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国立科研机构员工薪酬体系探讨

时间:2024-04-26 11:40:1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国立科研机构的薪酬体系已建立起以绩效为核心的分配方式,但评价过程存在许多主观色彩,建立以项目为依据的薪酬体系能提供项目参与度、项目角色重要性、项目相关成果等定量评价指标,可以规避绩效评价中的人为因素,并防止论资排辈的平均分配现象产生,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劳动。
  关键词:项目 国立科研机构 薪酬体系

  Abstract: Performance are the core of the current pay system of state-owned institute. The process to evaluate the staff performance are more subjective. The new pay system based on project can avoid the problem and give quantitative indexes such as project attendance, project importance, project relevant result.
  Key word: project, state-owned institute, the pay system.
  
  1 国立科研机构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到2003年,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又称事业单位)近400家,是我国科技领域的骨干和主力军,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1]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机构内的员工的创造性劳动,目前能有效激发知识型员工创造潜能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2]经过10多年的改革,绝大多数国立科研机构都已经建立了以岗位和绩效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模式。[3]这种薪酬分配的模式,使得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员工整体薪酬水平有所提高,那种拿手术刀不如屠刀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在国立科研机构工作逐渐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知识型员工的满足感;以岗位和绩效为中心的薪酬体系也拉开了单位内部员工的薪酬差距,部分员工收入较高,对员工研发的激情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但是这种薪酬体系由于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又制约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较高的整体薪酬水平使得越来越多的无能之辈通过关系网络进入到国立科研机构,而阻碍了真正具有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进入;由于目前国立科研机构实施的是编制终身制,对部分已进入机构的正式编制员工来说,没有被淘汰的压力,致使其对科研工作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岗位和绩效为核心的岗位工资通常使得那些职位高、学历高、职称高的三高人群获益,并没有体现出创造性劳动应带来的收益;如何建立一个真正以创造性劳动为主要依据,尽量避免论资排辈、人情关系的因素干扰的国立科研机构员工的薪酬体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 以项目为核心进行薪酬体系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是科研机构存在的根本
  国立科研机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承担了关系国计民生的科研任务,这些研究具有周期长、花费巨大、风险性高的特点,民间力量不能也不愿意在这些领域去进行研发,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非常重要,只能由政府出面组建国有国营的科研机构。由此可见,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是国立科研机构的唯一目标,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定是围绕特定的项目来进行的。因此,对所有的科研机构而言,项目是其存在的根本,国立科研机构的员工薪酬体系以项目为基本评定依据,更是强调项目对科研机构的重要性。
  2.2 基于项目的薪酬体系对员工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基于项目的员工薪酬体系可以对国立科研机构的员工起到更有效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以项目为核心的薪酬意味着项目对员工所得收入有决定性作用,也就促使科研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去挖潜新的技术、形成新项目,也可促使其多参与项目,无论是纯科研项目或是社会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许多创造性劳动,还可以加强科研人员与社会的衔接,促进产、学、研合作,形成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另一方面,这样的薪酬体系还可以有效防止平均分配。目前绩效工资是以绩效考评为主要依据,对员工绩效的考评基本是先自评、然后同事评,最重要的还是领导对该员工的工作绩效打分,这种主观性很强的绩效评价往往会有许多照顾老资历、老辈分、老关系的人情分数,而对那些真正做项目的实干家、青年工作者,可能会由于其关系不到位、资历不够高、甚至由于年青气盛得罪领导而绩效得分偏低。这些现实使得本应以体现创造性劳动的绩效工资结果又变成了平均主意者的盛宴。而基于项目的薪酬体系可以提供更多的定量评价,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绩效评价中的主观因素,真正做到工作努力、思维活跃、科技成果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员工得到更优厚的薪酬待遇,这样也能有效防止优秀员工的流失。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 基于项目的科研机构员工薪酬体系设计
  
