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东盟是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上海对东盟投资涉及领域广、投资方式灵活多样,加上注重政府对投资方向的引导,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阐述上海对东盟投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培育上海对东盟投资竞争优势的策略。
关键词:上海 东盟 投资 竞争优势 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上海不仅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也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自从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中国和东盟双边提出要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上海明确地把东盟作为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近年来上海对东盟的投资已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结合上海企业近年对东盟投资的成功经验,探讨上海如何进一步培育对东盟投资的竞争优势。
上海对东盟投资的特点
上海政府重视加强与东盟的经贸、投资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平台力促上海企业到东盟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从2003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始,上海政府就组织上海企业参展博览会,特别是在2006年的第四届博览会上,上海作为博览会“魅力之城”活动中唯一代表中国的城市,借助博览会的平台成功地向东盟展示了上海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促成了不少投资东盟的项目。
上海对东盟的投资涉及纺织服装、商业零售、食品加工、汽车配件、房地产、国际贸易、农业、矿业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尤其重视对东盟交通通讯、电力能源和海上运输业等基础设施开展大项目投资活动。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上海与越南的合作较多,例如上海市与越南胡志明市的地铁建设投资项目早在2006年就进行了谈判;上海企业还获得越南广宁电厂总额近9亿美元的一期、二期项目。
上海在对东盟的投资中,重视与广西、云南等毗邻东盟国家的省区进行密切合作,意欲借助这些省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更便捷地进入东盟市场。如上海与广西东兴市打造进一步拓展东盟贸易市场的物流平台,推出国际物流园、边贸市场、东兴博览会会展中心、数码港基地、自由贸易区等13个核心建设项目。
在政府推动下较早进入东盟国家投资的国有企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泰国投资建设了中国工业城,其已经建成的棉纺厂、家用纺织品厂和柠檬酸厂,不仅在泰国市场上取得较好的盈利效果,而且其产品还进入欧美市场。
民营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意愿日益强烈,民营企业主要对东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进行实体投资,开展跨国生产,以获得产品的竞争优势。典型的如上海东方希望集团及上海华辰之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开发区投资建立饲料厂,将当地廉价的土地资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与企业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海对东盟投资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在投资项目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提升,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地得到东道国的肯定。上海对东盟的投资方式包括合作开发和加工资源、工程承包、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以及设立工业园区等,并且针对投资的不同产业,有选择地采用适宜的投资方式,以灵活性来保障投资项目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上海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中已不再局限于分包商的角色,总承包项目越来越多,振华重工、上海电气、上海外经、上海城建、上海输变电工程公司、上海建工集团等分别获得多项境外大型工程的总承包资格。
上海对东盟投资存在的问题
上海企业对东盟服务业的投资项目偏少,与东盟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投资合作程度低。上海在东盟投资涉及服务业的项目仍然局限于传统服务业中的商业零售和贸易类项目,在能创造高附加值并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金融、咨询、软件开发、信息通讯等新兴服务业项目上,鲜有涉足。这种投资现状说明了上海对东盟的投资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未充分意识到应该加强对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在投资与合作中增强上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中小企业对中国东盟双边经济合作尤其是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了解不够,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方面早有优惠举措,例如2005年国家就设立了支持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赴东盟投资50亿美元优惠贷款的基金支持项目,然而上海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此了解甚少。
除了一些双边政府支持的大项目,上海对东盟的投资项目大多金额和规模偏小,投资项目之间缺乏联系,使得投资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此外,投资项目在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的作用薄弱。
上海对东盟投资竞争优势的培育
(一)加强政府引导且明确重点投资产业
东盟是上海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但目前还未能形成规模,问题主要在于上海企业投资的领域分布广泛,但重点产业不突出。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前往东盟投资的方向,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延长产业链的投资。上海的很多工程建设企业(集团)拥有配套完整、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和相应技术,在国内和国外的工程承包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一些大型工程建设企业已经有了到东盟开展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合作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口碑。
