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管理中人的动机激励问题

时间:2024-04-26 11:41:3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要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强化和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培养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才能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中通过人的动机激励来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运用企业管理中人的动机激励的有效方法,使其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人才、激励员工,从而形成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激励 管理 激励机制 绩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形态的日益转变,人才成为新的稀缺资源,而人力资源成为生产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已深受企业的关注。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人的动机激励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利润,是企业在管理中非常注重的问题。
  
  1 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激励?
  
  人需要激励。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无不伴随激励。在幼儿时期,孩子做对了父母就对他笑,做错了就对他使脸色。这种简单的奖对罚错的激励方式使孩子从小建立起对错观念。成年后,人们总希望过得越来越好,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些理想目标,并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奋斗,一旦这些目标实现后,他们又设定新的目标……在这不断设置目标,实现目标,再设目标的过程中,他人的激励和自我激励是不可少的。而在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激励呢?
  1.1 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利润!而利润是靠绩效来完成的,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要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就要求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
  1.2 激励可以吸引组织所需的人才,并保持组织人员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劳动的作用日益显著,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组织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都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方法来吸引人才,如荣誉和提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等等。同时,管理者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也可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满足其工作的需要,增加其安全感、满意度,增强组织的吸引力,保持组织内人员的稳定性。
  1.3 激励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任何一个员工的表现都有好、中、差之分,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使先进的人受到鼓励,继续保持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1.4 激励可以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个人目标是由个人需要所决定的,它有时与组织的目标和要求相矛盾。运用激励方法进行目标管理,让员工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在设置组织目标的时候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目标,并把组织目标具体分解为个人目标,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激励方法,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减弱或者消除其不合理要求,也可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1.5 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的过程。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其生产经营活动是靠人来进行的,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是在人的利用下才发挥作用的。因此,只有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热情,企业经营才能实现较好的绩效。管理人员对下属进行激励,就是使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并引导下属以积极地方式行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人的动机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挑战的一剂良方。
  
  2 企业管理中有效激励员工的方法
  
  激励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实现薪酬资源与员工贡献的最佳配置,从而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要想顺利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人的动机激励效果,保持激励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2.1 选择合理的激励方式
  组织对员工进行行为塑造时,可以采用四种方法,即正面强化、反面强化、惩罚、消退。强化的手段有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两种不同的时间组合模式。连续强化对于初期的、不稳定的、不常出现的行为有很好的强化效果,但这种强化会很快导致饱足感,对奖励麻木,失去奖励效果。相比之下,间歇激励适用于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为。间歇激励比连续激励的效果好,能够有效克服激励的惰性,长久地发挥作用。所以,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时,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
  2.2 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切实避免激励项目“固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关键要建立动态的激励机制,使所设计的项目“活”起来,尽量避免项目的“固化”。如,为调动某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奖金系数,结合企业效益浮动的办法。同时,还应该设置更为灵活的奖励项目,前者侧重调节不同类别人员的分配档次,后者侧重间歇激励。当员工某项工作或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当员工提供正常劳动时,不予奖励也不予处罚;当员工完不成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绩效差时,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这样,就能够保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激励效力才能更加持久。
  2.3 激励必须遵守效益原则
  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赚钱。一个创造不了效益的企业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积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满意,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支付给员工更多的薪酬,提供更丰厚的福利待遇。所以,企业激励的方向一定要向效益高、利润大的部门和单位倾斜,向创造和带来效益的人才倾斜。只有遵循效益原则,才会使激励发挥更大的效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4 薪酬分配应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
  有效地激励员工,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并严格兑现。首先,对各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条件,并以此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其次,进一步规范考评程序,对考评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确保考评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引进新的测评工具,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考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评,规定各种考评的权重,采用量化指标定量评分,得出考评成绩;第四,将员工业绩考评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严格兑现,确保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
  2.5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适时性激励,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美国一家名为福克斯波罗的公司,专门生产精密仪器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在创业初期,一次在技术改造上碰到了一个难题。一天晚上,正当公司总裁为此冥思苦想时,一位科学家闯进办公室阐述他的解决办法。总裁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便想立即给予他嘉奖。他在抽屉中翻找了好一阵,最后拿出一只香蕉给这位科学家。他说,这是他当时所能找到的惟一奖品了,科学家为此十分感动。因为这表示他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从此以后,该公司对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的技术人员,总是授予一只金制香蕉形别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这种行为的肯定性激励的适时性表现为它的及时性,在没有别的东西做奖品的情况下,用一只香蕉作为奖品,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当事人的行为受到肯定后,有利于他继续重复所希望出现的行为;二是使其他人看到,只要按制度要求去做,就可以立刻受奖。这说明制度和领导是可信赖的,因而大家就会争相努力,以获得肯定性的奖赏。
  激励是一种对人的刺激。这种刺激既可以巩固人们正确的行为趋向,也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并起到导向作用。然而,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激励时机,往往就会使行为主体因得不到应有鼓励而从热望的波峰跌落下来,从而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这是因为人们行为具有连续性,奖励不只是对人们的行为的等价值报酬,而且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期的奖励,不仅削弱奖励的激励作用,而且使人对奖励产生淡漠心理。因此,奖励应当做到及时,当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行为或取得一定进步后,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6 针对员工不同层次需求进行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种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严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激励的效力。如,针对生理需求,企业可以提供合理的基本工资;针对安全需求,可以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险;针对归属和爱的需求,可以提供带薪休假,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培育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等;针对尊严的需求,可以保证员工的人格受到尊重,使其不受侮辱、诬蔑、攻击、诋毁等;针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可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7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在做好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融入精神激励,使物质、精神激励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物质需要是人类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机。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8 奖惩适度,以奖为主,以惩为辅
  事实上,在激励员工时,必须准确把握激励标准。保持了这个度,就能使激励对象乐此不疲。反之,如果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完善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会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努力的工作。研究证明,作为阳性诱因的奖励总比阴性诱因的惩罚效果好。奖励作为一种对人们的正强化的信息反馈,不仅给人们一种愉快的反馈信息,而且还给人们某些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满足,这正是人们所需要和期望的,同时大家都会照此继续努力去做;而惩罚是人们所不希望和惧怕的。虽然奖励和惩罚都是激励实施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对人们成长和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但是,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上讲,从两者比较的意义上来说,奖励的效果要比惩罚的效果好。
  总之,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孙彤.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孙健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爱梅,肖胜.员工激励与企业创富[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4] 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04-26

薪酬管理机制的完善04-26

试论供热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措施04-26

基于实践视角的企业知识员工管理对策04-26

人力资源在电力企业中的战略管理04-26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建设04-26

高校设计院体制改革对策04-26

发挥女工在油田建设中的特殊角色作用04-2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04-26

基于服务利润链的员工能力循环构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