。
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为例(见表 3)来说明这一观点。在 213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排名前 15位的产品中,有 6类产品进行了产业内交换,但单价却差距较大,中国出口平均单价大都低于进 口平均单价,这意味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以低质量为特征、进口以高质量为特征,贸易以垂直性分工为基础。
三、结论
根据产品差异的性质不同,产业内贸易被区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其发生主要是因为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和相互倾销等原因;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应该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主要是因为要素禀赋差异、资本流动等原因而发生。中国参与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仍在于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并且这一比较优势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优势,这一优势有继续发挥的必要。中国发挥劳动要素比较优势会改善劳动者的就业与收入水平,而这又是中国达到小康社会所必须经过的环节,所以中国无须强行扭转国际分工规则,做自己力所难及的工作。
当然,中国目前从事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活动确实存在出口利益偏低的问题。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中国欲在对外贸易中获取高额附加值,尚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已细化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细微的价值环节上,这一价值链两端的附加值高于中间环节。中国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获取高附加值利益,须将重点转向技术研发、服务等环节上。不过,这需要中国要素丰缺性质的变化来配合。顺应国际分工的趋势,中国目前在利用劳动妻素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有一个缓慢积累资本、技术要素的过程。如果中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动态地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将会从垂 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向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将最终实现经济赶超和经济发展的目的。
【注】
① Kranse:“The Structure ofTradeinManufacturedGoodsin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Region”,Trade and Structure Ch~ce in Pacific As ia,The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Park:“Changing Japanese Trade Patterns and the East As ian NICs”,Trade withJapan:Has the Door Opened Wid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② 徐娅玮.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12).
③ 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09).
参考文献:
[1]Gmbd,H.G.and Lloyd,P.J.,Intra—industry Trade:The rfll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Products,London:Th e Macmillall Press Ltd,1975.
[2]Falvey,R.E.and Kierzkowski,H,“Product Quality,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in Kierzkowski,H。ed.,Protection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Essaysin Honor ofW.M.Corden,Oxford:Basil Blackwell,1987.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04-26
试析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04-26
我国进口贸易发挥技术溢出效应的现实性分析04-26
对国际经贸活动新趋势发展的分析04-26
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04-26
浅谈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04-26
浅谈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法04-26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04-26
国际贸易教学中的递进式尝试法初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