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研究

时间:2024-04-26 11:43:5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国际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热点,我国在该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局限,从而制约我国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服务外包;ITO;BPO
  
  一、引言
  
  外包(outsourcing)是指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通过进一步思考不难发现,外包的特征性内涵在于企业保留特定产品或服务生产供应基本定位前提下,对生产过程涉及某些环节区段的活动或流程,通过合同方式转移给外部厂商来承担。与特定产出所有生产活动“一揽子转移”不同,外包指特定企业在保持最终产出或产出组合不变前提下把某些投入性活动转移出去(卢锋,2007)。
  服务外包是相对于制造外包而言的,如果外包转移和交易的对象主要是,零部件加工制造、实体产品生产或组装等环节,那就是制造(生产)外包;如果外包转移和交易对象是特定的服务活动,则称之为服务外包。服务外包这种业务运作活动一旦跨越国界,就是国际服务外包,也可称之为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服务外包发生的经济学解释
  
  比较优势说认为,服务外包发生是基于比较优势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约,所谓比较优势是指某种经济活动能够密集利用特定国家或经济体内部比较丰裕要素带来的低成本优势。由于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内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相对稀缺程度和相对价格不同,在技术和其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不同类型的服务活动拆分到他们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对价格比较低的国家进行,能够通过利用各国和各经济体比较优势节省成本。
  发达国家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原因之一,就是通过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人力资源要素。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之劳动力并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流动的机制,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同种劳动类型、同种劳动强度、同种技术要求的工人之间的劳动成本差距悬殊。例如,美国一个数据录入员每小时工资为15—20美元,在我国每小时工资在1.5—2美元之间,是美国同类型员工工资的1/10,美国将数据录入工作外包给中国公司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同时还有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规模经济说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企业单位时期内产出数量与平均成本具有反向关系,即产出数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规模经济能使某些企业在一些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上具有专业化生产优势,通过扩大产量或相对专业化于一种产品生产来降低单位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服务产品生产的不可分性已经被打破,服务的生产也类似有形物品能够拆分成若干区段和工序进行分工生产,在服务外包场合,这类规模经济以两种特征性方式表现出来。一般来说,需要某种专业人才组合团队来提供IT或商务流程服务,如果局限于企业内部提供服务,难以达到规模经济;反之,如果通过外包由专门服务提供商来提供服务,则可能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规模较大的外包商有可能在成本有效的前提下拥有配备齐全的技术专家团队,用他们的知识技能为众多客户服务。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在某些经济领域只有大规模运作的服务提供商,才可能在一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提供标准性能和质量稳定的服务。
  
  三、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国际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所导致的资源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再分配。知识的迅速增加和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由于数字产品的不断创新,一方面使得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进一步弱化,另一方面使得全球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国际服务外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本也逐渐降低。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服务外包模式是信息技术外包,信息技术外包的主要部分是承包方利用本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承接发达国家非核心软件研发项目。由于发达国家发包的这些非核心软件项目基本上属于为主机系统服务的小型应用程序、为现成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提供升级服务的程序等应用型软件,其技术含量低,在软件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外包模式下的外包业务过于集中在软件外包上而存在的业务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增长空间受限的缺陷不断显现出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金融、生产等全球联系的进一步加深,服务外包的其他业务形式,如金融与财务分析服务、保险服务、呼叫中心、客户服务、采购与运输服务、市场调查与分析服务、旅游服务等都在不断增加,并且正逐渐构成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制约国际服务外包市场扩大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年时间,这期间我国从政策扶持、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多方面鼓励对外开放,加大外资引入力度。截至2007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 78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项目37 871个,合同金额2 046.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我国利用外资的绝对数量巨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引进外资的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以服务业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第三产业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不足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也低于同等发展中国家印度和菲律宾50%左右的水平,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制约服务外包业在中国的发展。例如,先期进入服务外包市场的印度在软件外包市场中占有了80%的份额,而中国在这方面的份额太小,仅为1.9%。
  (二)本土服务外包提供商竞争力弱
  以软件外包为例,中国目前的IT服务公司超过了8 000家,但最大的10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只占总体市场的20%,而印度的IT供应商不到3 000家,前10 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却达到总体市场的45%。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企业规模较小。由于企业规模无法在短时间内扩容,本地服务外包提供商只能承接大型跨国公司外包项目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较小的子项目,而且接包项目绝大部分处于产品价值链底端,技术含量少,附加值小,利润成分低。在本土生产性服务外包领域,国内虽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本土企业对服务外包认可度低,认为选择服务外包会减少人员编制,压缩企业规模,降低盈利能力,还有可能泄露商业机密,危及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所以选择服务外包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只是最简单的数据录入,非正式员工招录等劳务型工作,从而造成国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狭小。
  (三)适合国际服务外包的专业型人才缺失
  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比一般技术部门高,而我国外语教育起步较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难适应国内企业发展服务外包的需求。从整个外语教学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各大专院校普遍侧重培养文学管理方面的语言人才,而科技外语,尤其是IT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外包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大大增加了外包服务提供商的成本费用。而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之所以如此发达,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国内的计算机教育系统,每年都要培养出200万熟练掌握英语并同时拥有很强技术能力的毕业生。除去大学电脑教育外,印度有大约7万家私人电脑培训学校,每年可供给100万人才,每年通过培训获得微软认证的印度工程师就有10万人之多。而中国目前共有软件人才约65万人,虽然拥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但高素质人才紧缺也是我国软件业发展不得不直面的困难之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五、加快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加快促进服务业市场发展与完善
  政府及各界应该加强服务外包价值的认识,服务外包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技术密集度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特点,这对于新时期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提升本土服务外包供应商供应能力
  根据《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企业认证和市场开拓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企业认证和市场开拓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且取得行业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其国际认证的维护和升级。企业应该看清形势,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尽快开发企业核心技术,从传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向产品研发、建筑设计等高端服务转移。
  (三)提高服务外包人才专业水准
  提高服务外包人才的专业水准可以从源和流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借鉴德国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有目标的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在软件开发行业尤为必要。同时,兼顾高等教育,培养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在承接发达国家服务业转移的基础上,努力向产品价值链高端挺进。增加技术性和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外语培训体系,提高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整体外语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卢锋.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2007,(8).
  [2]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10)
  [3]马卫红,张娟.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6,(10).
  [4]严启发.服务外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J].经济研究参考,2007.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04-26

职工培训体系研究04-26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财税差异分析04-2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途径选择04-26

浅谈“和谐老龄化”背景下离退休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04-26

关于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研究04-26

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研究04-26

西部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证研究04-26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综述04-26

社区人力资源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