  3.1 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案
  笔者进行方案设计时,力求遵循突出能力、兼顾公平、拉开档次、切忌平均的原则开发出一套适合当前国立科研机构的合理、有效、可行的员工薪酬体系。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对员工所拥有的完成相应工作的技能或能力支付的比较稳定的报酬,以月薪的方式在每月的固定日期发于员工。基本工资可以根据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所承担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社会稀缺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并且应考虑适当的国民经济指数,定期对基本工资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基本工资足够可以支付员工的日常生活开销,能使员工安心工作,不必担心生活出现问题,主要起到一种基本生活保障的作用,因此不宜把工资标准定的过高,如果过高就会出现一部分员工不思进取,只靠基本工资就能过上安逸的生活。基本工资应参考社会相同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来确定,可以下设多个档次,各档次内花费多个级别,这些档次和级别分别随职务的不同及为本机构服务的年限挂钩,类似于目前国家公务员工资档次、级别的设定。基本工资的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中对国立科研机构的行政事业费中。
  (2)项目津贴。
  项目津贴类似于目前的绩效工资,但是与其不同的是,项目津贴是完全在基于员工所参与项目的情况来进行评定。项目津贴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表1.
  通过对员工在单个项目中的绩效评价得分,再结合员工所参与项目的经费可作为员工奖金的比例,计算可得员工在该项目中的项目津贴。此津贴一般应以年为时间单位进行计算,也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段计算并支付。对于那些参与多个项目研究开发的员工,可以先单独计算每个项目所得津贴,然后累积。
  从上表可知,四个评价指标中,只有项目工作评价这一指标的评分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其他三个二级指标都可以在事前进行拟定分值及权重,而对项目工作评价这一指标可以通过赋予较小比例的权重去规避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用这种方式计算得到的津贴,只要赋予合理的权重,就可以使得员工的项目津贴这部分收入十分可观。对于那些充满激情、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的员工,不仅可能因为其参与多个项目而获得较多的津贴,而且在各项目中的优秀表现也会带来较高的收入。这种薪酬对这部分员工非常具有激励作用,而对于那些仅满足于基本工资不思进取的员工来说,没有项目就意味着失去收入的70%,也能给予压力:长此以往,如果引入末位淘汰制的话,就面临不再拥有国立科研机构这样一份体面又稳定的职位,也起到一种鞭策作用。
  3.2 方案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
  (1)本套薪酬体系没有对科研机构中从事不同类型工作的员工进行细分,而是统一于一套体系下,原因如下:科研机构的员工总体可以分为行政管理类和技术研发类,行政管理人员的任务是维持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行,其宗旨是服务,而对项目进行管理同样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的参与,同样可以通过项目的运行情况来体现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也应该用项目津贴来体现其劳动成果。这样不但能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积极、热情、主动的为项目服务,还能有效改善目前存在大多数国立科研机构的一种行政管理人员高高在上的不合理现象。
  (2)对于国立科研机构中的高级管理者的薪酬处理。国立科研机构的高级管理者(所长、副所长、处长、副处长)通常由国家指定或委派,由于工作内容比较特殊,此套基于项目的薪酬体系不能完全体现其工作的贡献程度,因此对这部分员工的薪酬设计应由政府根据相应的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来进行设计,并且由政府负责评定其工作绩效。
  (3)如何防止一味追求项目数量而忽视项目质量。现在有些科研机构由于绩效工资和项目经费、数量挂钩,已出现有些员工一味追求项目经费、数量的现象。要杜绝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政府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进行严格把关,尽量避免混经费的项目立项,项目验收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差强人意的项目成果坚持予以否定;另一方面,在本薪酬体系的项目津贴评价指标中,应加大项目成果的权重,并且明确只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作者的成果才被视为本人的工作成果,这样可以防止员工在多个项目上挂名,却不做实际工作。
  本文只是初步设计出了一套基于项目的国立科研机构的员工薪酬体系,特别是对项目津贴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后续研究将就基于项目的员工薪酬体系建立模型,并期待能进行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晓轩,黄鹏.美国国立科研机构薪酬体制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23-127.
  [2] 唐莉,邓培林.基于知识型员工的科研院所员工激励制度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8(3),113-115.
  [3] 赵兰香.科研事业单位薪酬变化及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07(3),21-2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04-26

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全球化影响04-26

浅论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04-26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04-26

金融危机背景下纺织品贸易策略的转变04-26

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概况与发展优势研究分析04-26

浅析我国品牌贸易竞争力04-26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04-26

浅谈对奥巴马上台后中美贸易的展望04-26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中国因素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