因此,上海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寻求与东盟国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上的投资合作,这不仅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企业能在东道国更复杂的投资环境中得到锻炼,有效培育企业的项目管理人才和跨国经营人才,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延长产业链的投资方面,上海可重点加强纺织服装、机电仪表、家用电器等成熟制造业对东盟的投资。通过这些产业可以带动国内上游产品向东盟国家的出口。此外,这些产品在东盟国家生产出来后,不仅可以开拓东盟市场,还可以开拓更广大的国际市场。
(二)政府为对外投资企业构建投资促进体系和服务机制
上海企业到东盟投资,除了企业要到东道国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之外,政府应该为企业获取投资东道国的产业政策、投资鼓励政策、投资热点项目方面的相关信息提供权威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以降低上海企业到东盟投资由于信息缺失而带来的风险。在企业项目的审批机制上,要革除多头审批的繁琐程序,尽快做到“一站式”审批,减轻企业的负担,使好的项目能够及时进入东道国投资。政府要重视对投资项目的监管,特别是要灵活运用监管手段甄别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业绩好坏:对于绩效好的企业,可给予其更多的优惠待遇,如直接提供外汇贷款、降低信贷利率等,通过这些鼓励性的手段使经营绩效好的企业有更多的盈余资金,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动力和保障。政府还可以根据上海地方财政状况,提高对东盟投资企业在财政和金融方面的鼓励程度,尤其对符合国家鼓励投资方向和有潜力的好项目要全力以赴支持,做到支持一个,成功一个。政府还应充分利用多双边经贸联系机制和磋商机制,宣传、推介上海企业,推动落实合作项目。此外,作为发展中地区,东盟国家的投资风险较大,上海政府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和上海地区投资保险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投资尽快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企业应明确自身定位以适应东盟国家细化的市场需求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路径和产业选择方面有着很好的逻辑,这些投资理论也突出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获得成功,在选择合适的东道国和合适的产业、恰当的投资项目上是很重要的。与进入东盟国家投资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上海对东盟投资的企业在跨国经营和投资战略上经验不足。但是,上海企业在纺织服装、家电制造、机电仪表等制造业上的技术优势恰恰更适应东盟国家的小规模市场这一特定环境。东盟国家对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细化程度高,而且需求富于动态变化,这就更需要上海企业密切关注东盟国家市场不同的产品需求,明确自身的定位,着力发挥上海企业在加工制造业上的技术优势,在具有区位优势的东盟国家设厂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开拓东盟的市场。
(四)企业投资应具有前瞻性以找准商机
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东盟第二梯队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对它们的制造业投资有比较竞争优势;上海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东盟第三梯队的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对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农业、能源、资源、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商机广泛;对于经济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新加坡,上海可着重开展技术寻求型的投资,努力在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上与新加坡达成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合作项目;对于富裕的文莱,上海服务型企业可以开发劳务输出型投资项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作为东盟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其在纺织服装、电力能源开发、港口设施建设乃至医药、医疗器械业上的投资机会都很多。上海企业在这些产业上具有竞争优势,并且中国对越南投资的项目已较多,中国企业在对越南投资的过程中已初步构筑起一个商业网络。因此,上海企业应尤其着重考察越南的投资机会,加大与越南在纺织服装、电力能源开发、港口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合作力度。
(五)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区的合作投资以促进工业园投资形式发展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强的,但是在开展与东盟的投资合作项目方面,与更早就进入东盟进行投资的云南、广西、四川的企业相比,上海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适应性不强。此外,剖析近年来上海对东盟投资的企业结构,不难发现民营企业渐成投资的主力军,而其中有一半项目是外省市(主要是长三角省市)民营企业通过上海开展的对外投资项目。综合这两种情况分析,要培育上海对东盟投资的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与国内其他省区的投资合作。
从培养竞争优势的长远目标来看,上海应高度重视在东盟国家建设工业园的投资形式。工业园投资项目的资金耗费巨大,风险也更大,但投资项目一旦成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回报,也使企业在东道国的融资能力和再投资能力大大提高,为企业在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工业园项目的成功可以延长投资的产业链,为更多缺乏独立投资能力又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提供一个进入东盟市场的基地,构筑上海企业在东盟投资的整体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吴静芳,张静一.完善上海对外投资促进体系.党政论坛,2007(11)
2.章丽群,谢康.上海企业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上海企业,2008(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泛珠三角西南次区域和东盟贸易的实证分析04-26
理性应对社会责任国际贸易新规则刍议04-26
反倾销预警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04-26
贸易便利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04-26
积极应对国际服务贸易新变化04-26
汇率变动对中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04-26
浅析国际贸易中电子合同的订立04-26
论国际贸易关系的标准合同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