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旅游 专业人才 培养 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迅猛,可是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技能却滞后于行业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已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论文针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体制、高校教学、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协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以根本性地解决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状,从而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适应旅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表现出和旅游业发展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旅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中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高校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旅游专业人才不适应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对复合人才的要求[1]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趋势,既为旅游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又为他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不仅要求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人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擅长人际交往,能够为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要求具备良好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懂专业、会管理。而这些恰是旅游专业人才的不足。因此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技能,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应变能力。
2.旅游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我国旅游教育相对滞后,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许多制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具体表现为:(1)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无特色;(2)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缺乏联系、沟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实际;(3)各院校之间以及院校与业界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4)大多数旅游院校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和行业管理经验,不符合旅游企业的要求。
3.旅游企业疏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虽然对专业人才十分渴求,但是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以及业务增长迅速,旅游企业往往重视人才使用而疏于人才培养。旅游企业一般都倾向于超额使用人才,分配超额任务,让人才最大限度地做出贡献。而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学习和职业生涯管理,往往缺乏系统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必要的保障条件。然而,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专业人才的持续学习和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养,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教育管理体制不活
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的管制,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教育与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忽视人才质量的根本,只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尽管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各类高校还必须遵照执行,否则学校的教学合格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就面临扣分的危险。另外,高等院校办学的主要资金来自于政府拨款,教学质量与经济不挂钩,学校没有改革的内在动力,一切工作围绕政府转,而不是跟着市场走。所以,传统教育和计划经济模式仍在制约着旅游教育的发展,从而降低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校教育系统培养机制不实
当前的高校教育千篇一律的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按计划,忽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教育者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工厂化的培养模式,导致高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通用性偏低[2]。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设置的旅游专业方向过于传统,仍仅有酒店服务、导游等方向,难以适应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变,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体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同时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何种素质、何种能力的人才,各旅游院系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不能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对学生进行必要教育。
2.理论脱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
一些院校没有实习场所,缺少现代化设备和条件,使学生无法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锻炼,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教师缺少到旅游行业挂职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致使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知识陈旧,培育出来的人才自然不符合工作实践要求。
3.忽视职业道德和非智力因素培养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思想道德、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旅游人员来说,是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旅游高校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
4.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高校旅游教育一般重视书本常规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思维方法、人生态度却疏于点拨,因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能力,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创业、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
5.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严重缺乏
我国开办旅游类本科教育的时间较短,目前的教师多数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愿意到学校当教师的又少之又少。另外,还有不少旅游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教本科生,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欠缺。在教材方面,教师时常感到称心适用的教材很少。我国旅游专业教材的建设或者旅游学科的构建往往走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子,这种逆向发展路径往往导致“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在教材建设中只有“拿来”,没有“主义”。
(三)旅游企业内部培养及相关机制的原因
当前的许多旅游企业虽然都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但是不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缺乏必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无长远的用人计划。有的企业还存在不尊重人才,不重视人才的现象。众多旅游企业经营者认为旅游行业不需要像“高精尖”科技那样的高级专业人才,旅游行业人才的进入门槛低,根本不愁招不到员工。在这些短视思想的指导下,一些企业几乎没有培养计划,或者培养机制不健全。
这样一些有潜力的人才,进入企业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培训和有效的充电,难以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同时,也由于企业内部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不够完善,留不住人才,企业害怕人才流失造成培训投资净损失,而没有人才培养的动力。因此,完善内部培养机制和人力资源相关机制,促进旅游企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加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继续加强对旅游教育的指导
政府对院校教育的工作支持的重点是师资建设。推进旅游院校(培训中心)的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国家旅游局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高效的大旅游教育的人才开发体系和开发机制。
2.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自主办学是高校实现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前提,特别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制定权一定要交给学校,让学校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计划。同时尊重旅游教育的规律,保证不少于1/2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促进企业或研究部门办学、校企结合、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对接。
3.加强办学管理和监督,谋求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
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学条件的评估,特别是实习场地、实习基地的评估,严格实行办学准入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限期整改,到期限不达标的,取消旅游专业办学资格。将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吸收到评估队伍中来,把对口就业率作为评估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完善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旅游人才战略规划是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根据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力求使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旅游企业创建人本管理机制
1.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及学习型组织建设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受益的是企业和员工。对期望接受继续教育并愿意学习后返回企业服务的员工,企业可通过签订公证合同等方式,资助其深造。同时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学习空间,并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方面。如建立企业内部图书馆,阅览室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又对每个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影响。
2.完善能力导向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导向的考评体系
旅游业可以考虑实行能力导向的用人机制,建立绩效导向的考评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
首先在用人方面,以能力为导向,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公正客观地评价选拔人才,进行经常性技术考核和能力考察,真正使人才的优胜劣汰成为一种自然的流动。
其次要对员工实施以绩效为导向的考评体系,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采用客观、可靠的考核方法,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长期留住优秀的员工,进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加强与高校的联系,走校企合作之路
旅游行业要积极配合学校进行人才的培养。校内的实习基地不能替代社会实习。各旅游单位应对学生实习敞开大门,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在一定时期内,学生的实习还主要依靠社会。因此,旅游行业这扇大门如果不打开,最终会制约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旅游企业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为实习提供较好的机会和待遇,高校、企业要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总之,要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来做好学生实习工作。
(三)高校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致力于高素质人才培养[3]
市场需要有综合能力的高端旅游人才,因此,必须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方向的适应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旅游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都以大专、中专层次为主要培养目标,旅游高学历教育是一个空档。为满足社会对旅游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各旅游院系应充分利用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优势,果敢决定自己的办学层次、培养目标。高等教育既要树立大人才的通才观念,又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旅游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尤其是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
2.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能力是为了应用,而且也只有得以应用才有意义。能力应用从根本上有赖于素质的提高,而能力的发挥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自身因素,还往往取决于一些非智力性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高校的旅游人才教育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以全面展现。此外,还要注重礼仪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教育。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素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迫在眉睫。由于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无论专业理论和知识上,还是对旅游的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相当的差距,所以除了严格按照标准积极招贤纳士和派教师进修实习外,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师资水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4]:(1)主动为企业送课上门;(2)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组成理论、实操、实战能力均强的团队;(3)成立项目小组承接旅游企业业务;(4)主动关注行业中热点企业,进行跟踪调研,跟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等等。
4.加强校企合作、校际交流和教研结合之路
旅游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走校企合作之路,实行订单式教育,建立教学与就业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上岗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实际工作中要求的人际交往、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高等旅游院校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旅游业发展实际需要,规范专业设置,明确培养目标,切实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集中各旅游高校的学术力量,编写旅游专业的核心教材,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教材,以尽快缩短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与国际上的差距。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学生阅读旅游专业杂志,搞社会调查,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素质。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结合,能够让旅游专业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所掌握的技能。
四、总结
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政府、企业和高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协同努力,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特色和创新,从而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能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使旅游专业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等方面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为我国实现“旅游强国”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郎玉屏.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63-65.
[2]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4):32-34.
[3]张岩,等.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59-60.
[4]容莉,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3,(19):43-4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04-26
不同甄选手段在招聘中的合理使用04-26
浅谈贫困地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04-26
“透视”人才,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测评04-26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创新04-26
论金融危机下的“人才机遇”04-26
从儒家思想看如何做人力资源管理04-26
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4-26